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语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对文学原著的改编

2017-11-16元志英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改编

摘 要:《爱丽丝梦游仙境》从经典的文学原著演绎到英语电影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同时也需要不同方面的人员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伯顿导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电影属于3D电影的范畴,吸取了卡罗尔原著的精华,在开播之后就在社会上掀起了较大的影响,第一周的上映票房即为1.16亿美元,不得不承认该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该电影的成功不仅仅来源于原著的艺术成就,导演和制作团队本身也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关键词:英语电影;文学原著;改编

电影获得成果的重要原因在于导演以及相关的制作人对于原著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编,同时也体现出艺术性的基本特点。电影的主要情节和观念不仅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广大的成人带来了一定的震撼,充分展现出导演自身的风格和特色。

一、对文学原著改编的具体表现

(一)对原著人物的颠覆

原著中的人物呈现出分明的立场和对立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二元对立。通常情况下女性表现为仙女和女巫的双重对立,这也就决定了很多观众在看原著文学或者是电影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人物的外貌进行性格善恶的分辨,白皇后和红皇后之间的差异就是这样。

电影在人物的创设上实现了对原著的颠覆,表面上看两者呈现出对立的特征,但是在人物的心理和具体的表现上却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比如红皇后虽然是邪恶势力的代表,但是在对人物进行刻画的过程中导演十分注意分寸和尺度的把握,甚至在观众心中激起了对于红皇后的同情而不是讨厌。同理,在对白皇后进行塑造时也是坚持了一样的原理,导致观众并不会盲目对其产生同情感受。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在改编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物形象的总体颠覆,不仅体现在善恶的对立上,在男权和女权上也体现如上道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学著作中对善恶产生的刻板印象。同时也符合电影本身的创造要求和精神体现。

(二)对故事情节的完善和再造

原著总的来说属于童话故事的范畴,主要的阅读对象和受众都是儿童或者是青少年,这也就导致该群体对原著的理解和思维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跟作者的想法有一定的出入,同时单线的发展线索也是童话故事的重要特征之一。

英语童话作品在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三段模式,同时还有着反复重复的基本特征,故事在结局上也一般都是美好的,美好势力最终会战胜邪恶势力去的成功。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基础上的电影改编也很少实现对既定模式的创新和颠覆,总的来说呈现出人们努力的重要作用,激励人们不断追寻来获得更好的生活,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意义。

虽然说伯顿的电影一定程度上对故事的情节进行了改编,但是最基本的教育意义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并没有得到改编,同时也保留了原文的部分情节。比如,电影和原著都是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梦境作为故事的起点,面对求婚的时候在兔子的带领下进行了新的世界环境。在整个故事的编排和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的是爱丽丝对自我地位和价值的审视,并且随着故事发展的深入不断对自身的地位和角色加强了认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电影中呈现出的故事和原著仍然有着较大的改变,并没有借鉴原著中的所有情节,甚至为了实现电影的艺术价值不断对细节加强了描写。甚至在思想表达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感,主要呈现的都是对童年生活逝去的惋惜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爱丽丝的所有事件都发生在仙境之中,不过都呈现出必要的现实意义,包括对现实生活的反思等。

电影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并不是其对于原著的继承和一定程度的创新,不少观众表示最为成功的地方就在结尾,因为给了观众太大的惊喜。在故事的结尾部分,“预言书”的出现对爱丽丝的未来发展和命运做出了预测。在自身的使命完成之后,爱丽丝虽然收到了表白但仍然是带着满满的不舍来到了现实生活,重返现实的爱丽丝明确拒绝了求婚。在此基础上导演塑造出爱丽丝独立的精神品格和伟大的女权形象。这种行既可以满足社会文化提出的基本价值需求和审美需求,也体现出创造者本身自己的观念。爱丽丝在自身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不断做出改变,不仅实现了对自身身份上的认同,同时也对父权主义的行为和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二、电影改编中体现的导演风格

1903年开始,卡罗尔的作品不断被社会上的知名导演进行相关的改编并在荧幕上向社会大众展现,对于这部分作品,观众有着不同的评价。在原著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主要通过儿童的思想和立场来对社会上的某些事情和价值观进行了思考和评判,体现了儿童对于成人生活和世界的渴望,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虚伪的人性。

伯顿在进行改编的时候对原著进行了继承,在对原著进行部分情节、人物性格保留的基础上,加入了改编的情节,但是两者都体现出对于社会和現实的批判之情。文学作品和电影对于当时设定背景的反应就是社会现状的映射,这也是吸引观众进行观看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影之所以在创造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难度,是因为其需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实现情节和人物的展示,总的来说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导演在指导的工程中难以实现对原著作品的完全还原,实际上体现出文学再造的基本特点,也就决定了导演的风格实际上会给电影作品产生重大的影响。

身为优秀导演的代言人,伯顿的电影从来都不体现出主流电影所追求的雷同思想和观念,他的电影中呈现出浓浓的个人色彩,尤其是在对爱丽丝梦境的改编上更是体现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哥特风格的显著表现

首先,该电影呈现出明显的哥特风格。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在进行写作和描写的工程中只能依靠纯粹的文字来对故事进行描述,对任务进行刻画,这也就给读者自身的经验和语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读者自身的水平较高,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构建出符合要求的形象以及情景。但是电影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等感官来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并将电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直接对观众进行传递,这也正是电影直观性特点的体现之一。

在电影创造的工程中,伯顿几乎所有的电影都呈现出虚实结合的特点,也就是将现实世界和梦境的虚拟世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结合,通过恐怖等反面的内容来反衬出美好的愿望和憧憬。

同时哥特风格的运用不仅具有营造美好分为的作用,也呈现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强烈批判。在对此特点加强了解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该电影实际上呈现出如下四个特点:首先是氛围较恐怖,其次是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第三主要表现在人物造型夸张奇特,第四则主要展现在其对于社会生活的不满和批判。在整个电影的改编过程中,伯顿将自己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表现在其中,一方面营造了哥特氛围浓厚的背景,另一方面也对爱丽丝的整体品质做出了极高的赞誉,这也是整个作品的主体所在,希望引起观众的注意与思考。

当然罗尔的原著文学也体现出哥特的基本特点,但是不管是表现方式还是思想感情方面,都是伯顿的电影较为显著。

(二)明显夸张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也是该电影较为显著的改编特点。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对某些人物或者是事件进行讽刺,进一步对现实世界的黑暗做出映射的作用。伯顿的电影在运用黑色幽默的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的喜剧氛围。需要注意的是,贯穿卡罗尔原著文学的重要方面主要是对爱丽丝的拯救,但是在电影中,伯顿在继承此线索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线索,总的来说呈现出明暗线索交错的现象。其中拯救是主线索,而疯帽子的爱则是暗线索,两條线索相得益彰共同配合,推动者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卡罗尔原著中疯帽子最为显著的性格特点即为癫狂,并没有显示出多情潇洒的一方面,但是在伯顿的电影中则在该方面进行了改进,正是这种多情性格特点的塑造,使得在电影最终爱丽丝离开梦境回到现实的时候,观众对其产生了惋惜和同情的基本感情。疯帽子的外表特征与正常人相比较为奇怪,但是内心却是和正常人一样的柔软甚至更为单纯,其在爱丽丝离开之后的表现,更是让观众的内心感到同情。其孤独感可以引起观众对社会生活和现实情况的深刻思考,从一定程度来说,观众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悲剧的色彩,这样正是伯顿黑色幽默手法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爱丽丝梦游仙境》属于文学界和艺术界的典范,不管是文学著作还是电影的形式都可以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伯顿的改编和导演风格也是一直以来大家称赞的焦点之一。其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的刻画与塑造,添加了自身的因素,同时还对情节进行了合理的改变,并续写出结尾,实现观众好奇心的基本满足,也是对于女权意识的尊重。

参考文献:

[1]周志雄.论小说与电影的改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

[2]朱建新.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电影改编—论电影改编对亨利·詹姆斯小说的阐释 [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01).

[3]王敏琴.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螺丝在拧紧》[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4]安德鲁·费什,崔晓阳.绝处逢生:《在黑暗中》导演阿格涅斯卡·霍兰访谈[J].世界电影,2013(05).

作者简介:

元志英,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文学。

猜你喜欢

改编
初试改编幼儿戏剧的文本样式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网络小说改编的现实意义
浅析话剧改编中的中国式喜剧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