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17-11-16刘朝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乳腺肿瘤临床应用

刘朝华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诊治的128例乳腺肿瘤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64例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肿瘤术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大幅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为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疼痛护理干预; 乳腺肿瘤; 临床应用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121-03

乳腺肿瘤常见于育龄女性中,大多数为良性肿瘤,现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乳腺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常见的症状为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及伤口愈合,另外,还会引起患者出现负面情绪,阻碍病情的好转。为了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临床上给予相应的疼痛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的痛苦感[1]。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规范化护理程序的运用,彰显了一种人文关怀理念,与现代医疗服务的需求相符。其护理内容也与人文关怀的本质相契合。笔者所在医院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诊治的128例乳腺肿瘤手术患者,对其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诊治的128例乳腺肿瘤手术患者,所选患者均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病理切片确诊。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年龄24~55岁,平均(36.1±2.4)岁;24例未婚,40例已婚;疼痛程度:无痛22例,轻度疼痛30例,中度疼痛6例,重度疼痛6例。观察组64例,患者年龄23~56岁,平均(37.2±2.6)岁;20例未婚,44例已婚;疼痛程度:无痛24例,轻度疼痛28例,中度疼痛10例,重度疼痛2例。所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保持清洁干净的病房环境,使患者的就诊环境尽量舒适和安静,术前做好充分的评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将相关疾病知识向患者说明,规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出现。

1.2.2 观察组 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具体为:(1)心理护理干预。手术前为了减轻患者的压力,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疼痛耐受程度进行了解,帮助其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同时,还可采用听音乐、按摩肢体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并将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情志护理措施认为,疾病的发生概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的精神情志状态的影响。所以在乳腺肿瘤患者中,应给予有效的情志护理和心理支持。通过实施恰当的沟通技巧,和患者进行必要的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解,同时给予必要精神支持和心理抚慰,对患者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进行培养,使之提升战胜疾病的勇气,进而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提升。(2)体位干预护理。患者体位的设定,应结合其手术的位置,让其保持舒适的休息姿态。嘱患者在活动或者咳嗽时,要用上肢按压患侧手术切口,以免牵拉引起疼痛[2]。可通过中医穴位按摩,将患者的疼痛感进行控制和缓解,针对患者的肿瘤部位,对穴位进行合理选择。重点是在三阴交部位,2次/d,应由轻到重寻找按摩的力度,每次按摩时间小于半小时,在患者感到酸胀之后停止按摩,约为1周的疗程。(3)药物和理疗护理。止痛药物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选择。向患者告知药物不良反应的依赖性。为了规避触动伤口而引发疼痛,护理前应加用止痛药物,其余时间不可自行给药[3]。这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度的方法,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使患者的疼痛程度进一步降低。给药的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在进行止痛治疗时,尽量选择具有较小副作用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疼痛情况:运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进行评定,在纸上画1条线段,在线段两端分别标注0~10,将其分为10等份,1份代表1分,无痛则为0分,轻度疼痛则为1~3分,中度疼痛则为4~6分,重度疼痛则为7~10分[4]。(2)焦虑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定。运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具体包括日常生活、不良反应以及自身对治疗的态度等,满分为60分,良好为51~60分,较好为41~50分,一般为31~40分,差为21~30分,极差为<2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SAS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QOL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妇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乳腺肿瘤能引发乳腺增生等良性病变[5]。相关研究指出,乳腺肿瘤患者多表现为实质性增生,增生的细胞多无法将整个管腔填满,在其周围可能存在不规则裂隙[6]。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乳腺肿瘤患者对手术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手术是乳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主要是将肌筋膜、乳房等切除。采取手术方法治疗会严重损害患者的机体健康,术后出现剧烈的疼痛感[7-8]。护理人员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特点进行观察后,了解疼痛产生的具体机制,表示对患者的疼痛给予同情和理解,对于情绪不稳定及过激的乳腺肿瘤患者给予耐心劝阻,以免引起不良影响,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的关键,就是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控制和缓解。对于疼痛,进行被动的控制和压抑,并非是有效的处理疼痛的方式。疼痛护理干预是实施主动的防御措施,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首先,需要遵循患者的感受和自身的主诉,科学的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三阶梯肿瘤止痛方法进行参照,根据不同级别的疼痛程度,立足于药物特点进行给药。在给药的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以发挥有效的止痛作用。

作为人体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应,疼痛是人体进行自我防御的一种反应[9]。乳腺肿瘤患者术后因为剧烈的疼痛感,各种不良情绪会随之出现,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0]。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乳腺肿瘤手术患者中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能缓解疼痛感,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乳腺肿瘤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341-342.

[2]李文秀.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后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30.

[3]范文甜.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3(5):1242-1243.

[4]杨葵花,黄利娥,范清秀,等.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4):3442-3443.

[5]许菁.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患者乳腺活检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7):213-214.

[6]杨萍.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145-146.

[7]史亚青.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30(7):976-977.

[8]廖美玲.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157-158.

[9]许志华.护理干預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167-168.

[10]张俊霞.疼痛患者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22(21):642-643.

(收稿日期:2017-05-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乳腺肿瘤临床应用
复合麻醉在乳腺肿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的乳腺肿瘤辅助诊断模型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对比分析
高频彩超对比X线钼靶对早期乳腺肿瘤中的诊断效果评价
B超诊断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