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2017-11-19骆爱红
骆爱红
摘 要: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不断克服困难,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大胆的画出自己的意愿、情绪和情感;要用正确的方法评价幼儿的作品,使幼儿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创造力;培养措施
美术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是人类用灵活的想象形式美化环境的基本方法,也是人们创造和运用美术来表达感情、交流观念的方法。
美术欣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激发、引导幼儿来表现生活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欣赏美术作品,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的综合体现,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学习、培养才能显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要想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首先为他们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幼儿产生对新事物进行创造的欲望。宽松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人际关系和师幼平等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师不能把自己对任何问题的结论或自己对某个作品的理解、见解直接告诉幼儿,而是给每个参与活动的幼儿一个自我表现、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每个幼儿鼓励和支持,为每个幼儿创设一个富有想象和自由创造的物质及精神空间,从而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
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对作品的理解不存在标准答案,对于同一种表现方式,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看法。例如,在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作品时,有的幼儿认为蒙娜丽莎像妈妈一样,非常漂亮,亲切和蔼;也有一些幼儿认为蒙娜丽莎看上去有点凶,给人害怕的感觉……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感受不同。教师必须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表现的机会,鼓励、引导每个幼儿能够愿意并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并对幼儿的表达、感受和理解及时给予回应和鼓励。这样,便于幼儿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才有可能培养幼儿创新、求异的能力。反之,如果幼儿经常处在一个被笑话、被指责的环境里,必然做任何事都会有所顾忌,长久以往,会缺乏自信心,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最终影响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很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安静地坐下来,用心去观察每一个物体。兴趣是一个人成才的起点,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才会觉得绘画是一种享受。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内容要新颖、丰富,材料要充足。如风景画、种子画、印染画、粘贴画、折纸画等,幼儿都会很感兴趣。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美術是幼儿表现自我、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在一个孩子忽然发现画笔能够在画纸上或墙面、画板上创造出美丽、灵动的图案的那一刻,他们开心、兴奋的心情可能只有成人身处其中才能理解。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幼儿除了能够感受到画笔给他带来的快乐外,还会发现,他们可以通过美术工具,用美术的创作方式表现他们的心理世界。所以,我们经常会说,“在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中,哪怕是一根看似简单、无趣的小线条,也有可能是他们创造力和情感的体现”。
四、重视学习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只有内容选得好,幼儿才能很好地发挥想象,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如何选择美术内容呢?笔者认为要考虑所选择的内容是否留给幼儿想象空间,教学目的要通过行为目标、过程目标、表现目标来实现。
五、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在幼儿期,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标新立异,这是他们的行为特点之一。但这种行为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幼儿才不会担心被批评,才会有别出心裁的表现。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人发展水平、个人兴趣倾向。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使用正确的评价方法
正确的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家长认清教学目的,从而配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教学。
幼儿绘画应分阶段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各个时期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重点。因此,分阶段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需要。
总之,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上,把目标定位于作品的效果上,这样会打击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把美术教育定位于创造潜能的开发,鼓励幼儿去接受新的挑战,主动寻找新的目标,敢于超越自己,超越同伴,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