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评论起于发现和服务于社会

2017-11-20孙发友张晓菲

新闻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

孙发友+张晓菲

赵振宇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工作。他在报社工作期间,所采写的稿件多次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等奖。2001年赵振宇调入高校,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调入大学后,赵振宇始终坚持新闻评论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颇丰。从媒体到高校30多年来,赵振宇始终坚持撰写评论,在很多评论作品中展示了其独特的视角和知识积淀。也是基于这些经验和不断的探索,赵振宇的新闻评论理念和实践观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赵振宇新闻评论理念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网络媒体的发展,新闻评论也在不断更新着它的定义。赵振宇认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想、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①赵振宇教授之所以能在业界、学界都有如此成就,与他对新闻评论的认识是分不开的。

(一)新闻评论应成为一种民众传播素质

赵振宇认为,当前的新闻评论处于一种跟风模仿的状态,当然在学习评论时,模仿难以避免,是学习、提高的必然过程。但是不能一味只模仿,要随着社会进步、自身学习而不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总认为新闻评论是新闻人的评论,但是评论本质上作为意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广大民众都需要和可以做到的。虽然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评论家,但是民众可以努力学习并掌握评论相关知识,拥有评论的思维,敢于对事实发表意见,有客观的认识,这是新形势下特别是在网络媒体时代难得的一种传播品质和能力。在赵振宇看来,新闻评论要成为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首先要事实准确,正确的评论必须依赖于新闻事实的准确;其次对事实的判断要准确。評论在相同事实前提下可以发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声音,引起人们对新闻的更深刻认识。②新闻评论在信息传播中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对不同事情的认识和表达可谓千变万化,尤其是在当今网络媒体时代,民众可以快速获得更多新闻信息,也有更多渠道去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民众的参与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场,构建起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公共空间。包括时评在内的新闻评论是构建公共空间的有力支点”③。赵振宇希望民众可以更多地了解、参与到新闻评论中,并从中体会到评论更深邃的力量。

(二)坚持不懈抓好新闻评论特色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在新闻教育界被称为“新闻评论的黄埔军校”,该校的新闻评论教育,在科研、教学和实践等方面创下多个全国第一,为业界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赵振宇凭借其几十年的新闻评论工作研究和实践,也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特色评论教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

1.与时俱进,诠释概念

明确概念是学习的第一步,而概念因时代、社会和人而不同,赵振宇凭借其几十年的新闻实践和思考,对“新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独家新闻”等进行了全新的诠释。2009年,赵振宇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上发表了文章《新闻及其时空观辨析》,梳理了这些概念的发展过程,结合中国现实及媒体的发展情况进行重新定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是记者的现场报道已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及媒体市场的竞争,因此就需要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的跟进。现在很多媒体都推出了评论版也可谓是大势所趋,不仅要求专业评论员加盟,而且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学习评论,我们不仅要对其感兴趣,而且要知道社会对新闻评论的需求以及新闻评论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2.新闻评论教育要以事成“势”

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大都只有大学生记者团、300多所新闻专业本科教学只开设一门评论课的现状下,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与校党委宣传部联合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2012年发展为评论学社),面向全校招收学员,提升学生的新闻评论素养;2005年开办“新闻评论方向班”,旨在为媒体培养新闻评论员和深度报道记者。该班开设了一门主体课加八门专题课的课程体系:新闻评论学概论、新闻评论的思想与思维、社会认识发现、中外新闻评论比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评论、新闻评论佳作跟踪评析、经济评论、法制评论等多门评论专业课程。为了更好地吸引国内高校和媒体有效资源,促进我国的新闻评论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发展,2006年学校发文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先后与媒体和高校联合举办了七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全国颇具影响力。赵振宇认为:“当我们进行新闻报道的实践、教学和研究时,不能只顾一地之域、一时之间、一事之限而谋事,必须要观察和分析时局,评价和把握发展趋势,才能做好工作。”④赵振宇称:新闻评论仅靠一所学校的特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集全国高校和媒体力量,创办一所专门培养高层次评论人才的“中国新闻评论学院”⑤,真正做到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新闻评论人才。

3.特色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经过16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新闻评论人才培养上率先在国内组建新闻评论社团、开办新闻评论方向班、成立新闻评论研究中心、打造精品特色课程四位一体的新闻评论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赵振宇自调入高校以来,一直在研究高校的新闻评论教育,他曾撰文指出“学生是学校的名片”和“教师也是学校的名片”。

评论教学中,赵振宇特别重视让学生拥有集时代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教材:2009年他出版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了研究生系列教材《新闻评论研究引论》;2014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闻评论通论》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赵振宇努力涵盖从新闻评论本身的概念、功能、教育、研究到科学精神、意识品格等全方面的学习内容。

(三)坚持学校教育为媒体实践服务

作为一位曾经的媒体人,到大学后始终想着要将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为媒体的实践服务,赵振宇认为,这应成为衡量一所大学、一个学科和一个老师成功与否、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志。多年来,赵振宇和他的团队带领同学们通过跟踪媒体报道和版面发表论文、会议座谈和现场指导等方式,提出建议或帮助组建新闻评论部。这些做法受到中宣部、中国记协、中国社科院新闻所等高校、媒体的关注和好评。2007年开始,帮助《嘉兴日报》组建新闻评论部,实施“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此举受到好评。endprint

赵振宇的新闻评论理念为新闻评论教育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方向,那么在他看来,应该如何对新闻和事件进行评论呢?接下来结合他的评论作品和理念,从选题、立意、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总结其新闻评论实践观。

二、赵振宇新闻评论实践观

(一)选题敏锐,知识是基础

选题,对于评论员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评论的选题要有价值,而价值取决于新闻的观点是否值得评论,以及对其评论是否能产生社会影响力。赵振宇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对时事和社会的密切关注,在选题上非常重视所评事件的时效性和与所研究领域的相关性。赵振宇一方面认为评论不是随便选一个报道就可以进行评论的,一定要有相关的知识做储备,知识积累是进行新闻评论的基础;另一方面认为新闻传播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视野不能仅限于对“新闻”“传播”传统意义上的理解,要通过接触更广泛的学科来拓宽视野。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赵振宇就开始关注并研究程序问题。1995年,在《科技日报》上发表过《也要重视程序科学化》(曾获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奖)的文章;赵振宇也不断发表过相关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2003年《新闻与传播研究》上发表的《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2004年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程序化: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2017年3月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上发表长篇论文《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这篇文章是赵振宇受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的启发。他认为,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新闻传播”相关方面的知识,而是与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在为实践服务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立意新颖,就“势”论事

赵振宇认为,新闻媒体所担任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结合中央和上级的目标要求,以舆论之力促进社会发展。把握时效,是新闻媒体的职业特性。事件发生是一瞬间的,报道和评论是紧随其后的,若错过这一时间点,其意义和影响力便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意义。2017年2月14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逐梦路上需倡导“时间文明”》,这篇评论就是赵振宇观看央视新闻中习近平会见外国政要会议桌上摆放精致时钟画面后,受到启发而作。一个时钟,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甚至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时钟的存在,而赵振宇不仅注意到,还敏锐地与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相联系。

(三)论述有理,经历史检验

赵振宇对于新闻评论的发展、创新、改革一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经常告诉同学们,做学问要学会说两句话,一句是“因为……所以……”,说的是要会讲道理;一句是“例如……”,说的是要能够实际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在他看来,所谓有理,即评论要有思想性和逻辑性。就评论的内容而言,往往是以说理为主,要讲清被评论者想要体现的道理,同时要有新意,用好事实案例,因此逻辑性显得尤为重要。他曾在《新闻与写作》杂志开设的“评论互动场”专栏中,谈到很多对新闻评论的看法,除了前文提到的善于发现、有时效性、就“势”论事等外,赵振宇还强调了对新闻评论的认识和改革意见,“新闻评论作为表达意见,帮人们明辨是非,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写作形式,一定要把握好新闻报道的本质,其内容也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⑥

(四)意义明确,为大众服务

新闻评论的功能主要有传递功能信息,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们认识能力等,这些都离不开广大民众,这也是赵振宇一贯重视的问题。新闻评论终其意义还是为大众服务,努力以自己的论述力量为大众做点什么。在赵振宇的评论中不乏站在大众的角度发表观点,为民众鼓掌打气的优秀作品。2015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评论版刊发《开好群众点赞的民主生活会》,就是针对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民主生活会只向领导汇报而少了群众参与这一问题而作。他在評论中指出:民主生活会的整个过程都应按照中央的要求邀请群众参与,真正发挥群众参与监督、鞭策和集思广益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做到了,做好了,群众就会认同,就会点赞!赵振宇在光明网发表过《年终总结请多听群众的评议》的评论。单看文章标题就可以知道赵振宇对群众意见的重视,文中阐释了群众意见和群众监督对于政府工作、决策的重要意义。

三、结语

赵振宇凭借对新闻评论多年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评论理念和实践观,并且始终引导着新闻评论的特色教育和发展。在他看来,新闻评论不仅仅是自己的看法,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和逻辑的建设性意见,要让评论方、被评论方以及广大民众共同参与。评论的力量就在于说清道理,要结合自己学习的新知识和对这些知识及以往传统知识的新理解和新解读让受众获益。赵振宇认为:“新闻评论是对已经发生事实的判断和评价,表达的是一种有形意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必须旗帜鲜明,而这些意见要有新意、有创见、有深度。”新闻评论还有很大的改革和发展空间,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

注释:

①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45.

②木东、力茗、柯根松.新闻评论应成为一种民众传播素质——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赵振宇教授[J].今传媒,2006(4).

③陈明.激荡新闻智慧坚守社会责任——专访赵振宇教授[J].媒体时代,2011(2).

④汤广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评论教育中以事成“势”[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10-25.

⑤焦俊波.建一所中国新闻评论的“黄埔军校”——访华中科技大学赵振宇教授[J].新闻与写作,2011(4).

⑥赵振宇.评论互动场(八)评论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J].新闻与写作,2015(4).

⑦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42.

作者简介:孙发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菲,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编辑:王洪越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中科技大学
小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小学为例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二)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一)
星空中多了一颗“华中科技大星”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一个都不能少
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康
类型小说以及类型的超越——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的演讲
《营销礼仪》课程构建实训主导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
甜甜的秘密
攻克储能关键技术 为智能电网保驾护航——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程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