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趣的平衡微课案例及反思

2017-11-17王同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7期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实验

王同福

摘 要 微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便于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而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化教师作业指导,解决学生发展差异,提升学业成绩。尤其是微视频的使用,更是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了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7-0123-03

1 前言

微课教学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现行的教学方式。大量的微课教学实践表明,微课这种教师导学前置、学习进度自控、作业指导定向的翻转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化教师作业指导,解决学生发展差异,更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下面以小学数学“有趣的平衡”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使用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手段。

2 设计思路

课题及学情分析 “有趣的平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综合应用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六年级学生对平衡现象并不陌生,但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在进行微课学习时,引导学生发现平衡现象,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会对平衡的条件产生疑问,进而引发学习动机。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感觉影响平衡的两个因素——质量和距离,通过严谨、科学的实验求证平衡的条件和规律,经历动手实践发现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杠杆原理和其中的反比例知识,并能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质量和距离都不等时,杠杆平衡的条件;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反比例知识。通过课堂上的多次实验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适用微课的理由 高年级学生具有前置学习的能力,因为本节课的操作实验活动很多,所以通过录制微视频能够吸引到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并引发学生思考:平衡与什么有关?使学生初步感受平衡现象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可以轻松地理解平衡的基本条件,即在距离和质量都相等时,杠杆一定会平衡。课前的微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平衡最基本的因素和条件,而课堂教学就能在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展开,通过学生的实验来解决本课的难点内容。

整体设计方案 本课整体设计分为两部分:1)通过课前微课学习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感知影响平衡的两个因素,引发学生的质疑和进一步学习的动机;2)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平衡状态下距离和质量的反比例关系。

课上先让学生说一说,展示他们的微课学习成果,比如影响平衡的因素和平衡的最基本条件,再“议一议”甚至“辩一辩”利用微课学习产生的质疑:是不是一定要质量和距离都相等时才会平衡?理解平衡现象中的反比例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对此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安排动手验证环节通过总结、归纳、梳理,理顺知识的逻辑,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小组内交流探究,然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来理解和内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印象会更加深刻,而且渗透科学严谨的态度。最后“做一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转化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生成,教师既要充分预设,又要提高把握课堂进程的能力。

教学流程 微课学习,即感知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的基本条件;课上交流,即引发对平衡条件(质量、距离都相等)的质疑和探索;核心活动,即动手操作验证猜测,理解反比例关系;应用检测,即应用平衡规律解决生活中“不平衡”的问题。

3 微课设计

首先,在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平衡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平衡的两大因素——质量和距离;通过观察和模拟实验操作,让学生简单推理出平衡的基本条件,有的学生能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通过设疑、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之中。

4 课堂主要活动

设疑、质疑,实验探索平衡规律

【设计意图】设疑、质疑,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之中。课上没有急于在学生汇报后直接总结平衡规律,而是安排了验证这一环节,就是渗透一种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对待事物的态度。验证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思想,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经过动手以后,印象会更加深刻。

【活动实录】

师:在平衡中到底蕴含着怎樣有趣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在操作与实验中去寻找“平衡的规律”。在实验之前,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实验提示。

出示实验提示课件:

1)如果两个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2)如果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参加学生的实验,去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帮助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确定学生汇报人选及汇报顺序。

学生汇报:

第一组:总结出当竹竿左右两边刻度数、棋子数相同时,竹竿保持平衡。

第二组:实验出现左右两边刻度数、棋子数都不同,而竹竿平衡的情况,但学生并没有发现其存在的规律。

深入思考,总结反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观察思考,让学生自主活动,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知识上有提升,能力上有发展,思维上有训练。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各知识体系、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杠杆知识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的意识。endprint

【活动实录】

师:是不是只有在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棋子数都相同的情况下才会平衡?

学生说出各种猜测。

师:结果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再次通过小组实验来验证规律。动手之前请大家看清实验提示。

出示课件:左边在刻度四上放三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来进行实验操作,验证规律,并完成手中的表格。

教师参与学生的实验。学生汇报:

生1:我们组在刻度6上放了两颗棋子,竹竿是平衡的。

生2:我们组在刻度3上放了四颗棋子,竹竿也平衡了。

生3:我们做了好几次实验,发现当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和右边刻度数×棋子数的乘积相等时,竹竿都能平衡。

师:请其他小组同学再看看你们的数据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再大声准确地说一说这个规律呢?

生: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邊刻度数×棋子数时,竹竿是平衡的。

师:(板书并小结)大家真的很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深入思考,发现了平衡的规律。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更值得你们骄傲的事,刚才大家总结的平衡规律就是物理学中著名的杠杆原理,这个原理会让我们联想出以前学过的哪个知识?

生:反比例知识。

应用检测,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过程,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课前的微课学习和课上的交流研讨在经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就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清楚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师:课前我们提到了一句话,再来看一下这句话,其实就是提出杠杆原理的人——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到撬起地球的方法吗?

生:如果我有足够长的竹竿,而我的重量与竹竿长度的乘积大于地球重量时,就能撬动地球。

5 反思与设想

微课模式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有趣的平衡”这类活动课,课堂内容相对较难理解,教学中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比较多,而且课堂上又需要大量的实验操作,学生才能发现问题,从实际操作中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在课堂初期对于什么是平衡,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等相关问题,要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再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经过小组讨论、汇报、验证、总结等环节来完成本课所学。一节课下来,每个环节的时间都非常紧张,课堂节奏要很快才能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很难跟上节奏。

采取微课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微课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速学习,提高自己的效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反复学习,直至最终明了为止。对于处于班级两极状态的学生,都能兼顾到,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微课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思考进课堂 微课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他们会带着对本节课深深的疑问和思考走进课堂,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平衡和质量、距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我的实验真的能平衡吗?同样,他们也会带着疑惑和兴奋,积极投入和教师、同学的交流中,迫切地想要明了自己的疑惑。因此,微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因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思考时间不够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更好地发现和总结出本节课所蕴含的数学知识。

实施微课模式应关注的问题 微课教学无疑给日常传统教学带来很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经验与理论,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有一些很难把握和实施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就数学学科来说,哪些内容适合用这样的模式?这个模式在实施初期,学生对微课的学习能否按时间、按节奏地进行?实施微课教学,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需要有大量时间做准备工作,时间是否充足?等等。这些问题还要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边实施边思考解决。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课小学数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