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员性自主管理的中学生班级管理探究
2017-11-19董猛
董猛
摘 要:中等教育是学生迈入大学校园前的重要一环,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是中学教师的主要目标。班级是中学生汲取科学知识、参与同学讨论的主要场所,因此,如何形成自主性班级管理机制,提高课堂效率、活跃班级氛围是当前中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当下素质教育的环境,从教师适当“放权”、班干部的选任以及班级规章制定三方面来探讨自主性管理的形成。
关键词: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旧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目标的具体要求,学校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摈弃传统教学模式,针对具体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对于学校来说,班级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要将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具体应用到各个班级的教学和管理中去,才能发挥其作用。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制订出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综合发展的班级管理计划才能有效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自觉有效地发现自我价值,提高学习热情的一种教育模式,能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来达到班级的自主管理目的。但班级管理并非单方面的任由学生自由发展,而是要在教师的充分指导之下进行的。学习、纪律、卫生三个方面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学教师应当围绕这三个方面,在不超出学生自主性管理范围内进行自主管理。
二、教师在自主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敢于“放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被错位为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完全依照教师的教学任务来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适当“放权”,将学习主体的地位归置于学生,同时也要在教育管理上适当松手。教师不应完全依照自身经验与想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学习和班级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建立起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自我认识与自我监督,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对实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放权”并不代表着教师什么都不管,而是要在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管理时大胆放手,对超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范围的事情,教师应当予以管理。
2.善于利用班干部资源
与教师相比,班干部与班级学生的接触更深入,更加了解班级每一位同学的个性与特征。班干部是班级里学生与教师的沟通的桥梁,教师应重视其在班级自主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成为班级管理的一份子时,便会产生认同感和参与感,积极投身班级管理当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任命制,实行民主投票竞选。教师大部分是依据学生的成绩来选定班级的干部,对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的考察并未完全到位,易导致选出的干部沒有积极性,且在同学中没有威信。因此自我推荐和民主选举是选拔班干部最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选出来的班干部对自身定位的认识比较准确深刻,会依据自身的能力来辅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既有思想准备和热情,又能得到同学们普遍认可。同时,班主任要实行对角色的动态分配,定期更换班干部,尽量让每位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3.民主制定班级规章
中学生在学校不仅要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还要遵守各个班集体针对内部管理的具体情况制订的其他制度。比如某些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教师可制订学生每周在自习课上阅读一本名著的制度。对于班级规章的制订,要做到民主化、自主化。班级规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主任要先给出班级规章的总体方向和大纲,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再进行总结归纳,对于高票通过的制度应当予以采纳,对被否决的制度也要予以充分的说明。这样民主制订的班级规章制度,比教师“独裁”制订的制度更有说服力,学生也更有执行力。
三、结语
在新时期教学理念的背景下,中学教师要让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其自主性意识,有利于学生确认“主人翁”身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活泼严谨的教学课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如何实现全员性自主管理的班级是当前广大教育者的努力方向,应在具体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郑燕.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以宁波中学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2]黄淑华.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16-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