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新闻采制中的数据获取
2017-11-20马强邓伟
马强+邓伟
【内容提要】传感器新闻从选题、数据分析到报道生成的流程中,数据获取是重要的前提。传感器数据持有者主要有四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媒体行业机构、个人。社会传感器网络的布局和数据管理多半并不直接针对新闻报道,需要对这些传感网络的数据采集有深入理解,才能转化为新闻素材。传媒业者获取传感器数据的渠道策略主要包括:机构索取、手机App抓取、直接布置传感器、众包布置传感器等。
【关键词】传感器新闻 数据获取 客户端 众包
作为数据新闻所涵盖的类型之一,传感器新闻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只经历了4~5年的发展时间,无论是传感器新闻的学术研究、发展和普及,还是传感器新闻的实践和应用,都处于一个探索和认识的初期阶段。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①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中就力不可及了。传感器的应用适应了这种远程、大规模、分布式的采集环境,换言之,传感器是人类感知器官的延伸。
传感器新闻的早期研究源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學的托尔数据中心,2013年6月,该中心为传感器新闻做出定义:“利用传感器生成或收集数据,然后分析、可视化;使用数据来支持新闻报道。”②从以上的定义可以了解到,传感器新闻使用数据来讲述新闻故事,而数据的采集来源于传感器,因此,数据获取方式成为传感器新闻的重要环节。
一、手机传感器与传感器新闻
智能手机的功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所配备的众多传感器,以苹果(Apple)手机为例,内置传感器有运动加速、环境光、距离、磁力计、内部温度、湿度、陀螺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高清摄像头等。例如,环境光传感器可以自动调节亮度,该功能开启的状态下,从室外走到室内,手机屏幕的亮度会自动变暗以适应当前光线强度,同时可以节约电量。③其实,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被无数传感器所包围,通过传感器的感知可以完成数据的收集,以及具体功能的实现。
传统的摄影机、麦克风、录音笔,其大部分功能今天都已经集成到智能手机中。同时,智能手机也逐渐成为控制和接收传感器数据的重要终端,很多社会应用的传感网络可以由手机客户端远程控制和传输数据,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不断向着远程操控、小型便捷、精准智能的方向发展。新闻数据的采集,部分已不再由传统新闻记者到现场亲自完成,而是可以利用远程监控传感器,通过手机应用,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一系列操作,为新闻报道提供大量素材。
二、传感器的数据持有者
传感器新闻从选题、数据分析到报道生成的流程中,数据获取是重要的一环,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传感器感知;二是数据生成。传感器作为新闻的数据采集前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传感器感应部件的品质、算法、精度等,将直接影响所采集的数据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要求并能为新闻报道所用。另一方面,传感器生成的数据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数据是新闻报道的基础,传感器生成的数据是指客观事物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与传感器新闻相比较而言,普通数据新闻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是已经存在的数据,它的关注焦点在于如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发现一些潜在的、有价值的新闻,然后通过可视化手法将其呈现出来。传感器新闻对数据的来源和获取方式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它所使用的数据可以根据具体的新闻选题,有针对性地采集数据,数据获取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时新性是传感器新闻的优势,它的特点在于将新闻报道的出发点放到数据获取的源头上,可以快速采集传感器的数据变化,及时追踪新闻事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传感设备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寻找现有的适用传感网络,聚焦于已经存在的业务系统实时数据采集和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新闻故事化呈现;另一方面传媒业者也可以主动布置传感设备,直接探测报道所需数据,这也是传感器新闻之所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所在。
从数据来源方面看,可以将传感器新闻的数据持有者分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媒体行业机构、个人四类(如表1)。
政府部门、国家科研机构等拥有专业的人员、技术、设备,在传感器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方面,都有权威机构认证和帮助,数据的准确性值得信赖。但是它们在各自领域所获取的数据,公众一般只能查看部分数据或数据分析的结果,原始数据并不向公众开放。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下的数据中心,作为国家权威的环境监测机构,实时发布我国各省区市的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物排放登记企业、核与辐射使用单位、环境违法问题处罚和整改企业等涉及环境问题的各类数据。④
作为企事业机构的数据持有者,掌握着海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司、机构的产品、服务或应用。如果能够从它们所使用的传感器获取数据,并且进行存储、分析和挖掘,将可以呈现更多的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
个人使用的传感器数据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公开自己的部分传感器数据,例如微信中的“微信运动”功能,启用后可以在朋友圈公开分享每天的运动量。目前个人购买的商业化包含传感器的个人用品,往往商家会要求把数据传送到商家指定的云端存储后,才能分析处理,这也存在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的隐患。
三、社会中的传感器网络及数据获取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门禁管理系统和航班实时追踪系统,都包含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对其数据分析和挖掘,具有实际的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数据的获取过程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传感器的设计、安装、分布、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式;如何获取用户个人数据,数据存储在哪里,数据的管理者是谁、拥有哪些权限,用户的个人数据存在哪些隐患;商家、媒体机构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分析来推送服务、广告或者获取新闻素材。
(一)门禁管理系统的数据获取
门禁管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重要场所,它可以控制人员的出入以及人员在活动区域及敏感区域的行为,并准确记录和统计数据,是一种记录数据的数字化出入控制系统。它集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涉及诸多传感器技术,主要有:密码识别、卡片识别、生物识别三种门禁管理系统类型。⑤虽然不同类型的门禁管理系统在功能应用上大致相同,但在传感技术、数据处理等方面各有不同,以下以无线车牌识别系统和感应卡式门禁系统为具体实例进行说明。门禁传感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如表2所示:endprint
1.车牌图像识别门禁管理系统
车牌识别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是高清摄像机,通过它能够检测到受监控路面的车辆并自动提取车辆牌照信息进行处理。安装于出入口,可以记录车辆的牌照号码、出入时间,并与自动门、栏杆机的控制设备结合,可以自动判别驶入车辆是否属于本小区,对于小区内部车辆可以正常进出,对于其他车辆需要登记后,手动放行才可以进入。⑥
2.感应卡式(蓝牙)门禁管理系统
感应卡式门禁系统开始逐步替代传统的钥匙开锁。系统采用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它由应答器、阅读器以及应用软件系统组成,应答器是用来开门的感应卡,也可称为标签,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标签本身是无源体(不带电)。如果所读取的标签中的ID号能够与数据库中的信息相匹配成功,闸门将自动打开,否则无法打开,闸门打开的同时系统会把开门的时间记录在系统数据库中。⑦
上述实例在生活中的运用,只是传感器众多应用领域的冰山一角,它的使用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记錄了人们日常行为的数据。车牌识别系统和感应卡式门禁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获取了大量数据,包括小区住户进出闸门时间、驾车外出时间、家庭成员信息、个人信息等,住户的这些个人隐私数据都存储在小区物业或者系统提供商的数据库中,而数据库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并使用这些数据,在对一些事物进行脱敏化处理后,商业或新闻机构可以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推送一些广告和商业信息。当然,如果将这些数据卖给第三方或者被泄露盗取,住户的个人利益、隐私将无法得到保证,甚至面临人身、财产等安全隐患。
(二)航班追踪系统的数据获取
航空旅行快捷的同时对于飞行条件要求也相对较高,天气状况、机组状况、旅客状况、机械状况等都会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因此旅客对于航班的飞行状况、航迹、航班历史准点率等信息的获取显得格外重要。这方面已有一些相关应用系统,通过全球航空管制雷达作为传感器网来提供飞行数据,也可以成为新闻数据的一个来源。这方面的典型应用见表3:
上述4种航班实时动态查询软件,都基于称为 ACARS的空对地的航迹自动报告系统。通过该系统飞机能自动报告位置、速度、高度以及在高空中的天气状况等实时数据,提供给公司或是空管做分析。这些数据就是各类软件用作发布实现航班动态信息的原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可以发挥更多的社会价值。可以根据实时天气状况及飞行状况为旅客发布航班飞行路线、飞行位置、飞行状态、是否延误、延误多长时间等信息,这些信息极大地方便了旅客的出行和知情权。
这些数据是开放的,它的基本传送模式就是从飞机上透过无线电以“广播”方式发送出来,再经过卫星或是地面基站串成数据链,只要频率和模式设定对了,就可以接收它的信号,和我们听收音机是一样的,只单纯接收的话,一般不会直接影响航班安全。⑧
四、传感器新闻作品的数据收集
在传感器新闻作品的制作中,传感器数据收集来源通常有两个:一是利用现有的传感器网络,想办法获取数据;另一个是重新布置传感器。以下分析了部分传感器新闻作品的数据收集方式,见表4:
从传感器新闻作品的案例可以看出,数据收集渠道主要包括:利用现存的公共传感器网络加工整理,或申请政府公开相关公共传感网络的数据;利用现存的专业化行业传感技术网络通过相关专业终端(手机APP)采集新闻素材;专门布置面向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参数传感器,直接采集相关数据;也可以采用“众包”的形式,让社会公众参与布置传感器,并提供数据。这种“众包”类型的新闻作品强化了参与者的体验感,且操作相对简单,往往会吸引许多受众,影响广泛。当然,采用“众包”形式收集数据,需要参与者自己制作传感器,对于传感器的性能标准,以及参与者安全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关注。
五、结语
传感器新闻的数据采集,是后续制作的重要基础。传感器数据的获取相当不易,一般说来,能够顺利地获取数据,基本上就完成了任务的一半。某种程度上说,往往并不是有了新闻线索再去找传感器数据,而是发现了传感器数据源,再根据数据去结构新闻故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传感器数据持有者主要有四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媒体行业机构、个人。获取传感器数据的主要渠道有:(申请)政府公开传感器数据、专业终端(手机客户端)抓取、直接布置传感器、“众包”布置传感器等。一般社会传感器网络的布局和数据管理多半并不直接针对新闻报道,需要对这些传感网络的数据采集有深入理解,才能转化为新闻素材。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1版[M].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②刘胜男.科技时代,新闻业可将“传感器”作为报道利器——访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托尔数字新闻中心高级研究员Fergus Pitt[J].中国传媒科技,2015(06).
③关东升.清华开发者书库:iOS传感器应用开发最佳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④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4-2013)[M].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⑤一本书读懂社区O2O[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⑥曹永忠、许智诚、蔡英.Arduino RFID 门禁管制机设计[M].渥玛数位有限公司,2014.
⑦王俊峰.射频识别技术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⑧王世锦、王湛.民航特色专业系列教材:机载雷达与通信导航设备科学出版社[M].2010.
作者简介:马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邓伟,内蒙古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孟凌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