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认知规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017-11-20陈龙团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陈龙团

摘 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主体,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真正自主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板块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分析和积极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本文提出要充分启发思维,在愤悱中落实自主学习;按序逐层深入,在活动中落实自主学习;强化实践合作,在探究中落实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启发思维;逐层深入;实践合作;自主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已成为当下教育的共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死扣教材的内容生搬硬套,而应在掌握学习方法和认知技巧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意识。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授之以渔”,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我学习,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自我选择和创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也曾明确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创设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养成勤于探索、乐于探索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充分启发思维,在愤悱中落实自主学习

数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科,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紧扣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为学生搭建思维调整的认知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感官,激发学生在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中国自古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古训。由于小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借助精巧而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了已经学习过的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并引领学生梳理了两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重新认识到正方形是长方形中的一种特例,从而引发学生形成这样的认知:平行四边形作为一种全新接触的图形,其面积的计算就应该尽量与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结合起来。正是带着这样的认知,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借助我们用纸张折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尝试在折一折、裁一裁、剪一剪的过程中,寻找平行四边形与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学生纷纷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展开尝试,不少学生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认知思路,但这样的过程却显得十分必要。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当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时,教师便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内容,并在实践操作中尝试通过移、补的方式,认识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二、按序逐层深入,在活动中落实自主学习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儿童是运用色彩、声音和形态进行思维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动脑,还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以更加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习惯。这种基于操作、实践过程中的思维运转,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夯实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从而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想设置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进行细致的观察、深入的寻找、大胆的猜想,逐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强化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1. 利用生活实际初步感知概念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借助黑板先行公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从自己的生活中回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在交流中,学生列举出足球、饮料瓶、茶叶罐、魔方……教师则引导学生根据说出的立体事物,通过合作的方式弄清它们的形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不同形状的立体性事物其实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数学学习,其实就是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在這样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闭上眼睛,尝试用手摸摸图形,从感性认知上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在形态上的具体区别,帮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借助直观性地触摸建立起初步的图形概念,从而为后续的深入教学奠定基础。

2. 借力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概念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则组织学生通过同桌互助的方式,将所有不同形态的立体实物按照相应的类别分开。当操作完毕之后,教师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理性思考:你们是怎样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在划分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么分歧?又是怎样解决的?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如此划分的理由后,教师便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四种常见的模型和相关图片,并要求学生从直观性的立体事物中总结、提炼各种立体图形的基本特点,教师则在学生回答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概念的最终描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充分的认知体验过程中历练抽象认知能力,提升对立体图形的感知效果。

3. 借助练习巩固概念认知

教学至此,学生已经形成对常见立体图形概念和特征的了解,但还需要借助丰富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区别。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的方式,针对教师出示的具体图形说出立体图形的具体名称,并在自己小组中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实物,让学生在名称、图片的对应中强化概念,并在寻找实物的过程中实现对概念认知的迁移;其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实物,并要求其他学生根据对常见立体图形的了解,快速判断与分类;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四种常见的立体模型,通过“搭一搭”的方式,搭建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以引领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同形体图形的基本特性。

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夯实了对概念的认知与体验,更历练了辨析与运用能力。如此具有层次性的练习设计,完全依循着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尊重了学生的原始经验和接受规律,按序逐层深入,借助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效益。endprint

三、强化实践合作,在探究中落實自主学习

1. 在实践操作中逐步深入,凸显自主学习的效益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认知思维阶段。具有直观性特征的认知信息往往更加容易促进学生内在认知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让自己的思维与全新知识之间形成激烈的碰撞,从而形成相应的认知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借助学生的具体操作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学习和思考所必备的工具、时间与空间,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探究兴趣,点燃学生内在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探寻者、发现者,从而在数学的王国里尽情遨游。

例如在教学“9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其教学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掌握9的分与合。教师引导学生先将9根小棒分成两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学生通过试一试、摆一摆的方式,很快完成了操作,并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了解了9的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一鼓作气,相机追问:如果将“9”分成三堆呢?这一要求显然高于刚才的分法,很多学生内在的兴奋点被激发,个个跃跃欲试,俨然将自己看成了一个探索全新领域的发现者。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次引领学生经历另外的思维风暴:“9根小棒还可以分成几堆呢?”,并将其作为课外延伸的探究性内容。

2. 在合作探究中强化认知,丰富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同伴间的合作并不矛盾,学生的认知有限,需要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吸收他人的经验。这种取长补短、集体合作的方式,对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高效落实有着积极的价值。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感知长方形的边有怎样的特点。当明晰了两条对边都相等的特点时,教师则趁机引导: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看上,能不能论证一下呢?学生一开始显得不知所措,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观察、探究后,有的学生通过用长方形纸对折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都是相等的;有的用小棒摆出长方形,每条对边所用到的小棒数量是相同的;有的学生表示可以用直尺直接进行测量……

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法,但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这些不同的方法被其他同学所吸收、内化,这就成为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支撑。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主体,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板块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分析和积极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