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互联网+”优势,提升基层医生高血压临床诊疗水平

2017-11-16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29期
关键词:标化心血管病教授

刘志学

2017年10月8日,是第20个全国高血压日。9月27日上午,中国高血压联盟、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单位携手全国数十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全国高血压日来临前夕隆重举办的2017年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暨全国高血压日20周年历程回顾座谈会在京拉开帷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偕同新疆人民医院的李南方教授和阜外医院的吴海英教授共同主持了当天的活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仍是“知晓您的血压”,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项活动的重点均是围绕“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提升基层医生高血压的临床诊疗水平及规范其临床用药”的核心内容展开的。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2017年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开幕式以及全国高血压日20周年历程回顾座谈会结束后,本刊记者围绕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历史以及如何提升基层医生高血压临床诊疗水平等话题,独家专访了王增武教授。

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卓有成效

采访一开始,王增武教授从当天举行的活动出发,首先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一个甲子以来所取得的各项成就。

他首先介绍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长期血压升高的过程中会造成器官慢性损害,导致心脏结构异常、缺血性冠心病、心肌劳损等症状。另外,大多数的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肾功能衰竭也都和高血压有关。他进一步指出,高血压对心、脑、肾、眼等重要人体器官的影响是不可逆的,若等到器官出现明显症状时才去就诊,往往为时过晚,因此,未雨绸缪地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王增武教授接着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首先体现在高血压人群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上。”随后他进一步介绍说,“1958年,我国开始开展高血压人群防治协作研究之初,就提出了‘让高血压低头的口号。此后,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完成了中国第一次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获得了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5.1%的宝贵数据;之后的1979年、1981年和2002年、2012年分别进行了高血压调查。这些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为我们的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性参考。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高血压防治的最新信息表明,2012年接受调查的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46.5%、治疗率为41.1%、控制率为13.8%,比2002年的30.6%、24.7%和6.1%有较大的改善。此外,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承担的‘十二·五全国高血压人群调查也已经完成了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分析。据这项调查的阶段性分析数据显示,高血压人群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经分别达到了52%、46%和17%。”

“我們都知道,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脑卒中则是一种高致死、高致残的疾病。”王增武教授继续介绍说,“因为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脑卒中复发的机会越大。收缩压增高使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增加了两倍以上。舒张压水平与脑卒中复发也密切相关,过高和过低都可能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

王增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1984年至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北京地区开展了长达21年的监测,其检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脑卒中病死率从1984年的41.8%下降到了2004年的9.9%,平均每年下降1.6%;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从1984年的71.4%下降到了2004年的37.8%,平均每年下降1.7%。同时,中国死因监测数据也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明显下降。2015年发表的中国疾病负担研究分析了1990年至2013年240种死亡病因,结果表明,与1990年比较,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虽有所增加,但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了21%,其中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下降了21%,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增加了3%,高血压心脏病标化死亡率下降了41%,缺血性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增加了29%,出血性脑卒中标化死亡率下降了38%。这些数据说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及出血性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王增武教授归结说:“这些调查结果和监测结果标志着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效果,其特征表现为由点及面、由项目到政策、由专家主导到政府主导、由大医院到基层社区的转变。”

政府主导、全社会联动氛围已经形成

在采访中,王增武教授着重介绍说:“1969年,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首钢总医院及首钢心血管病防治所各保健站联合开展的、众所周知的高血压社区人群防治‘首钢模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模式。”

他表示,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持续开展了周期性的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2005年至2012年,为了探索新形势下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模式与经验,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开展了“全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由原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现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实施,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了3万名社区医生,管理高血压患者67万人。部分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管理人群的高血压控制率从基线的18%提高到了管理1年时的大于70%。参与实施高血压人群防治规范化管理的机构既有城市社区,又有农村卫生院,代表性很广泛。这一阶段,我们取得的主要经验是政府主导,专家培训指导,社区实施。这标志着我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已经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

王增武教授还介绍说,自2009年开始,我国高血压防治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政府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开展全国层面的基层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这是中国高血压防治由专家项目转变为政府主导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更为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其主要标志是,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5个部委联合发布了“2012-2015《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明确了中国以高血压为重点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和任务,并提出了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到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在全国建立了265个国家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同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也在持续推进中。比如,近年来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尤其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这类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限盐、戒烟、运动等知识广为传播,使广大居民大受裨益。随着各级各地医疗机构急救能力的提高,对改善高血压防治效果和降低高血压相关疾病的标化死亡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endprint

“在这场漫长而又艰巨的高血压防治历程中,医学界的专业团体也拿出了诸多令人瞩目的举措。”王增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鼎力支持下,我国的高血压专业团体于1999年制定了首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制定了中国高血压基层指南,2013年发布了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并积极采取多种方式给予推广普及;同时,还相应开展了‘火炬计划‘燎原计划和‘春雨计划。通过这些举措,大力宣传推广指南,指导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随访管理。”

王增武教授表示,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的开展,我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明显改善。高血压相关疾病出血性脑卒中的标化死亡率明显下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未来高血压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提及当天举行的活动,王增武教授感慨地说,虽然我们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在高血压防治领域尚有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未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还可能会继续增加;而且,由于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损伤的全身性疾病,虽然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但高血压的病程虽然绵长,许多早期高血压患者却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患者的潜在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及时就诊,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有症状的人,往往忽视了治疗。但是,血压高所造成的危害却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消失,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已经悔之晚矣。普遍看来,我国患者高血压长期不被重视的现象一直普遍存在;因此种种原因,可以说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

王增武教授接着说:“基于这样的认识,1998年,原卫生部为了提高全社会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设立了全国高血压日,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

王增武教授在采访中说,他的工作和成长经历是伴随着我国高血压防治进程的脚步,一年一年地走过来的。记者在采访前也了解到,王增武教授长期致力于我国高血压防治研究,先后参加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课题,“973”、卫生部国际合作课题,北京市科委课题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目前负责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和“十二·五”支撑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此外,王增武教授还承担着医务人员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培训、基层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等项目,近年来积极探索通过远程服务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能力建设的工作。从业几十年来,他在高血压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系统地介绍完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简要情况后,王增武教授坦言:“在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出现广泛化、低龄化的今天,全国高血压日活动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因而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提升基层医生高血压的临床诊疗水平以及规范其临床用药,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当天举行的远程培训活动由王增武教授和新疆人民医院李南方教授、北京阜外医院吴海英教授共同主持。王文教授、王增武教授、孙宁玲教授、华琦教授作了学术报告并与各县分会场远程互动,解答临床疑难问题。有全国近20个县的数百名医生通过远程方式接受了培训。对此王增武教授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达到了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特点,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推广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王增武教授特别强调说,高血压的预防、控制与治疗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但加强对基层医院医生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培训,是提高我国高血压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高血压人群防控重点在基层,但基层医生的防治知识亟待更新,技能有待提高。大家都知道,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是我国基本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是影响基本医疗和基本卫生服务提供数量、质量和效果的核心要素,所以,着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防控高血压的技能,是改善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的关键措施。只有公众充分认识到高血压的严重危害与自觉防治的重要性,只有基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控高血压的正确技能,我国的高血压防控工作才能取得质的飞跃。因此,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基层。目前,基层地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很低,治疗不规范,药物应用不合理,降压目标值不明确,对高血压并发症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所以,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逐步落实,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师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倡导合理用药,规范、提升高血压药物治疗水平,为高血压基层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继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福于更多的高血压患者。

采访到最后王增武教授表示,在未来,我国的高血压防治事业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防治体系,制定明确的高血压防治策略与目标,做好頂层设计,不断完善高血压患者管理规范的技术方案,重视农村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地做好基层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不断推进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同时我们还要采取积极的、强有力的对策与措施,特别是要将高血压防治工作逐步推广到更具公共卫生学意义的职业年龄人群防治层面,进一步提升高血压的“三率”水平和防治效果,造福于我国国民的心血管健康,为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大业,奉献力量!

专家简介

王增武,医学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主要致力于心血管病的科研、预防和临床治疗方面的工作。先后于2008年、2013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心脏康复和高血压中心、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康复中心做访问学者。作为主要参与者,先后参加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课题,“973”、卫生部国际合作课题,北京市科委课题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目前负责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和“十二·五”支撑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高血压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译了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指南》和《心血管病实践—评估和治疗》。endprint

猜你喜欢

标化心血管病教授
1990至2019年中国与全球甲状腺癌疾病负担比较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刘排教授简介
黄岩长潭水电厂
无锡地区孕中期孕妇血清AFP、free β-HCG、uE3中位数标化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