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思考
2017-11-20许海英
许海英
摘要:有效地完成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需教师多动脑筋,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真正发挥该课程的教育潜能。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灵活处理;钻研教材;发挥功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37-01
品德课--教育界将其命名为并开课之一,小学阶段一般不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课程。因此,代品社课的老师们不太主动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甚至上课敷衍。久而,给学生也埋下一种错觉--没必要认真对待所谓的"副"课。然而,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的真正功效就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我曾经兼任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经不断地摸索,发现品社课有其独到之处。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 、开放性 、活动性等特点 。而非仅仅依靠教师讲教材,读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教材走进学生生活。
那么如何利用好、教好品德与社会教材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首先让学生喜欢品德与社会课
受应试教育大潮的冲击,学生学习文学类学科,除了苦读就是苦练,同时也免不了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完成课后练习,写感受、写心得……然而,一部分学生把学习当作了一种包袱。要想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必须让学生彻底甩掉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尽力避免再读、再写没感受的感受。如:《多彩的民族风情》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先读几遍课文,从中获取,认知各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婚俗、丧葬、节日、礼仪、禁忌等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情。然后为了完成课后习题再让学生煞费心机查找资料。我在教学这节课时,采取与传统的教法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前收集了大量有关各族人民衣、食、住、行,节日、服饰等风俗习惯视频,故事片段并通过电子白板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这就是将有意教育转嫁为无意接受,接着再让学生发言--谈谈对各族人民的了解,全班同学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就用不着老师逼着学生使劲地读课文,查资料、做笔记,写感受了。之后,我努力每节课都在课前做类似的准备,尝试每节课都带给学生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逐渐我发现本班学生特别爱上品德与社会课,他们的表情告诉我,品社课是"放松课"。
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品社课教材中编有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家庭氛围,为人处事的片段……当然,教材一一罗列是不可能的,作为教师就要心中有数,教材所列举的只是大社会的一部分,教师需要挖掘当地生活与社会的潜能,利用身边的人、事、生活方式、习惯、情景来做学生的活教材。
3.灵活处理,使生活融入教材
如:《我有上学的权利》一课,课本列举了关于其他人剥夺几位学生上学的权利的事例,我觉得开门见山地讲这些事例,不及先让学生先想想身边的亲戚朋友因为某种原因辍学的事例,他(她)在家都做些什么。有好几位同学就讲到了他的伙伴的故事。有位男孩起来说:"我的邻居为了帮爸爸卖调料,辍学了。"又有一位同学说道:"我的邻居今年仅仅十四岁,就被继母逼婚,继母向男方索要二十万的彩礼钱,又因嫁妆达不到男方满意,两家人闹矛盾,最后导致小姑娘喝农药自杀……"讲到这儿,师生泣不成声了。之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的看法,全班同学满腹悲愤,各抒己见。"是继母剥夺了小姑娘上学的权利!""继母的行为是违法的……"此时,我认为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知道上学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任何人阻止未成年人入学都是违法的行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让学生读课文,通过这几个事例谈自己的看法,依学习效果来看,后者就逊色得多了。
4.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上好品社课的关键
和为贵,谐为美嘛。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沐浴在舒适协和的环境中学习,更有自信和兴趣。如,教學五年级上册《选举我们的班干部》一课时,有一个问题:定期轮换选举有什么优点与缺点?学生稍加思索便开始汇报了,生1:"可以让每位同学体验当班长的感受。"生2:"可以使每位同学都得到锻炼,……"缺点:生1:"有同学胜任不了。"生2:"连自己都管不了,还管班呢?比如我们班的李进宝,爱做小动作,老师经常批评他呢!"这时李进宝同学刚才还舒展的脸突然变得僵硬了。作为老师我灵机一动,语重心长地说:李进宝同学是好动了点,但他还有很多优点,如:爱劳动,讲卫生,尊老爱幼……"顿时,教室里又响起了鼓励的掌声,李进保同学脸上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进行后面的课堂中,他的表现便是三百六十度大转弯,多次举手发言,课后的作业,他比任何同学都做得认真。一位同学在学习上的自信,从此就诞生了,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影响他的一生。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创造和谐舒适的学习氛围。
总之,只要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多动动脑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达到和谐高效的品社课堂,也一定会发挥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真正功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