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11-17李俊瑜
李俊瑜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日渐提升,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不断进步,使得幼儿启蒙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启蒙教育主要是在幼龄儿童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尚不成熟的时候,对其进行引导和教导的一个教育过程。幼儿读物在启蒙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开展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条件。中国古代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总结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沉淀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启蒙读物。本文主要从幼儿传统启蒙读物在当前幼儿园应用的实际出发,分析幼儿传统启蒙读物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讨论幼儿启蒙读物在幼儿园应用的有效对策,以期实现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启蒙读物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68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social and economic level, people's pursui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higher and higher, and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educational level are continuously improving, which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Early childhood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is mainly an educational process which guides and teaches young children when their thinking patterns and behavior patterns are not yet ripe. Children's read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itiation educ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ndition to carry out the infant's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In the long practi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the author summed up and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nd precipitated many excellent traditional enlightenment book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ldren's enlightenment books in the current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kindergarte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ldren's enlightenment books problems, discuss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enlightenment books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mportant goal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enlightening reading materials; preschool education
传统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产物,是中国古代用于启迪童稚、消除蒙昧的教育读本和文学作品。幼儿学习中常用的传统启蒙读物有《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传统启蒙读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常识。将传统启蒙读物应用到幼儿启蒙教育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幼儿的视野,使幼儿有更多的阅读选择,充分发挥传统启蒙读物的重要作用,可以向幼儿输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弟子规》是规范孩子言行举止的一部启蒙读物,被称为是“开蒙养正之最上乘”;《三字经》被称为“蒙学之冠”,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简约的表达形式,被联合国选入“世界幼儿道德教育丛书”,让幼儿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视野,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千字文》既是一部“百科全书”,又是一篇“绝妙文章”,帮助幼儿拓展知识结構,提升早期阅读能力。
然而,在当前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的实际应用中,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直接影响了传统启蒙读物教育作用的发挥。
1 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传统启蒙读物的教育教学流于形式,“呆读死记”。“教”重于“学”,教师在进行传统启蒙读物教学时,着重于幼儿朗读、背诵以及识字,使幼儿将学习的注意力与重点都转向了对内容的背诵与识字上,对传统启蒙读物的教育目标的制定相对单一,从道德角度对幼儿进行一味的说教,缺乏对幼儿理解与掌握方面的注重,忽略幼儿的接受能力,许多幼儿都表现为滥竽充数。这种教学的形式严重不符合幼儿学习的规律,对幼儿学习和发展将会形成不利影响。
(2)幼儿园与家长沟通不足,传统启蒙读物教学知行脱节。据笔者的观察与对个案幼儿园教师访谈了解到,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够深入、不全面、也不彻底,沟通方式也比较单一,家长与教师的之间表现差异,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老师的引导下,每次叫幼儿的名字,被叫到名字的幼儿都会大声回应,可是一回到家里,当父母或长辈叫幼儿名字的时候,有的幼儿却置之不理,忙着玩自己的玩具。传统启蒙读物教学,不仅要幼儿能够认知,更应当积极实践,才能实现启蒙教育的目标。endprint
2 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应用的对策
2.1 加强幼儿教师在国学启蒙方面的教育
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整体水平。当前多数幼儿教师在国学启蒙方面底子太薄,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的应用,需要幼儿教师深入研读传统启蒙读物文本,根据幼儿特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操作性非常强,对教师能力要求高。为了促使幼儿传统启蒙读物可以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在学前教育中应增加传统蒙学方面的内容,使幼儿教师在职前教育中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启蒙读物的内容,受到专业的系统训练,掌握中国优秀的传统启蒙读物精髓要义,使教师有能选择和驾驭传统启蒙读物的应用过程,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教师对传统启蒙读物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掌握其蕴涵的各种信息,才可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合适的教学,从而发挥传统启蒙读物教育的效能。
2.2 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完善家园交流与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
家园合作是现代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为了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要加强家园合作。幼儿教师可以把家长作为有效实施传统启蒙读物教育的工作伙伴,可以向家长发放“传统启蒙读物阅读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传统启蒙读物的掌握情况,通过幼儿园网站、家长信箱、幼儿成长档案等形式让家长随时了解传统启蒙读物教学的情况,通过亲子活动方式加强家长与幼儿在传统启蒙读物教育活动中的交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国学启蒙成长活动中,引导幼儿寻求家长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使家长切身感受到幼儿的快乐与成长,从而实现传统启蒙读物教育的知行统一,更好地发挥国学经典的作用。
3 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应用的教育建议
3.1 传统启蒙读物教学应以幼儿为主体
《纲要》中规定了教育活动内容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传统启蒙读物教学在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幼儿现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来展开。国学经典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有些已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因此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的应用首先要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对传统经典进行现代化、幼儿化解读处理,将之转化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便于幼儿理解和接收的内容。比如《三字经》的后半部分讲到了中国的历史,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3-6岁的孩子难以掌握,如果能在每个朝代选编最典型的故事,比如“伏羲捕鱼”、“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故事,通过讲故事和游戏等形式,让幼兒对历史朝代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继续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
3.2 传统启蒙读物教学应以情景互动为重要手段
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情景的创造。最有效的教育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春风化雨,为孩子制造一个想象的环境,将他们引领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因此,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应用时,要努力创设新颖独特的情景。通过创设情景,诠释国学经典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使幼儿对每一个国学经典内容的学习都能置身于特定的情景,教师利用这些情景自然而然地激发幼儿探索和求知的兴趣,使幼儿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力量,真正走进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教育过程中。这同时也符合《纲要》中规定的教育活动内容要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的原则。比如在《三字经》中的经典原文“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我们可以先准备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小米这六种粮食作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捡拾。这一情景创设的目的在仅在于帮助幼儿体会大丰收的喜悦心情,更在于培养幼儿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品质。
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的应用重视情景创设的同时,更要重视在特定情景下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从教师与幼儿互动到幼儿与幼儿互动到幼儿与环境互动等。在师幼互动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积极有益的幼幼互动,在互动中,让幼儿懂得基本的社交和生活礼仪,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传统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既让幼儿感受了历史文化,同时又对现实生活产生实际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的互动。
3.3 传统启蒙读物教学应以传统文化为线索
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我们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的同时,又要本着文化多元性和文化本土性并重的原则,培养幼儿从小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不应该仅仅在“朗读”或“背诵”上,而更应该在“品”上。所谓“品”,就是幼儿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来品味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在传统启蒙读物教学中,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情景等帮助,充分地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汉字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非常凝练,内涵也很丰富。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选有趣汉字,收集或制作精美的动画,让幼儿欣赏和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经典的永恒魅力和汉字的优雅精致。如《弟子规》中学习的汉字“看”,“它的古文字字形,上面是手,下面是目,像用‘手在‘目上撘个凉棚,遮挡阳光,便于看清远处的东西。‘看的本来的意思是远望,引申为观察、注视。”幼儿通过欣赏“看”字的演变过程,非常轻松地就能捕捉到该字的含义,并从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如《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可以设计“神奇的染纸”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染纸的操作过程中,初步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
4结论
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启蒙教育重要目标,传统启蒙读物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幼儿读和背上面,而应该以经典原文为依托,引申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采取幼儿喜欢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地体验传统文化;在情境中,立体感受经典的魅力,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何丽杰.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 刘晓东.论教育与天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 王财贵.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人格完善——幼儿经典诵读工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