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2017-11-16周亚芸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分娩方式剖宫产

周亚芸

【摘要】 目的:研究分娩方式的不同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分娩方式的各不相同作为分组依据,选择在2015年3月-2016年

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成功分娩、产后6~8周的初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为经阴道顺产,为阴道顺产组;另外80例为剖宫产,为剖宫产组。对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剖宫产组的前壁脱垂率66.3%、阴道后壁脱垂率33.8%、子宫脱垂率22.5%,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的阴道前壁脱垂率90.0%、阴道后壁脱垂率75.0%、子宫脱垂率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为35.0%、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51.3%,与阴道顺产妇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37.5%、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期、产后1个月及6个月各阶段,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是选择剖宫产能够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无论是在促进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方面还是在提高其生存质量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分娩方式; 早期盆底功能障碍; 经阴道顺产; 剖宫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055-02

在妇产科中,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包括粪失禁、压力性尿失禁、产后性功能障碍及盆腔器官脱垂四种,由于盆腔的脏器位置与功能异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也是诱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关键所在,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当属妊娠与分娩两种[1]。本文对经阴道顺产与剖宫产这两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成功分娩的产后6~8周的初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皆为足月、单胎,生产过程中并未借助相关助产器械,排除标准:(1)阴道炎产妇;(2)泌尿系感染产妇;(3)严重合并症与并发症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组,其中80例为经阴道顺产(阴道顺产组),年龄20~35岁,平均(27.6±1.5)岁,体重38~72 kg,平均(55.2±4.3)kg,新生儿体重2.6~4.8 kg,平均(3.2±0.5)kg。另外80例为剖宫产(剖宫产组),年龄21~36岁,平均(28.4±2.1)岁,体重37~74 kg,平均(56.1±4.5)kg,新生儿体重2.7~4.9 kg,平均(3.3±0.6)kg。两组初产妇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组织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知识的培训,之后组建各研究小组,委派科室主任为小组组长,委派护士长、主管医生为小组副组长,主管护士、辅助科室主任为小组組员。联合妇科检查、手法检测、盆底功能诊断仪三种,进行对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如下内容进行统计分析:(1)不同分娩方式对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2)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的影响;(3)不同分娩方式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具体诊断标准如下,(1)盆腔器官脱垂:依据盆腔器官脱垂-Q分类法[2]。(2)尿失禁:以临床症状、护垫实验为依据进行诊断[3]。(3)盆底肌力:联合手法、仪器检测做综合性的评价。其中手法检测:依据收缩力量、回缩能力加以评估,分值0~5分,0分为没有收缩;1分为稍有抽动;2分为微弱收缩伴有轻微力量,无压迫/内缩上提感,3分为普通收缩;有轻度压迫、内缩上提感;4分为收缩正常;5分为收缩强有力。盆底功能诊断仪:以Ⅰ类肌纤维为主做肌力的测定,对盆底深部肛提肌予以评价,以Ⅱ类纤维为主,做肌力的测定,对盆底会阴、阴道浅基层予以评价,若盆底肌力小于Ⅲ级,判定该产妇为肌力受损。(4)阴道前后壁脱垂分级:0级为阴道前壁向下突出,但仍位于阴道内,偶尔会伴有膨出的膀胱,Ⅰ级为部分阴道前壁脱出到阴道口之外,Ⅱ级,阴道前壁全部脱出到阴道口外。(5)子宫脱垂:0级为宫颈下降但是没有达到阴道口,Ⅰ级为宫颈脱出阴道口,但宫体还在阴道中,Ⅱ级为宫颈、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之外。(6)盆底深层肌力分级:基于肌力的测定,振幅在40%为Ⅰ类肌纤维收缩,0及为无收缩,Ⅰ、Ⅱ、Ⅲ、Ⅳ、Ⅴ级分别为持续1、2、3、4、5 s。(7)盆底浅层肌力分级:基于肌力测定,振幅在60%~100%为Ⅱ类纤维收缩,0级为未发生收缩,Ⅰ、Ⅱ、Ⅲ、Ⅳ、Ⅴ级分别为持续1、2、3、4、5次。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分娩方式对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

剖宫产组的阴道前壁脱垂率66.3%、阴道后壁脱垂率33.8%、子宫脱垂率22.5%,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的阴道前壁脱垂率90.0%、阴道后壁脱垂率75.0%、子宫脱垂率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的影响

剖宫产组产妇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35.0%、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51.3%,与阴道顺产组产妇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37.5%、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分娩方式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在各个阶段,阴道顺产组产妇与剖宫产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3 讨论

尿道、子宫、膀胱、阴道等各器官与组织共同组成了女性的盆腔器官,借助于盆底支持系统的依赖维持正常解剖位置[4]。不论产妇是选择阴道顺产还是剖宫产,在其分娩后肛提肌的形态多少会受到一定影响,继而使产妇发生早期盆底功能障碍[5]。

阴道分娩的过程中,在胎头经过软产道、骨性产道时,会对盆底神经、肌肉组织造成一定的压迫与牵拉,而这种过度的牵拉力,便会造成盆底支持组织发生松弛或者导致结缔组织韧带损伤,继而诱发盆腔脏器移位,最终造成筋膜韧带与盆底肌肉的损伤,甚至是发生断裂,直接影响到盆腔脏器位置,在肛提肌神经支配、血液供应障碍等多种削弱下,会消除掉肛提肌的伸缩功能,诱发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6-8],这与本次研究中剖宫产对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要比阴道顺产小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行剖宫产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率66.3%、阴道后壁脱垂率33.8%、子宫脱垂率22.5%明显低于行阴道顺产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率90.0%、阴道后壁脱垂率75.0%、子宫脱垂率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Ⅰ类的肌纤维大都是存在于深层肛提肌,Ⅱ类的肌纤维则主要是存在在阴浅层肌肉当中,Ⅰ类的肌纤维具有持久的收缩能力,同时作用时间较长,而Ⅱ类的肌纤维收缩快捷,较易疲劳,从理论上来说,剖宫产这一分娩方式并不会对神经、盆底肌肉造成较大的损伤[9-10],本次研究结果亦表明,剖宫产组产妇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35.0%、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51.3%,与阴道顺产组产妇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37.5%、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分娩方式的不同对盆底肌力造成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

另外,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阶段,阴道顺产组产妇与剖宫产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发生的机制,可能和胎儿激素分泌、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影响到盆底组织结构相关[11]。

综上所述,无论是阴道顺产还是剖宫产对于初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均不大,但是选择剖宫产能够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无论是在促进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方面还是在提高其生存质量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蒲兰英.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146-147.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3-344.

[3]周杰,李维玲,李牧,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3):78-81.

[4]张晓华,李美娟.两种分娩方式对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97,99.

[5]周蕾,李红宇,曹彦彦,等.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阶段剖宫产对盆底影响的超声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7(4):578-580,584.

[6]孔瑞敏.不同分娩方式對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179-180.

[7]王杉杉,胡孟彩.不同分娩方式对3057例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3(7):97-98.

[8]李旻,王少为,魏风华,等.418例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5):78-82.

[9]王淑静,邓晓岚,菅莹莹,等.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电刺激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12(1):58-64.

[10]杨秀华,郭峰.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分析及盆底肌力与产科分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新医学,2015,24(3):172-176.

[11]龚天柳.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15(7):633-636.

(收稿日期:2017-05-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娩方式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放弃不必要的剖宫产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
巨大胎儿发生的原因及分娩分析
足月妊娠超声检查羊水偏少时分娩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