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日本律宗之祖
2017-11-18马明博
马明博
鉴真(688年—763年):唐代高僧,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6次东渡,弘传佛法,被尊为“日本律宗之祖”。
玄奘与鉴真,这两位唐朝僧人,一生都充满传奇。他们二人,一个西游,去天竺求取真经;一个东渡,到日本弘扬戒法。方向虽然不同,但他们“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发心,却是一致的。
742年,鉴真大师受日本留学僧礼请,发愿到日本弘扬律学。12年里,他5次东渡均末成功,但即使双目失明,仍初心不改。第六次东渡,他终于抵达日本,受到隆重欢迎,此后一直在日本弘法讲律,传播大唐文化。763年,鉴真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示寂,被尊为“日本律宗之祖”。
鉴真大师生前,唐招提寺便为他塑立了坐像;1000多年过去,他的风采依然。在他紧闭的双眼里,藏着哪些影像呢?是故乡扬州秀美的风光?是渡海时遭遇的惊涛骇浪?是无法目睹的日本山川幻象?还是给予他一生光明的诸佛菩萨的身姿?
见佛倾心
则天垂拱四年(688年),鉴真出生于扬州一位复姓淳于的商人家中。父母每日诵经拜佛,鉴真从小耳濡目染,感觉佛教既熟悉,又神秘。
武则天称帝后,利用《大云经》中“净光天女当国王度众生”的故事,建立了自己统治天下的合法性。她下令将《大云经》颁行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长安元年(701年),扬州大云寺落成开光,父亲带着13岁的鉴真前来参加法会。
鉴真被殿中高大庄严的佛像所震慑,不由自主地合掌礼拜起来。起身后,他对父亲说:“我不跟您回家了,我想在这里出家为僧。”
虽然难以割舍,父亲还是同意了鉴真的请求,带他找到住持智满法师。智满法师听说眼前的少年见佛像而倾心,不住地赞叹,称他年纪虽小,却早具善根,佛缘深厚。
鉴真拜智满为师,剃度出家,成为一位小沙弥。他修持勤奋,好学善思,学业进步极快。
神龙六年(705年),鉴真辞别智满法师,前往光州,师从高僧道岸学习戒律。道岸律师大兴律学,被誉为佛教界的“授戒之主”。他对鉴真悉心栽培,亲自为他授了菩萨戒(即大乘佛教信徒誓愿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受持的戒律,无论出家、在家的学佛者,都可以受)。
景龙元年(707年),道岸律师应诏入京,鉴真随师前往洛阳,不久又去了长安。一年后,鉴真在弘景律师座下受了具足戒(即戒条圆满具足,佛教对僧人的日常修持有200多条具体的规定,只有受持具足戒的出家人,才能称为僧人),成为一名正式的僧人。
传戒大师
开元元年(713年),25岁的鉴真被奉为律师,首次登坛讲授律疏,就获得了巨大成功。鉴真之名声震长安,前来就学者络绎不绝。然而,鉴真并未就此满足,他一面弘宣律学,一面游学于两京(即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之间,师从高僧深造。
除了对佛学一门深入外,鉴真对医学、建筑学、文学以及雕塑、音乐、园艺等也留心学习。以医学为例,鉴真在中医中药方面造诣很深,他师从医术高超的弘景律师学医,为人看病、制药。
开元八年(720年),32岁的鉴真以博通三藏的律宗高僧身份,回到故乡扬州。扬州僧众欢天喜地,礼其上座,慕名前来皈依、拜谒者络绎不绝。思托、祥彦、法藏等弟子,就是在此时前来依止的。
而当时,江淮一带盛行的是禅宗、华严宗、天台宗。鉴真注重弘扬律宗,宣讲制教,许多人对律法一知半解,因此前来听法的人很多。
“我佛如来,让众生戒定兼持,福慧双修。修福就是众善奉行,然众善奉行又离不开诸恶莫作,不作恶才可行众善。既不作诸恶,又奉行众善,这样的人才可修成正定,而定又能生慧,慧又能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福的积累与诸恶的禁绝。”
“戒乃一切善法之根本,亦为了悟宇宙真理之妙行。戒行是真理的具体表现,行戒是最确实无谬的修道之法。各宗各派虽各有修持法门,戒律却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鉴真讲戒,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枯燥的问题也能讲得生动活泼,深受僧俗两界尊敬。史料记载,鉴真在扬州弘法20余年间,“前后度人、受戒,略计过四万有余”,他居住的大明寺,也因此成为江淮地区的佛法中心。
東渡传法
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大师为众僧讲律时,前来学戒的日本留学僧普照、荣睿站了起来,“日本佛教戒法不全,使得僧人不守清规,为人所轻。天皇及臣民殷切地祈请大唐律学高僧东渡日本,弘扬戒学,光大圣教,恳请大师推荐人才。”
当时,日本积极推行中国的社会制度,先后19次派出遣唐使来大唐学习。普照、荣睿留学10年后,因敬仰鉴真的名望,来到大明寺依止修学。
鉴真大师问众僧:“日本急需传戒布律之人,可否有人愿意前往,兴隆佛法?”众弟子面面相觑,默然不语。
祥彦打破了沉默,“东渡日本,海路遥遥,生死难料,何况我们进修未备,道果未成……”
鉴真大师说:“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去!”
祥彦说:“尊师既去,我愿随行。”在场的僧人中,道兴、思托等21人也表示愿意随行。
就这样,54岁的鉴真大师果决地做出了东渡传戒的决定。当时,大唐法律规定,未经政府批准,私人不能出国。由于鉴真一行没有出国证明,两名日本留学僧便想方设法,向官府申办了一张从扬州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朝圣的文书——假称到国清寺参加供奉活动,实际上秘密准备去日本的物资。随后,又通过关系,得到当朝宰相李林甫哥哥李林宗的介绍信,在扬州打造海船。
天宝二年(743年)春,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却出现了意外的变故,浙东一带发生海盗骚扰事件,官府对公私航行一律禁绝。第一次东渡日本的计划,就这样失败了。等到冬天,终于开禁了,船从扬州运河驶入长江,还没入海就遭遇狂风,船漏水了,只好靠岸修船;再次启航,行至海上,船只触礁,舟楫下沉,第二次渡海又以失败告终。鉴真一行漂流到明州(今浙江宁波)附近,随后筹备的第三、四次东渡,都相继失败。
天宝七年(748年),鉴真大师60岁,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东渡。船行海上,在舟山附近遇到飓风狂浪,“风急浪峻,水黑如墨”。人们呕吐不止,加上淡水用光,只能吞含生米,喝海水度日。最后,他們顺着洋流漂了14天,抵达海南南部振州(今崖县)。第五次东渡又失败了。
在回扬州的途中,迎请大师赴日弘法、一起共历苦难的日本留学僧荣睿辞世,鉴真悲痛万分。到达广东韶州(今韶关)后,另一位日本留学僧普照觉得东渡无望,决定前往明州阿育王寺。临别前,鉴真握住普照的手说:“为传戒律,发愿过海,不至日本国,吾愿不遂。”
归途中,鉴真的视力不断减弱,虽请人治疗,最终还是失明了。在弟子的搀扶下,他翻越大庾岭,到达江西吉州。在这里,随行弟子中最优秀的祥彦因病去世,鉴真抱着祥彦冰冷的遗体,悲恸欲绝。
落到如此地步,常人难免心灰意冷,鉴真大师却不改初衷。回到扬州后,他一边继续弘法讲律,一边耐心等待赴日的机会。
天宝十二年(753年)10月,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来到扬州,面见鉴真大师,请其东渡。开船之际,留学僧普照赶来上船。当年12月20日,鉴真大师乘坐的船终于抵达了日本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今鹿儿岛秋目浦)。
12年时光、6次东渡,历尽艰难险阻之后,鉴真大师终于踏上了日本国土。此时,他已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
“师师相传,遍于寰宇”
天宝十三年(754年)2月,鉴真大师一行到达日本当时的首都奈良。孝谦天皇遣特使及朝廷官员、佛教界领袖前来迎接、礼拜、问候,并敕封鉴真为“传灯大法师”。
随后,鉴真大师在东大寺卢舍那佛像前设立戒坛,主持了日本佛教界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授戒活动。他为圣武太上皇、孝谦天皇、皇太后、太子等受菩萨戒,之后为440位沙弥受具足戒,为内道场55位僧人重新传戒。
日本天平胜宝八年(756年),孝谦天皇委任鉴真大师为大僧纲,总领日本佛教界。日本各地僧侣纷纷慕名前来,依止鉴真大师学律求戒。为安顿僧侣,天皇应鉴真大师的呼吁,筹建一所可以容纳更多僧人的寺院。天平宝字三年(759年)8月,新寺院落成,天皇赐额“唐招提寺”。
天皇宣旨全国,凡出家人必须先来唐招提寺学习律学,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宗派。从此,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弘扬律学的中心。鉴真在日本开创的律宗,如史料所载:“师师相传,遍于寰宇”。
鉴真大师对日本的贡献,并不仅仅局限于佛门之内。在14世纪之前,日本医界一直奉鉴真为始祖,由鉴真口述、弟子记录的《鉴上人秘方》,其中的验方流传至今。在建筑、雕刻、塑像、绘画、书法、文学乃至日常生活习俗等方面,鉴真大师都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平宝字七年(763年)春日里的一天,弟子忍基梦见寺中讲堂栋梁折断。他猜想这是鉴真大师即将迁化之相,将此告知思托等人。思托等人根据鉴真大师的形象塑造了一座等身坐像,该像神态坚毅,面含笑容,一直保存至今,被奉为日本国宝。
5月6日,77岁的鉴真大师迁化。在端然正坐中,他静静地停止了呼吸。逝后三日,体温犹在,时人呼之为“真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