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符跳跃让音乐课堂充满欢乐

2017-11-17李蓓蓓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7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资源微课

李蓓蓓

摘 要 微课应用于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帮助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感知合唱作品,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改善教师教学习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阐述微课在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及微课制作的相关建议,旨在通过微课教学手段来优化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效果,为合唱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音乐;微课;课堂合唱;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7-0107-02

1 前言

作为更具直观形象性的微课,以精短的教学视频来呈现,是针对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不但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而且可以跟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以音乐课堂教学作为视角,不管是唱歌教学,还是音乐活动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微课都可以凭借其具有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表演与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与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会音乐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在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由于低年级阶段没有适当进行铺垫教学以及缺乏相关有效教学辅助手段,导致难以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无法达成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和作用,重点演示教学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和简便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得到音乐素养的提升,打造精彩纷呈的音乐教学课堂。

2 微课在小学低年级课堂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发挥微课的展示功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欲 在过去的传统课堂中,小学音乐教学一般是教师通过影碟机或者是录音机对教材上的一些曲目进行播放,要求学生聆听或者是歌唱,缺乏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形式较死板和单一。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会出现“话说音乐”的现象,总担心学生听不懂、做不到,便一遍一遍地重复性讲解。在如此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常会出现心神游离的状态。为了优化教学,教师可用微课呈现音乐素材,以使学生观察到最为形象和直观的音乐作品,进而体会音乐的要素以及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在教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学唱歌曲《布谷》的时候,可以通过微课将休止符呈现给学生,并用儿童的语言帮助学生感受,对比体验其演唱效果。再如在《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一对好朋友”的课后练习中,教材内容通过“走、跑跑、快跑快跑”等词语和动作,帮助学生分别感受X、XX、XXXX等节奏型,这里就可以将这几种节奏型录制成音频,同时伴有相关的肢体动作,帮助学生感受音符节奏;还可以将这几种节奏型做成声部节奏来铺垫合唱教学。用这样的微课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听到、看到这些音符。因此,教师通过微课呈现的精致的图片、音视频以及生动的教学语言,不仅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好奇心理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地使教师的教学语言更精练,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应用微课辅助低年级课堂合唱中的“铺垫”教学 在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由于低年级阶段没有适当进行相关铺垫教学以及缺乏有效教学辅助手段,导致出现合唱曲目时难以完成相关教学内容,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在一、二年级加入相关二声部的铺垫教学,微课则能在这一环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

例如:在一年級课前互动中,可以用不同的乐器制作二声部节奏的微课,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并形成二声部基本意

识;在二年级下半学期的课前组织教学环节,可以用35、13等音组制作相关的视频微课,同时提出模唱要求,通过视频和音频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二声部音组的模唱,逐步建立和声概念。这样既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又能帮助学生聆听、体验二声部音组,为三年级的合唱教学铺垫基础。

运用微课帮助学生稳定音准,为合唱教学提供保障 小学一、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演唱简单的儿歌、童谣,也形成基本的音准概念,但仍存在不稳定状态。对此,可以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准、节奏等音乐要素,为实现合唱的稳定性提供保障。音准是音乐学习中演唱能力的基本体现,它是抽象存在的空间意识,但可以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个体差异性,对音高的把握体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对此可以运用微课把抽象的音高通过线条、高低位置来具体形象地体现出来。

如在教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展示,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乐句的音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歌曲的二声部通过微课范唱视频进行展示,分别显示二声部的旋律走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掌握自己的声部音高和旋律走向,大大节省教师用语言解释二声部以及演唱方法和音准指导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3 微课在小学中高年级课堂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感受二声部合唱,增强和声意识 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聆听的艺术,是具有特殊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学生在感受相对丰富和饱满的二声部音乐作品时,会有表现不同的状态。如有些学生可以清晰地聆听到二个声部的旋律,而有些学生只能听到一个旋律,或者会被第二声部旋律混淆主旋律的音高等。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二声部音乐,增强和声意识,微课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2]。

如在教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歌曲《美丽的黄昏》时,教师可以用拍点提示的方式制作微课,展示轮唱的概念以及唱法,不仅解决教师用语言无法表达的问题,而且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轮唱的方法。如果在微课中加入相同乐器的双声部演奏(如钢琴),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融合感,增强和声意识。

运用微课帮助学生表现合唱作品 音乐学科教学是非语义性的,是通过“音响”去感知、体验的,而不是用语言去“解说”,当想让学生表现歌曲情绪、旋律风格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如在学唱《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二声部歌曲《钟声叮叮当》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呈现二个声部的不同旋律线条,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各声部的音准和情绪,同时加入音色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也使二声部和声更加融合。endprint

在《钟声叮叮当》的歌曲处理环节,教师可以制作微课,通过视频范唱展示歌曲渐强渐弱的演唱方法,同时提出渐强渐弱与音高没有关系的音准指导,还可以在微课中加入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稳固音高。

运用微课进行教材合唱作品的二次改编,提高课堂合唱教学效率 目前,小学四、五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材中有24首合唱作品和五首二声部发声练习,应该说从曲目风格、声部演唱难度以及声音表现上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现阶段缺乏合唱能力以及和声意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教材合唱作品进行二次改编并加以范唱形成微课,以便于学生学唱,进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开阔合唱视野,增强合唱审美能力 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感受和表现音乐方面,已经开始从“感性”接受逐步转变为“理性”感知。在这个时期,教材上的合唱作品已经不能以满足学生的视野需求,所以可以大量搜集适合学生的合唱作品以充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达到开阔学生合唱视野、提高合唱演唱能力和欣赏水平的目的,这是很多教師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对如何运用微课来实现,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如在欣赏作品之后,运用微课设置相关问答(选择题),当堂反馈学生的欣赏感受与收获,也可以借助微课的内容解说等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3]。

4 合唱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可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师用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微课的设计思路以及教学内容会直接影响实施微课教学的效果,因此,设计怎样的微课,如何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微课设计要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在过去的微课设计中,经常出现讲授的知识或者技能以语义性文字内容传授,有太多与音乐无关内容的情况,从未使微课设计忽略了音乐学科作为非语义性学科,是要通过“音响”“聆听”来解决问题或者传授知识技能的学科特性。

微课设计要结合学生基本情况 微课教学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技能以及兴趣方向,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可脱离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来设计。如果微课的内容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来进行设计,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内容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过大,也会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实效性。

微课设计要体现学科教学理念 很多微课教学之所以出现忽略学科特点、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学科教学理念的情况,是微课的设计没有按照课程标准,忽略学科教学理念所导致的。如大多数微课存在“灌输型”和“讲解型”教授方式便是其中一例。

微课制作要注重基本要求和资源品质 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及教材的把握能力,这是微课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制作微课的基本功。因此,教师要尽量具备符合学生需要的新颖的设计创意,所选用的教学素材一定要是正面的、经典的音乐作品,避免学生接触到审美性不高或者不宜该年龄段学生特点的音乐作品。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改变以讲解作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在学生赏析到丰富的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的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静.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4.

[2]高伏音.小学中年级班级合唱的教学模式探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3]周琦.小学低段多声部合唱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2(6):19-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资源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