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現代生活,百病由生於“筋”

2017-11-18卜樂

澳门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治療運動疼痛

卜樂

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對於都市人而言,越來越成為不可言喻的痛,越來越多的民眾進入亞健康狀態,身體長期忍受慢性病與現代文明病的侵襲比如鼠標手、營養過剩帶來的“富貴病”以及長期壓力之下導致的“都市情緒病”:焦慮症、抑鬱症、狂躁症等等,當然絕大多數時候,民眾還是以“痛感”來決定自己是否生病了,是否需要看醫生了,無論是身體類疾病還是精神類疾病。

慢性“五勞”,不可忽視

目前,疼痛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第五生命體征(其餘四者為呼吸,脈搏,血壓,體溫),“體征”為醫學術語,其實我認為可以理解為體內向外界表達的信號,而疼痛,作為被人們感知的最敏感信號,它源於何處啦?西方解釋為由神經感受疼痛,來源於神經遞質的釋放,其實這還只是結果,並非疾病最原始的原因,而西方用的鎮痛消炎類的藥物都是在這個層面上針對症狀去緩解,我們中國傳統醫學從更長遠的方面上考慮,從很早就已經在尋求病因上探索。疼痛這個定義範圍很廣,我們今天討論的是日常生活中跟我們最密切,也是時下都市中人最普遍發生的“非外傷性”的筋骨疼痛,這個現象並不局限在中老年人,現在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青年都面對這樣到這樣的問題,很多時候是一個慢行、長期的痛苦過程。

筋骨方面的疼痛,大多是慢性隱蔽性開始的,在不明原因後突發的,有的人就是晨起後發現的,甚至前一天還毫無徵兆,所以就診時,無法自述出原因,這些其實是長久的因果,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最後由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動作引發,就是我們俗語常說的“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至於急性的外傷性的疼痛,病因明確,就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範圍)。

因為現代辦公、生活方式中離不開電子設備,白領一族久坐、長期觀看電腦、手機等引發的慢行勞損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時常被討論的話題,而說到引發慢性勞損性疼痛的原因,中國自古就有非常精闢的見解,在《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五勞所傷”,是這樣的: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所以不要以為睡懶覺是一種享受哦,現代社會很多人覺得自己疲勞以後就通過睡懶覺等方式試圖放鬆,尤其是年輕一族,殊不知這樣的“久臥”也會臥岀病來!當然,還有網絡上大家戲稱的“葛優躺”,其實對頸椎、腰椎等的傷害也非常之大,因此,在生活中,過勞、過逸均可致病!

“五勞所傷”這樣一個傳統的概念,其實對於今人而言,更有實際的意義,細究下來,其實大部分都市中人都在走著“五勞”的惡性循環,有些人是佔據一部分,有些人特別是白領一族幾乎是“五勞”全佔,這不得不令人擔憂,因此“五勞”在此更值得細說開來,讓民眾明白其中究竟。

其一:久視傷血。因為“肝開竅於目”而“肝受血而能視”,所以久視傷血也間接地傷肝,肝主筋,從而使筋亦受所害。

其二:久臥傷氣。過度臥床,易使肺缺乏新鮮空氣的調節,肺的機能不強健,而肺主一身之氣,所以人體的“氣”由此受傷,傷氣者,動則喘甚,心悸,也就是西醫上說的心血管和肺功能不好。

其三:久坐傷肉。長時間久坐,不活動,周身氣血運行緩慢,我們認為的坐是指上下半身的曲屈壓迫的形態,前傷脾胃(胃腸運化不好,即古人之“傷肉”),後傷脊柱(筋亂骨移,督脈不暢,諸病皆來)。

其四:久立傷骨。立,是注意力集中後,某種肢體姿態保持過久,因為保持一種姿態需要的肌肉始終是某一組肌肉,長期以往,必然造成這組肌肉的過勞,局部可有攣縮牽動骨骼偏移,進而引起新的軟組織問題,故久立會損傷人體骨骼和軟組織的功能。

其五:久行傷筋:久行,是指超出平時運動強度或者是長時間的大量運動,能使穩定四肢大關節的筋過度疲倦,使四肢大關節(膝蓋,肩部)的相對位置失穩,從而影響骨盆和脊柱的穩定性(而膝為筋之府,所以說久行傷筋)。

對大部分整天對著手機和電腦的現代人來說,可能最應該注意的就是“久視”, “久臥”和“久坐”。當然,對於勤勞的工作者,精細職業者,狂熱的運動愛好者來說,“久立”和“久行”才是他們的致病原因。而無論哪種病因,最終都落到一個致病媒介“筋”上,而這個“筋”病是因為保持動或者靜的狀態太久,沒有恰當轉換造成的,所以古人說得好:“動中求靜,靜中求動,方位養生之道”。

為何有“痛”,原來是“筋”

因此,對於現代都市人最關心的“疼痛”問題,最後回到了“筋”這一致病媒介上,細看其致病原理,首先就必須回歸中醫的主體思想,即陰陽的動態平衡,那麼陰陽是一種功能的平衡,其必須依附於實在的結構的平衡,在人體,內在臟腑依靠各種肌肉和韌帶,包膜等軟性結締組織懸掛在脊柱這個大樑上面,脊柱等相關骨骼的相對位置,逐漸地會影響臟腑的功能,這就如同房屋一樣,主體鋼結構決定了建築物的所有安全基礎,主體結構的細微變化,必然會影響房屋內部的各種細節穩定性,而這些細節穩定性的變動,就是我們日常所面對的各種功能性疾病。而人類與房屋不一樣的是,房屋不用每天運動變化,人類卻要不斷變化姿勢地生活,那麼骨架的動態平衡就取決與最重要的軟組織——“筋”,“筋主束骨而利機關”,在《靈樞·經脈》篇提到“骨為幹,筋為剛,肉為牆。”骨骼是人體的一個框架,肉是人體的週邊結構,筋才是維持外在平衡的關鍵。故人體外在的動態平衡主要在筋。筋的特性是柔韌並維持骨架的正常位置,只有筋保持正常的柔韌性和正確的結構位置,骨架就不會出現偏歪。

人類的起步是站立和行走,所以進化中,脊柱形成的三個彎曲其實是對站立有幫助的,而現代人主要行為逐漸往“坐”趨勢,所以,不可避免地產生諸多筋骨的結構性紊亂,從而引發疼痛反應,其中頸椎和腰椎的不適感最為多見,當頸椎和腰椎沒有及時的解決好,接著就是可能有四肢不適的問題。

求醫問藥,中西結合

當出現不適癥狀時,很多人才會想到求醫,而有些病人看醫生後,服止痛藥、打止痛針,病情只得到暫時舒緩,CT、核磁共振檢查又看不出有明顯異常情況,尚未達到手術要求,便會去看物理治療。物理治療中的針灸按摩,熱敷、紅外線等等可能令病人暫時覺得好轉,不久又會疼痛。或者試過各種民間偏方內服外敷,皆不湊效。所以很多患者和現代的東西方醫生都很苦惱,為什麼這類慢性疼痛不適,通常很難治療有效啦?endprint

而在大量的觀察案例的總結與理論分析下,我認為不外乎三點:第一,思路;第二,方法;第三,工具。

首先是思路,思路決定方向,不加思索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由患者自述的症狀去定病位,或由傳統中醫內科的臟腑經絡理論,或由西醫大體解剖和局部炎症理論,以上通常會造成南轅北轍,不得其解,因為沒有考慮到力學平衡和骨骼結構中的主次關係。舉例而言,我們經常會遇到有上班族針對手指的腱鞘炎疼痛求診,事實上,其病因常不在手指,而在肘部和肩部乃至於後背的筋的扭轉,所以我們曾經實驗不處理手指局部,選擇直接處理源頭,療效遠比處理局部要好。再有日常中常見的頸椎病,幾乎成為辦公室一族的典型職業病,而大部分頸椎病的起因是因為坐姿彎曲,上肢要在身體前方活動,最受影響的其實是胸椎和肩胛,因此不治療胸椎和肩胛,頸椎病的根治遙遙無期,經常反復。再看,同樣是常見病的腰椎病,其大部分起因並不是腰椎本身,而是骶骨和骨盆的相對影響,還有足底和膝蓋的關節紊亂。因此針對腰椎來治療腰椎疼痛,往往很難奏效。

其次為方法。因為大部分這類疼痛,並不能在目前存在的檢查中顯示出來:如CT、核磁共振,檢查出來的都是一些器質性的結果,並不能顯示這些器質性結果的原因。所以,檢查處理的方法是一個細心感受的過程,要多做雙側對比,多做上下對比,而我們在臨床研究理筋的過程中發現,我們理的筋其實經常是一些病態攣縮的位置,而且這些筋結點在手的深層的觸摸下,有異常硬和產生不一樣的痛感,而我臨床發現筋結點是沿身體縱軸線分佈,有的和筋經穴位的走線分佈,而有的並未按筋經的走線分佈。所以,手部觸診和患者同步的感知,是一個最接近個體化差異治療,最客觀實際的方法。

再者,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醫者,我們從不主張崇拜某一樣工具,因為其實每種工具能開的鎖不一樣,這個世界畢竟沒有萬能鑰匙。而在現代生活中,尤其是對於飽受病痛困擾的上班族、中老年人也越來越多的接受中西結合的工具治療,其中中醫類工具包括:

1.傳統針具,作為刺入性的工具,極為需要手感技巧和病位判斷,同時根據位置和病情選取粗細,長短,材質,結構,所以古九針皆有各自作用(毫針、梅花針、三棱針、鈹針、鋒勾針、鍉針、鑱針、圓利針、火針),對內科病和經絡病有奇效,善於調整平衡。

2.現代微創針具,(針刀,射頻,內熱針,銀質針,埋線,),對局部頑固的粘連組織病變有強行突破的作用,是治療的急前鋒,善於攻堅。

3.手法正骨和牽引器具,巧妙的傳統正骨方法結合西方的整脊技術,特別有利於調整大結構的紊亂,是立竿見影的工具和方法。

4.獨特自製的中藥艾條薰蒸和中藥外敷,是間隔期緩和治療的最重要配合方案。

5.對癥使用內服中藥和外洗類的中藥,對防止復發和鞏固預後非常關鍵。

而西方理療工具也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推動下,不斷推陳出新,尤其是此類工具在找出病因病位後,起著很多快捷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並且無創傷,操作培訓容易標準化,它包括:

1.比如各種類型超聲波,衝擊波可以讓局部病變軟組織瞬間放鬆。

2.脊柱調整床可以讓脊柱整體 相對運動,小關節自我調整歸位。

3.磁場治療儀可以讓神經功能系統迅速恢復穩定,促進細胞電離子的平衡,鎮定睡眠精神狀態。

4.深層光熱療儀可以在不用藥物的情況下,讓深層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消退,迅速再生新鮮組織。

5、各種頻率的生物電療儀,分別應對淺中深層的肌肉,讓各種難處理縫隙內的問題肌肉自發收縮,從而做到各種肌肉無死角治療。

當然,患者和醫生在疾病面前都是弱者,就如同人類面對大自然一樣,迄今為止,每個醫者,不可能對某一種疾病有完全百分百的治癒率,所以,耐心和重視與患者間的溝通,對疾病這個客觀的現實虔誠地對待,細心的觀察摸索,面對挫折不屈不撓,面對失敗勇敢承認,才能不斷總結出更加有效的經驗方法。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運動配合,改變不良的日常生活姿態,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遠期效果和減少復發。在醫者看來,更重要的其實是防病養生更勝於治病,在壓力劇增的職場生活、現代社會中,我們看到現代人健康不斷被侵蝕的危機、加班熬夜、長期過勞加上因工作、生活帶來的心理壓力等沉重地壓在其身上,因此保持一個規律的生活作息、膳食平衡、積極運動與形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針對職業病的預防習慣,才能夠讓大家在努力工作之餘,享受一個陰陽平衡的身心健康狀態。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療運動疼痛
研究國學 保存國粹——論《國粹學報》在國學運動中的意義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清代禁書運動對蒙古語文獻的影響——以《登壇必究》之《北虜譯語》爲例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