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任性行为及教育对策
2017-11-19王晴
王晴
摘 要:幼兒的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本文分析了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任性行为;幼儿;教育对策
幼儿的任性行为往往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宽容、娇纵的结果。随着幼儿任性行为的发展,有的家长就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幼儿的正当需求或对待他们的缺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通过任性执拗来发泄不满。家长的这些不当做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
1.哭闹
笔者带班的时候碰到过这样一个男生,一不顺心就哭,想玩的东西玩不到也哭,怎么劝都劝不好,还有看电视的时候,他爱看汽车,可电视上的画面是经常变换的,一换他就会闹起来,跟他说别着急,慢慢看,汽车一会儿就出现,他还是会闹个不停,这时候和他讲道理根本没用。如何面对幼儿的哭闹问题,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难题。
2.发脾气
发脾气是幼儿常见的任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商店里,孩子要买喜欢的玩具、食品等,家长不肯,孩子就会发脾气,大吵大闹,有的甚至直接坐在地上不起来,家长最后没办法,只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的脾气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任性、粗暴。
还有一些幼儿任性起来,不但喜欢发脾气,还会摔东西、打人。亲戚家的女儿就是这样,本来在玩玩具、吃东西,不知道哪里不顺心了,就开始发脾气,把东西都往地上扔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家长过去劝,她还要打人,等大家都不理她了,就一个人在那生闷气。
3.固执
有些幼儿执拗、任性,“就不”“偏不”等话不离口,你说东,他偏往西,无论家长让他干什么,他都大声说“不!”,家长不让他干的事,他却偏偏要干。家长没办法,只能抱怨“这孩子太任性”。
4.撒娇
撒娇是人与人相处中因为关系亲密才会有的一种情感交流的形式,幼儿常常会用撒娇来说服大人,满足他们的愿望。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孩子想多听一个故事,就会拉住家长的手用撒娇恳求的语气要求再讲一个。其实只要不过度,家长应借助这种交流形式,正面引导和教育孩子。但是对那些因为自己不顺心、对什么事情都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家长不能百般迁就、百依百顺、听之任之,否则就会使孩子养成任性、霸道的性格。
二、幼儿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家长过于娇惯,教育方法不当
一家人整天围着孩子转,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正因如此,只要稍有不顺心,他们就拿哭闹、不吃饭等来要挟父母,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好投降、依从、迁就,就这样在孩子的性格中播下了任性的种子。例如,家里吃苹果,每人一个,可是孩子喜欢吃,还要吃爸爸的那一份,爸爸立马就给了孩子。今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家长如果不答应孩子的要求,他就会又哭又闹,发脾气甚至摔东西。结果,孩子得不到满足的事情越来越多,稍微不称心就哭闹不止,大发脾气,其原因就在于幼儿已经意识到,自己通过又哭又闹、发脾气来要挟大人,是达到自己某种目的的好办法。
2.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教养态度不一致
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祖辈家长就会出来制止,会帮着孩子说话,有的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责备父母,幼儿看在眼里,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理所当然。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祖辈家长又娇惯着孩子,这样一来对孩子的管教就更难了。
三、对待幼儿任性行为的对策
1.转移注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转移注意这个方法对于大多数年纪较小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有用的。
2.冷处理
大多数家长表示,冷处理这个方法还是挺有效的。演员马伊琍在谈到对女儿的教育时,也提到了冷处理,“在家不满足她的要求她会倒在地上大哭,这时我不打不骂,就让全家人各忙各的,看报纸、做家务、打电脑,让她觉得她这招影响不到我们,然后她哭累了就睡着了,醒来就跟没事一样。几次以后她知道这招不管用,再大一点在外任性耍赖时便可轻易遏制”。
3.榜样暗示法
当幼儿出现任性行为时,家长可用各类图书故事或者动画片中幼儿喜爱的正面人物的形象进行引导教育,使他得到启发。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园可开展类似“我是好宝宝”的主题活动,师幼共同评选出班级里的好宝宝,给他们贴上红苹果作为鼓励。同时还可以将他们的良好行为创编成现实情境,让幼儿也来学学做做,做到“教学做合一”,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模仿中得以固化。
总之,对待幼儿的任性行为,教师和家长应重在疏导,不能时而抓紧,时而放松。通过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教育,相信他们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会慢慢消失。
参考文献:
李金花.如何对待儿童的任性行为[J].心理世界,199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