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其活化标志物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2017-11-16郭红岩
郭红岩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其活化标志物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IMT>0.9 mm的45例为观察组,CIMT<0.9 mm的4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容积(PCT),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中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P选择素(CD62P)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PV、P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CD62P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及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CIM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 血小板相关参数;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087-0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是反应2型糖尿病(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指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血小板活化状态可参与2DM血管病变的过程[1-4],为进一步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及活化产物在2DM患者颈动脉病变过程中的意义,本文就糖尿病患者CIMT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及活化产物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监测与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男44例,女46例,年龄49~77岁,平均(59.2±2.9)岁。患者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公布的有关糖尿病诊断标准[5],排除合并心脑肺等重大脏器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及哺乳期、精神障碍等患者。所有患者近1周内未服用过影响血小板、抗凝及抗感染药物。根据CIMT厚度将患者分为观察组(CIMT>0.9 mm)45例、对照组(CIMT<0.9 mm)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基础疾病、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CIMT测定 采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讨频率7 MHz,患者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偏向检查侧对侧,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沿血管走行,逐个扫查颈总动脉主干、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颅外段,测量内膜中层最厚处及上下1 cm处厚度3次,取平均值记录为CIMT值。
1.2.2 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PDW、PCT)及血糖检测 应用COULTER LH75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CT。血糖测定由Byer公司生产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1.2.3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CD62P)检测 采用美国Becton-Dichinso公司生产的型号为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数据获取,用CellQues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ACS仪器校正采用CaliBRITE-Beads/FACSComp软件并预设获取条件。
1.3 统计学处理
數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
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PV、P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CD62P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因糖尿病所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慢性并发症,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6]。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的部位,粥样硬化病变的出现早于冠状动脉、脑血管疾病,因此CIMT可作为评价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标准。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PDW、PCT是血常规中常用检测指标。MPV为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小,PCT可反映单位体积全血中血小板体积比例,PDW为血小板大小离散程度,PLT为血小板数量。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微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有关,微血栓形成可增加血小板消耗数量,大体积新生血小板释放增加,同时部分活化血小板体积也较大,导致结果中MPV增大,血液中血小板体积异质性增多即PDW相应增加[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颈动脉内膜增厚部位于血管病变的早期,此处微血栓较少,消耗血小板减少,同时骨髓可有效代偿血小板消耗。本研究中PCT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分析原因为大体积血小板增加,弥补了血小板数量减少。
血小板在活化与静息状态下最主要的变化是表面糖蛋白发生改变,其中最重要的表面糖蛋白为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是激活的整合素家族粘附受体GPⅡb/Ⅲ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各种刺激血小板聚集物质如ADP、5-HT、凝血酶等,与各自受体结合后,经过GPⅡb/Ⅲa受体于纤维蛋白原配体结合,方可引起血小板凝聚,是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途径。PAC-1对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附近GPⅡb/Ⅲa复合物的抗原决定簇可特异性的识别,可作为血小板早期活化的标志物。P选择素(CD62P)最早发现于1984年,是一种细胞黏附蛋白,CD62P主要位于静止血小板α颗粒及巨核细胞上。参与血小板之间的聚集、血小板与内皮细胞黏附过程、血小板与白细胞间的黏附过程,血小板在活化后,表面CD62P表达可增加15倍以上,是血小板重要的活化标志物,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膜表面不表达CD62P[8]。当血小板活化时CD62P随着α颗粒内容物被释放进血浆,或通过开放管道系统膜,与血小板膜融合,可持久表达,是血小板活化与释放最具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CD62P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PAC-1、CD62P可作为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测指标。endprint
综上所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CIMT有助于更好预测大血管病变事件的发生,做到早预防、早诊断及早治疗。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及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可提高患者血管早期损伤检出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慧,田坚.2型糖尿病动脉血管病变与血小板的关系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2):7675.
[2] Zizek B,Paredos P.Dependence of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accompanying risk factors[J].Int Angiol,2002,21(1):70-77.
[3]陈锦凤,唐娜娜,陈诺琦,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白介素18、C反应蛋白、脂联素水平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5049-5051.
[4]祁冰雪,董宇,刘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35-936.
[5] Cosentino F,Eto M,De Paolis P,et al.High glucose causes upregulation of cyclooxygenase-2 and alters prostanoid profile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role of protein kinase C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J].Circulation,2003,107(2):1017-1023.
[6]何翠玲.增液承气汤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脂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35(3):370-372.
[7] Festa A,Dagostino R Jr,Mykkanen L,et al.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insulin and its precursors to fibrinogen and PAI-1 in a large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states of glucose tolerance. The Insulin Resistance Atherosclerosis Study(IRA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1999,19(3):562-568.
[8]徐園园,纪易斐,卢学超,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3,23(2):22-23.
(收稿日期:2017-05-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