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7-11-16刘如兵陈鹏蒋凤昌杜国平

职教论坛 2017年26期
关键词:实训平台产教融合

刘如兵+陈鹏+蒋凤昌+杜国平

摘 要: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成开放共享、辐射影响范围广、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训平台,是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共管共享能够集教学、研发、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土建类专业实训平台,既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能推动建筑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适应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对加快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作者简介:刘如兵(1976-),男,江苏姜堰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陈鹏(1972-),男,江苏姜堰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蒋凤昌(1970-),男,江苏泰兴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杜国平(1977-),男,浙江绍兴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SJG98),主持人:刘如兵、蒋凤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编号:ZY201714),主持人:刘如兵;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资助项目: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带头人:蒋凤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6-0063-04

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是服务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需要,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瓶颈,是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提高实训平台建设水平,形成企业全程参与育人机制和实训平台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科学构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不断开发实训项目、完善实训平台功能,提高实训平台的社会辐射影响力,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一直是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

一、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迫切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联合办学是高职办学新方向,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激活办学活力,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高质态就业,倡导产学研合作,助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企业发展。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形成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宝贵机遇,随着国家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建筑技术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施工工艺复杂、技术组织难度大,对建筑产业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愈来愈高,迫切需要一批既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能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具有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能鉴定和工程技术研发功能的实训平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不仅能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还能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加快土建类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二、制约土建类专业实训平台建设的瓶颈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于对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也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高职院校实训平台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总体而言还存在诸多不足,未能全面实现“合作共建、服务产业、开放共享、功能多元”建设目标。

(一)缺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运营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校企合作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撑,部分合作企业没有长远战略视野,认为在合作过程中的收益不够显性化,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形成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长效体制,缺乏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利益机制及激励机制,没有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甚至有些合作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建设成效。

(二)功能不全面,社会辐射能力弱

目前很多学校土建类专业实训平台仅仅满足承担学生的实验、实训、培养学生岗位职业素质,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要支撑的育人功能,而对社会服务功能,如为建筑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开展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科技咨询等缺乏深入研究,实训设备与行业针对性不强、缺乏持续更新机制,实训项目滞后、不能与实际建筑生产、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融合。

(三)缺乏“教练型”实训师资队伍

由于前几年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相对匮乏。我国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又使得校企人才“双向流通,双岗双薪”很难实现,缺乏校企共建共管教学团队的机制。一方面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未能深入企业参加实践,如此,工程一线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偏少;另一方面来自工程一线的兼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不够扎实。由于经费限制,也难以聘请到能工巧匠。

(四)实训项目开发不及时,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高职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基于建筑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按照学生认知、熟悉和掌握的特点,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专项到综合的分层递进规律,结合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构建能级梯进实践教学体系。但部分学校未能结合建筑技術发展要求,及时更新实训项目内容,实训内容未能将建筑生产技术发展与工匠精神的培养相融合;未能将针对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实习实训成本高、危险性高、可操作性难度高的客观矛盾,充分利用建筑虚拟仿真、VR、AR、BIM等新兴行业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融合现代化教学理念,细化、趣味化、具象化、系统化变更实训教学内容和手段。endprint

三、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

(一)体制机制建设及运行管理模式

1.制定并完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管理办法》《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实训平台设备更新管理办法》《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管理办法》《实训平台财务资产管理办法》《实训平台师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平台管理制度,明确校企双方合作期间的责、权、利,合理解决教学实训与生产培训的矛盾,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相关利益方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整合优质资源,促进了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重构基于建筑产业需求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基于建筑技术与管理岗位要求的知识体系和基于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职业技能实训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

2.实训平台协同运行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实训平台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与外部合作单位的沟通和协作等日常事务的管理,开发实训平台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了管理效率,实现了平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各类实训的申请、批准均在网站内完成,网站设有各类数字化实训资源库,满足学生和企业员工“O2O”(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自主学习,各类实验、实训室实行信息化、开放式管理,实训场所内设有多个触摸屏展台,为实训人员提供信息化学习平台,学校教师和学生凭“校园卡”进出,企业学习者凭“培训卡”进出实训基地,实训的次数、时间、实训项目、内容及实训效果均有记录,便于检查评价实训效果。

(二)搭建服务产业、功能齐全、设备持续更新的实训平台

为响应国家“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应由实训教学云资源库的“四中心”组成(见图1)。

建筑实训教学云资源库是依托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典型工程案例和国家标准规范图集等,结合BIM和3D全景技术等信息化教学技术,开发的识图、测量、工艺、算量、管理、资料、质安、考核八大交互学习模块,实施“虚实结合、线上与线下”的建筑教学“O2O”新模式(见图2),通过个性化的实训项目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按照“环境上体现职业性、技术上体现先进性、项目上体现综合性、服务上体现开放性、管理上体现规范性”的原则,校企共建具有认知、验证、操作、设计、创新和欣赏六大实训功能的建筑材料与构造展示、建筑模型制作等实训室(见图3)。

精心打造“虚实结合”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实体模型的建造按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采取层层剖断的方式,将建筑内部构造完全暴露,再通过设置环形通道将模型展示点一一呈现出来,基本达到一步一景,一景一学,一学一做的效果。基于实体模型编制开发系列软件,构建了包括二维码信息化助学系统、3D全景信息化助学系统、虚拟仿真实训的实训教学系统。

建立校企同步更新实训平台设施设备的机制,如根据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要求,更新建筑构造展示实训室;结合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增添了施工实训室设备;基于建筑信息化发展需求,建立BIM实训室,配备高性能电脑和软件。

(三)校企混编,优化实训师资队伍

依托平台,建立健全教师培养、聘用、柔性兼职和考核评价机制,企业全程参与实训教学过程,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学历及技能并重,校企混编、专兼结合,组建“单项技能教学团队”、“施工综合实训教学团队”、“建筑新技术拓展教学团队”,如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BIM技术应用、建筑微视频制作专项教学团队。实施教师“双师双能”工程,培养“教练型”的实训指导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合作企业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配备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学校对聘用兼职实训教师实施“职教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技能训练和建筑生产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教学团队实训项目开发能力和指导能力,依托教师参与的真实工程项目,收集各类原始资料,开发个性化实训项目,拍摄典型施工工艺录像,制作4D微课实训资源,如对于基础工程可以按照基础类型,开发砖条形基础、混凝土有梁式条形基础、无梁式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等实训项目。

(四)基于学习过程,构建“五化”实训教学体系

基于土建类专业教学的客观规律,构建“五化”实训教学体系(见图4),即设计模型化展示来认知、信息化导学来自学、项目化教学来应用、个性化实训来实践、无纸化考核来评价的全过程教学体系。

模型化展示:采用真材实料、真实尺寸建设一套融合不同建筑结构形式,融合不同分部分项工程,融合现代建筑和古建园林建筑,融合参观学习与实践操作于一体的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将各个建筑构造节点合理展示,科学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建筑构造和施工工艺的认知难题。

信息化导学:以视频方式展现标准施工工艺,采用BIM、VR和AR技术,开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拍摄建筑各个构造节点的施工微视频,以FLASH动画讲解施工原理,建设集教学、培训、作业、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教学云资源库,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库及学习平台,使学习者能接受优质的教学资源。

项目化教学:基于建筑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以建筑节点为教学对象,将力学、材料、识图、构造、测量、施工、造价等知识统一到各子项目中来,通过完成典型项目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等全过程的实施,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类知识的组合,举一反三,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项目操作的能力。

个性化实训: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开发实训项目,对每类子项目工程由易到难分为多种情形,供学生选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从图纸到实物的实训过程,切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实训内容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相应的专业能力。

无纸化考核:建立教学考核资料库,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命题与组卷,使答案与参数可随机改变,形成每次考核均有变化,从而杜绝学生抄袭、作弊、死记硬背等问题,可真实考核学生对专业的掌握情况。

(五)不断更新实训项目,优化实训教学资源库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在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下,基于职业行动导向,以现场真实的实际工程项目为核心课程的载体,采用项目、单元、任务的层次结构,按施工过程重组教学内容,用项目案例作为实训教学素材,根据建筑产品生产过程划分学习单元,通过完成个性化的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开发基于BIM技术的一体化实训课程体系,组织教师将典型工程案例建成BIM模型,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建设面向工程实际、完善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实验与实训教学内容,编制配套实训教材,将建筑识图实训、施工技术仿真实训、工程计量计价实训、施工组织实训、招投标实训、虚拟建造实训及建筑协同设计能力有机融为一体。

不断加强实训教学管理系统软件资源及硬件平台、控制中心及触摸屏、滚动展示屏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建立实训教学资源库(见表1)。

建设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营造企业深度参与实训平台建设的良好机制,统筹规划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实施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积极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建筑生产工艺流程来布置实训场所和职场氛围,实训设备与行业发展相匹配并持续更新,实训过程与建筑生产过程全面对接,实现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職教论坛,2013(1):21-23.

[2]余克俭.高职土建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29):164-165.

[3]韩运生.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与共享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87-89.

[4]李强,徐公芳.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26-29.

责任编辑 王国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训平台产教融合
高职综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高校会计实训平台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会计凭证实训平台设计
信息技术与金融会计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效果初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转变分析
NM7000B仪表着陆系统实训平台设备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