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及其限制因素研究
2017-11-20胡小海王军宿爱云
胡小海+王军+宿爱云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特殊教育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残疾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残疾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与一般残疾人相比,残疾大学生因受过良好的教育而对旅游在内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高,是残疾人旅游市场中的相对活跃群体。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残疾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残疾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及其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加大政府保障与扶持、加大残疾人旅游产品开发、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克服残疾大学生旅游心理障碍和进一步引导社会观念等残疾大学生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残疾人旅游市场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残疾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限制因素
[中图分类号] F59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1-0176-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for special education, the enrollment scale of disable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s to expand, and the number of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es year by year.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disabled, the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have higher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for tourism because of their good education. They are the relatively active group in the tourism market for the disabled. Taken students in Nanjing Norm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e trave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f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including to increase government support,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barrier free facilities, overcom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of disabled students for travel and further guide social valu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market of the disabled.
Key words: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tourism,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contraints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国内旅游规模巨大,出境旅游持续增长,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然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但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在特殊人群服务、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特殊群体旅游发展相对不足[1,2]。残疾人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据统计,目前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约占总人口的6.21%。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得以提高,残疾人物质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其旅游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残疾人旅游成为一个新兴、潜力巨大尚未被充分重视的旅游细分市场。残疾大学生是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文化素质较高,旅游需求也更加旺盛,是残疾人旅游的主力群体之一,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其研究却相对缺乏,残疾大学生旅游行为呈现什么样的特征?如何开发符合需求的旅游产品?如何有效解决残疾大学生旅游的限制因素,成为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借助于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索残疾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及其限制因素,提出残疾大学生旅游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残疾人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1,3-8],结合残疾大学生特点,从旅游意愿、旅游动机、旅游偏好、旅游时空特征等方面形成问卷初步设计。为确保问卷有效性,调查前选取10名残疾大学生进行了小范围的测试即预调研,检验问卷中问题设置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楚,是否存在结构和意义上的问题等,测试主要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对问卷中的每个测试选项逐一进行说明,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完成问卷的设计。最终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社会学特征调查,包括残疾大学生性别、年龄、年级、残疾类型等;第二部分为旅游行为特征调查,包括旅游意愿、旅游动机、旅游偏好、旅游时空特征、消费特征、旅游满意度、旅游限制因素等题项。
(二)调查实施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兼及残疾人事业专门人才培养和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每年面向全国单独招收残疾大学生,是江苏地区残疾大学生最为集中的高等院校。本次调查发放問卷270份,回收问卷262份,其中有效问卷245份,有效率为93.51%,样本人口社会学特征如上表。利用SPSS20.0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sα系数为0.87,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endprint
三、残疾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一)旅游意愿强烈,旅游动机与偏好略有不同
旅游意愿是旅游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调查结果显示,21.4%的残疾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出去旅游,46.8%表示愿意,说明残疾大学生出游意愿总体上较为强烈。仅有4.5%的残疾大学生表示非常不愿意出去旅游。在残疾大学生旅游动机的调查中发现,欣赏自然风光、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体验异地文化、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是残疾大学生出游的四个主要动机,这与普通大学生旅游动机略有不同,残疾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缺陷,相对普通大学生,学习生活压力更大,因而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成为其出游的重要动机。与其它残疾人群相比,残疾大学生有着更强的求知欲,因而体验文化,求知,成为其出游的主要动机之一。在旅游目的地偏好上,山水风光、城市园林、医疗保健、主题公园是残疾大学生最为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仅有7.79%选择户外探险目的地,这与普通大学生差异较大,由于某些身体缺陷,残疾大学生主观上不愿意尝试难度较大的旅游活动。
(二)出游频率低,出游时空范围有限
在旅游频率的调查中,40.9%的残疾大学生在过去一年中没有进行过旅游活动,39%的调查群体出游一次,一年中有3次以上出游频率的仅占7.1%,而在美国71%的成年残疾人每年至少做1次旅行,相对而言,我国残疾大学生群体总体出游频率较低。在出游时间选择上,大部分残疾大学生选择寒暑假和双休日出游,分别占37%和35.7%,利用无课的工作日出游的相对较少。在出游天数上,89%的调查群体出游天数在1-3天以内,即使拥有较长时间的寒暑假,出游4天以上的人数也相对较少。
出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在出游空间范围上,残疾大学生选择相对保守。46.1%的调查群体一般在本市及周边旅游,31.2%的群体以省内游为主,还有8.4%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看旅游地吸引力,和距离远近无关。总体来说,近距离旅行是残疾大学生旅游的主要方式。在他们看来,长距离旅行意味着更多更为复杂的交通工具和线路,也会遇到更多的限制和麻烦。特别是对于肢体残疾群体来说,往往大多以市内休闲为主,偶尔和家人进行周边近距离的自驾车游。
(三)资金来源有限,消费能力相对不足
经济收入是旅游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旅游资金来源的调查中,61.7%的残疾大学生旅游资金来源于家庭支持,有将近1/5的受访者来源于平时生活节约所得,利用奖学金作为旅游经费的也占到11%。总体来说,残疾大学生旅游资金依旧主要来源于家庭。但调查中,大部分残疾大学生月生活费在800-1500元之间,相对于普通南京高校学生来说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行为的产生。
在旅游消费承受能力调查中,残疾大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次旅游消费承受范围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其中承受范围在300-500元的居多,占38.3%。一年旅游消费承受能力表现不均衡,选择300-500元和1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共占63.6%,还有21.4%的残疾大学生一年旅游消费能力在300元以下,进一步访谈发现大多残疾大学生生活较为节俭,认为家庭抚养自己不易,相比普通大学生,残疾大学生有着更强的感恩之心。
四、残疾大学生旅游限制因素分析
在旅游满意度调查中,仅有6.5%的残疾大学生对以往的出游经历表示满意,67.5%的残疾大学生持不满意态度,旅游满意度水平总体较低。对其不满意因素进一步访谈发现,残疾大学生对以往旅游经历不满意之处主要集中在无障碍设施不健全、不能参加旅行团、没有残疾人旅游服务、消费金额高等方面,这与残疾大学生旅游行为限制因素的調查结果大致相符。
(一)无障碍设施不健全
调查过程中93.8%的同学认为出行过程中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残疾人服务最突出的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问题。近年来,社会各界十分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范以及旅游景区建设规范等都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已建无障碍设施管理滞后,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不系统,人本意识欠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残疾人参与旅游活动。
(二)市场缺乏残疾人旅游相关产品和服务
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在旅行过程中需要诸多特殊服务,比如针对聋人需要配备手语导游或手语翻译,出行过程中需要为肢残大学生提供座位较宽的无障碍旅行车,但目前市场上基本没有相应的产品。在调查中发现,残疾大学生大多以自助旅游为主,很少参加旅行社包价旅游,因为很少有适合残疾人的旅游线路或产品,而普通线路又难以满足他们需求。目前国内旅行社几乎没有看到残疾人旅游市场,对残疾人旅游产品关注较少,开发积极性较低。
(三)消费承受能力不足
经济收入是影响残疾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残疾大学生月生活费用大致在800-1500元之间,略低于普通大学生生活费用水平,由于身体缺陷,残疾大学生很难像普通大学生一样通过兼职赚取额外收入,因此除去必要的学习生活开支,可自由支配收入较少,更少有富裕的资金用来旅游。调查中大部分残疾大学生家庭并不富裕,大多表示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家庭抚养自己很不容易,也并不会主动要求更多的生活费用。71.4%的残疾大学生一次旅游消费能力在500元以下,仅能够进行周边地区的旅游活动,更是难以承受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四)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全国各类残疾人中,视力残疾占4.86%,听力残疾占24.1%,言语残疾占1.5%,肢体残疾占29.07%,智力残疾占6.68%,精神残疾占7.4%,多重残疾占16.3%[2]。在这些残疾人群中,视力和肢体残疾者由于自身生理缺陷,行走活动受限,出游限制较大,往往很少外出旅游;智力和精神残疾者大多缺乏旅游动机,只能家人陪同旅游,出游频率也较低;听力和言语残疾人群肢体健全,具有正常的肢体活动能力,出游限制相对较小,主要存在交流沟通障碍,是残疾人旅游的主要群体。endprint
(五)自卑心理的影响
心理障碍是残疾人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瞿金国等人的研究显示残疾人普遍存在自卑和孤独、敏感多疑、自尊心强、情绪不稳定、富有同情心等特征[9]。残疾大学生是残疾人群中的佼佼者,但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在生活、学习和就业等方面都会遇到更多的障碍,有时候还会受到歧视,所以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他们会比一般人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往往一些小事也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引发不良情绪,因此很多残疾人群不愿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因而也缺乏勇气去参加旅游活动。
五、残疾大学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加大政府保障与扶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旅游日渐成为普通居民拥有的基本权利,残疾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享有旅游休闲的权利。国外有关残疾人旅游权力的法律早已出台,如美国颁布“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和“The Civil Right of Travelers with Disabilities”保障残疾人旅游权利,英国颁布“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呼吁人们对残疾人政治和经济困难的关注,强调旅游业应改进设施满足残疾人的旅游需求[10]。而我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尚未有关残疾人旅游权利保障的相关论述,因此应将保障残疾人旅游权益的相应条款写入《残疾人保障法》中,作为残疾人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奖励优惠政策,如鼓励旅游景区对残疾人实施相应门票优惠政策,对旅行社开发残疾人旅游产品进行补助等。
(二)加大残疾人旅游产品开发
长期以来,我国残疾人群体生活水平不高,由于自身生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残疾人旅游规模较小,旅行社对这一细分群体并不重视。但从国外残疾人旅游发展规模来看,英国每年大约有2700万残疾人倾向于国内度假旅游,美国残疾人每年的旅行总花费高达135亿美元[4],我国残疾人口规模巨大,随着残疾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残疾人市场必将成为重要的旅游细分市场之一。因此,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应加大残疾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力度。如针对残疾人康养旅游产品的需求,开发相应的医疗、保健、养生旅游产品;针对肢体残疾者开发无障碍旅游线路,引入残疾人专用宽体客车,安排残疾人无障碍景点,无障碍酒店客房;针对聋哑残疾客人,安排手语导游;开发无障碍旅游电子信息平台,设立残疾人旅游网站专区,推介残疾人旅游专项产品信息,提供残疾人旅游交流平台,激发残疾人旅游动机;对旅游企业员工进行残疾人服务能力培训,使其了解残疾人生理、心理特点,具备必要的残疾人护理知识,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内大多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设施建设不系统、人性化设计不足、后续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还需继续加大推行城市建设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布局,特别是公共场所及交通集散地的无障碍设施,确保残疾人出行的基本便利;重点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和酒店住宿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所有景区与酒店的考核评级中去;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确保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正常运行,避免随意占用盲道,相关设施与场地被侵占等现象。
(四)克服残疾大学生旅游心理障碍
自卑心理是残疾人外出旅游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Yau的研究指出残疾人首先得接受自己殘疾的事实,这是残疾人进行积极旅游的基础[11]。调查中许多残疾大学生害怕与外界交流,因此需要引导他们克服这种恐惧心理障碍,才能真正激发其旅游动机。大学校园社团组织活跃,校方应积极引导残疾大学生建立自己的社团组织,进行自我宣传教育,鼓励残疾大学生找准自身定位,主动与外界接触交流。让其意识到残疾人旅游不仅可以认识未知世界,扩展视野,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的融入社会。以校园社团组织为基础,成立校园旅游互助小组,建立旅游信息共享、旅游问题咨询、旅游同伴约游的残疾大学生旅游平台。
(五)进一步引导社会观念
残疾人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残疾本身,而是外界障碍限制了残疾人权利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现实社会中,认为残疾人是社会的负担,只要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观念依然存在。残疾大学生作为残疾人群中的佼佼者,有参与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能力,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应该享有旅游权利。政府及有关残联组织应加强社会观念引导,提高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和责任感。在残疾人旅游的全过程中,给予其热心的帮助,营造助残扶残的旅游风尚。
[参考文献]
[1]刘伏英.残疾人旅游消费需求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78-80.
[2]李兆婷.论我国残疾人旅游市场的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18-19+21.
[3]陈楠,乔光辉,张云耀.基于无助理论的残疾人旅游障碍与旅游参与意图关系研究——结构方程式模型的应用[J].旅游学刊,2009,24(9):47-52.
[4]宫斐.残疾人旅游障碍分析及其市场开发[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3-48.
[5]杨佩群,张晓丹.残疾人旅游需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108-111.
[6]郭鲁芳,史芝英.试论残疾人旅游市场的开发[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1):23-25.
[7]McKercherB, PackerT, YauM, etal. Travel agents: facilitators or inhibitors of travel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3, 24(4): 465-474.
[8]BiYu-hua, CardJA, ColeST. Accessibility and attitudinal barriers encountered by Chinese traveler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 9(3): 205-216.
[9]瞿金国,赵靖平.残疾人的心理不平静[N].健康报,2004-12-06.
[10]祝玲丽,卢松.国外残疾人旅游的研究综述[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4(3):84-90.
[11]Yau MK, McKercherB, PackerTL. Traveling with a disability: more than an access issu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4): 946-960.
[责任编辑:赵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