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技术技能积累的专业素质发展研究
2017-11-16秦虹
摘 要:承担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并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无疑是重中之重,文章以专业素质为切入点,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三个维度分析在技术技能积累视域下教师专业素质的作用与培养途径,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关键词:技术技能积累;高职教师;专业素质
作者简介:秦虹(1967-),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高职院校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建设研究”(编号:16YJA880013),主持人:姬瑞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6-0005-0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为此,许多学者对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问题开展研究,如马陆亭认为,要从国家层面建立技术技能积累制度[1];霍丽娟认为职业院校应该通过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两个渠道在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中发挥作用[2];王秦、李慧凤、赵玮则是提出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效益机制、评价机制、反馈提高机制四个维度设计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3];卢志米从顶层设计、多重激励、立法保障等维度构建政企校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平台[4]。在中国知网以“技术技能积累”为关键词搜索文献,发现绝大部分文献都是从体制机制角度对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进行研究。
《决定》指明,“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而无论是平台、载体建设还是技术的作价入股,教师是关键。周哲民、王晓阳在分析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与特征时,也认为“个人技术技能积累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最基本的内在动力和最活跃的要素。个人层次技术技能积累是奠定组织层次技术技能积累的良好基础。”[5]但有相关调查表明,60%以上的专业教师难以胜任本专业技术实践教学,那么这样的师资队伍在承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尚显不足,更何况要承担技术研发和技能推广功能。因此,在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新要求下,如何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切入点,分析在技术技能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和发展培养。
一、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内涵
综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可以将教师专业素质划分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三个维度,三者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又紧密联系。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维度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维度包括社会生活的一般性知识、专业的理论性知识、行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高职教育的方法性知识。专业知识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各要素中起到支撑的作用。
1.社会生活的一般性知识一般是突出教师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把握,能够紧跟现代化、信息化等发展的形势,不断改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也应具有基本的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
2.专业的理论性知识是高职教育“技术技能积累”对教师的基础要求,一般突出高职院校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掌握所教专业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掌握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把握相关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能够将专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最新知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3.行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是高职教育“技术技能积累”对教师的实践要求,一般突出教师解决行业、企业生产实践问题的知识。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性知识,还要具备行业、企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識,以符合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在技术技能积累中,尤其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4.高职教育的方法性知识应突出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了解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掌握高职学生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找到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途径等,以及具备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对教育知识的把握度和应用能力,密切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能力维度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1.教学能力具体来说,除基本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班级管理、良好的沟通交流等能力外,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还应特别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实训与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管理能力”和“过程—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才能满足技术技能积累“新技术应用人才储备”的要求,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科研能力包括教师所任教的专业领域科技研发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高职院校的科研主要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为主,科研能力应突出对产品开发能力、工艺改进能力、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视,以满足技术技能积累“新技术产业化”的要求。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应突出强调对专业建设研究、课程建设研究、教学管理研究、学生管理研究等能力。
3.社会服务能力是突出教师服务地方政府决策咨询能力、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和社区文化传播能力等。高职教育的地方性、区域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发挥高校在教育、科研、文化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也是职业教育为提升全民技术技能积累水平而做的努力。endprint
(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伦理维度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伦理维度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关心热爱学生及遵守职业规范等方面。
高职院校教师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包括基本的教师职业操守和行业的职业规范。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热爱、关心学生,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以身作则积极影响学生,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深入接触行业企业并执行行业职业规范。高职院校教师在深入行业企业一线时,特别要注意守住行业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根据行业企业的特殊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三者的关系
专业知识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各要素中起到基础的作用。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高职院校教师才能对教学内容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准确地“传道、授业、解惑”。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行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为教师从事实践导向的教学、参与行业企业实践提供基础。
专业能力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各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专业能力,高职院校教师才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的核心,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是教师技术技能积累的标志性能力,反映了教师技术技能积累的实力和水平。
专业伦理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起到动力和保障的作用。坚定的专业信念和良好的专业情感为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提供动力,专业规范为教师的专业行为设定范围,指导专业活动有效开展。在专业伦理的三个要素中,专业信念决定着高职院校教师对待高职教育发展、对待教育教学、对待自身成长的态度,是专业伦理的核心。
二、加强培训进修,丰富教师专业知识
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维度中,社会生活的一般性知识要靠教师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行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可以通过企业顶岗实践获得,专业的理论性知识、高职教育的方法性知识则可以通过进修和校本培训得到提升。
(一)支持学历提升,增强教师理论性知识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偏低。提高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实现高职教育“技术技能积累”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内涵提升的必然要求。因此,院校要鼓励教师提升学历,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中短期的学术访问、科研合作、出国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
(二)开展校本培训,丰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
聘请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开展经常性的全员性培训,增加教师与高职教育专家对话的机会,帮助教师深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聘请职教名师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个性化指导。
(三)加大企业实习,强化行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
可以建立企业科技指导员、技能名师服务等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进企驻点活动,走进区域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通过校企交叉任职、企业挂职、定期回企等制度设计,以当好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员、企业生产现场的技术员、校企合作的联络员、产业发展的调研员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员为目标,深入企业,更新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积累。
三、搭建多种平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一)开展全员性的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功能的传承,很重要的一方面体现是学生质量,如何将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传递给学生,是保证技术技能积累不断深化的关键。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大量的专业课内容要以实践训练为主,要将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有些课程要以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为主,对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院校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近几年来,教师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和工作通用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方法,以知识、技能和素质有机融合为目标,按照“做中学”的要求实施课程教学,都是使学生获得技术技能积累的有效尝试和手段。
(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工作室,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實现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只有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教学建立于科研之上,才能更加深入地阐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从事科研的不同在于“类别方向”,而非“水平高低”,主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设备、工艺质量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将科研发展的目标定位以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为主,将科研力量主要放在解决地方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上。
院校要与所在区域的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实际产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革新过程中去,为企业的技术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以及与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通过组建研发中心、大师工作室、协同创新平台等,促进教师与企业研究团队“跨界”组合,跨专业研究。通过借助区域地缘优势,充分挖掘一批有专业背景、科研能力强、研究方向与区域主导产业联系密切的优秀教师,使教师专业发展真正与学院发展、区域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在技术技能积累上实现校企共赢。
(三)建立引导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按照“分类引导、科学评估”的基本原则,完善校内用人选聘机制,建立基于教师专长、专业(学科)特点的教师分类培养与管理机制,可以设置教学为主岗、教学科研并重岗、研究为主岗、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岗、技术技能积累岗等多种类型的教师岗位,设立不同的聘岗条件、考核要求和职称晋升通道,人尽其才、各取所需。改善教师企业锻炼制度,学校每年应安排一定量的教师全年脱产到企业挂职锻炼,改变目前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时间,分散型、碎片化的企业锻炼模式。学校也要主动和区域内的管理部门、行业学会加强联系,建立学校管理部门、二级学院与政府部门、行业学会部门的对口交流机制,如信息学院与经信委和计算机学会、交通学院与交通局和汽车学会、建工学院与建设局和建筑学会、教务处与教育局和职业教育学会、科技处与科技局和科技大市场,等对口联系,专人联系、定期走访、共建平台、资源共享,为教师服务社会搭建渠道和平台。endprint
四、规范与教育相结合,提升教师专业伦理素质
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加强教师专业伦理建设,首先要明确规范要求,再通过经常性教育,使教师建构起符合技术技能积累要求的专业伦理素质。
(一)专业伦理中凸显教师的专业性
安方琪认为,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该按照教师的专业属性和要求,借助理论指导,建立相应的教师职业伦理规范[6]。所以在伦理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现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本质,在通行的教师专业伦理的基础上,特别要将工匠精神突出体现在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伦理要求中,可以根据学校重点服务的行业特点,制定具有行业特征的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文件,如财经类专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包含诚信、细致等关键词,机械类专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包含一丝不苟、精密制造等关键词,司法类专业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应该包含忠诚、服从等关键词。
(二)专业伦理教育中遵循实践体验性
专业伦理教育要摒弃抽象的理论教育形式,通过案例学习、情景体验、文化营造等手段,引导教师在企业实践、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自觉强化具有行业特征的职业伦理,一方面能更好的促进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也为更好的传递技术技能打基础。高职院校也要将专业伦理结合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将企业文化、职场文化体现在校园雕塑、宣传长廊、实训场所、道路命名,或者亭台楼阁等,使自然环境与专业伦理相和谐,使校内设施的使用价值、教育价值结合于一体,发挥环境的浸润作用,使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丰富伦理知识、建立伦理意识,增强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在技术技能的积累、传递、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陆亭.应建立国技术技能积累制度[J].高校教育管理,2014(6):6-9.
[2]霍丽娟.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16(1):70-74.
[3]王秦,李慧凤,赵玮.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31):8-14.
[4]卢志米.政校企协同技術技能积累平台构建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6-22.
[5]周哲民,王晓阳.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8-12.
[6]安方琪.我国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与规范建设[J].教育导刊,2014(10):51-53.
责任编辑 秦红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