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打好意识形态阵地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

2017-11-17文小莉

克拉玛依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应对策略高校

摘 要: 新常态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社会环境的大变革、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挑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锐意改革,注重在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创新、注重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才能迎接新常态的挑战,走出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应对策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5.07

歡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文小莉.高校打好意识形态阵地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J].克拉玛依学刊,2017(5)36-40.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新潮流,是祖国文明的传承者。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高校作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东移,西方敌对势力同我国争夺下一代接班人的斗争日趋尖锐和复杂,而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国激战的重要阵地。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是敌对势力同我国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前沿。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组织方式、就业方式、财富获取方式等日益摆脱封闭性和单一性,呈现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的特征。日益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思想环境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西方针对我国的和平演变战略从未停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各种先发优势,尤其是经济优势,建构起文化霸权,运用各种手段对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指出:强权政治和霸权国家试图对我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招牌,大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目的就是动摇我们的思想根基、摧毁中国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1]如美国特别重视对中国的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进行渗透,主要体现在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从而达到压制和消解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甚至动摇和摧毁原有意识形态的目的。西方意识形态在现实和虚拟空间的渗透及多元博弈,不断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和舆论阵地,这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此外,自1990年以来,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在整体上处于低潮。这一国际大气候波及我国的思想市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影响。一些理论界人士、党员干部和青年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已经过时了、社会主义制度失效了,因而缺乏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认为中国应该改弦易辙,走欧美式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些复杂的情况下,高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社会环境的大变革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巨大压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越来越多元化和现代化,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此背景下,也存在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道德缺失、道德滑坡、行为失范、价值失衡、信仰缺失等。随着经济利益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多种观念意识相互碰撞,矛盾斗争更加复杂,这给当代大学生造成更加严重的思想困惑。如何保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思潮中的主导地位并获得广泛认同,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3.互联网的普及考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015年12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时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2]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它既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拓展了时间和空间,也考验着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互联网的诞生打破了国家、民族、地域的疆界,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的深入。互联网是一个开放、自由的世界,也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市场。不但物质产品可以在互联网上交易,思想产品也可以在其上进行交易和交流。于是,国外敌对势力不失时机地利用互联网向大学生推销经他们染色的思想、文化产品。互联网不但使敌对势力对我国,尤其是大学生的渗透更容易了,也使我们的防范变得更加艰难了。

4.教育方式的滞后影响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选择日益多元化。鲜活的生活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永不枯竭的源泉。大学生开始广泛、深入地接触社会,他们试图用自己的知识体系理解、解释社会,并尝试改造社会。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对更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它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并在理解和解释中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坚定性和先进性。但实际上,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没有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学生们会疑惑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材很少讨论这样的话题,教师也很难解答这些话题;学生的疑问得不到解决,就会寻找其他解决途径;于是,各种思想乘虚而入。而许多非主流力量尤其是境外势力,抓住机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使某些大学生迷失了方向。endprint

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因此,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新形势下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1.注重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创新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开拓意识形态教育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的迫切要求。任何理论,如果难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就会失去实用价值。所以,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风貌相结合,与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新发展相结合,展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的锋利性;同时,应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心理,多选择一些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穿插流行的网络用语,吸引学生的关注,然后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与说理,这样才能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我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意识形态教育应该并可以充分发掘这些变化的思想内涵,坚定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着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革新

先进的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需要有效的传播形式。僵化的理论宣传会阻碍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削弱其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就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第一,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泛的学究式教育。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同时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分离起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做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4]534这就意味着,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已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接地气、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新常态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诠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构想,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实现路径,阐明“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深刻意义,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巨大困难和付出的艰苦努力,从而积极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要用朴实、生动、接地气的语言解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增加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增强感染力。

第二,教学中提倡师生双向交流。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强,崇尚地位平等,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期待拥有平等的话语权,要求平等地与老师沟通交流,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展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时要打破过去那种认为学生被动接受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着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面对新形势、面对学生的新变化新特点,老师要在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本位和主体,开展讨论式、疏导式、启发式的教学,如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不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第二课堂。

首先,要重视社团发展。各高校要充分认识社团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宣传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四进四信”活动,把社团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阵地,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制度支持,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正确引导。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明确他们的主管部门和管理原则,提高社团指导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

再次,要重视思想文化社团建设。要严格社团的审批与监管环节,防止学生社团的商业化、功利化和庸俗化,增加政治理论类、学术研究类和文化艺术类社团的数量,使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社团中开花结果。

4.傾力打造师资队伍

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关键是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和执行者。所以,师资队伍素质至关重要。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师资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打好意识形态阵地战,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立场坚定、理论扎实、业务娴熟、因时制宜,是对新形势下师资队伍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高校要做好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

一是要培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5]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高校教师要站好三尺讲台,守住校园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正能量。endprint

二是要培養教师的理论素养。

要使学生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并学以致用,教师必须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夯实理论功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有坚定的立场,才能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和教育学生,用人格的力量增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进而自觉践行。

5.侧重网络教育体系的完善构建

当前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网络的兴起,网络极大地加大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高校教师应该熟悉网络基础技术,娴熟运用网络,充分利用QQ、微信、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成果和时政新闻发送到上面,宣传正能量,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击敌对势力的渗透,提振大学生对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信心,从而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同时,要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让大学生在多彩的网络文化中感受各种思想的碰撞,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意识。

参考文献:

[1] 韩庆祥.西方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N].人民日报,2014-07-23.

[2] 潘婧瑶,陈孟.解读习近平乌镇讲话:以互联网治理推动全球治理[EB/OL]. http://news.nen.com.cn/system/2015/12/16/018715228_01.shtml,2015-12-16.

[3]习近平.全国高校宣传思想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李斌,霍小光.习近平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EB/OL]. http://news.xinhuanet . com/politics/2014-09/09/c_1112412989 . htm,2014-09-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应对策略高校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