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恶人》的暴力美学分析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昆汀恶人沃伦

赵 璐

(河南教育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53)

昆汀·塔伦蒂诺被誉为好莱坞的鬼才导演,其所有的电影作品都或多或少与暴力美学相关。他与中国香港导演吴宇森、日本导演北野武在暴力美学电影界三足鼎立,是暴力美学电影的执牛耳者。暴力美学产生于后工业社会,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密不可分。工业化社会为暴力美学电影的成长提供了土壤,后现代化语境下强调文化与艺术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在二者的共同促进之下催生了暴力美学这样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昆汀可以说是暴力美学的集大成者,暴力在其电影中充满了形式感。《八恶人》(TheHatefulEight)是昆汀于2016年推出的新作,影片延续了他以往的暴力美学风格,片中一如既往地出现了充满血腥的场面和残酷的杀戮,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给观众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昆汀的影像风格独树一帜,明显地区别于好莱坞其他导演,而暴力美学又是最能体现昆汀特点的审美范畴。从暴力美学的角度分析昆汀的新片《八恶人》,是解码昆汀创作的可行性手段。

一、暴力美学及其在《八恶人》的表现

暴力和美学第一次联系在一起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这两个毫不相干的词汇的组合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单一化的电影形式。暴力美学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的暴力电影,却意外地在香港导演吴宇森手中发扬光大,最后又漂洋过海在日本和美洲得到广泛响应,掀起了电影领域的暴力狂潮。昆汀的暴力美学电影题材主要集中在犯罪片以及战争片上。从早期的《低俗小说》(PulpFiction,1994)、《杀死比尔》(KillBill)系列一直到2016年的《八恶人》,昆汀创造了一系列的暴力题材电影,这些影片是当之无愧的暴力美学的范本。昆汀电影对暴力美学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他的暴力美学明显区别于吴宇森式的诗意与浪漫,也不同于北野武的深沉与孤独,相比起来昆汀影片中的暴力形式感和仪式感更强,他总是在那些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来完成他的暴力行为。

首先,《八恶人》中的暴力从其本质上看属于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美学主张。昆汀以游戏的态度,忽略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因素,最大限度地将电影中的暴力元素形式化、直接化,为了暴力而暴力,弱化甚至忽视内容,极力塑造暴力元素的形式美感,以刺激观众感官为宗旨。《八恶人》是一部充满狂野气息的西部片,在法律、枪战以及犯罪等元素的基础上又融入了黑色幽默、戏仿、反讽等典型的昆汀式元素,以电影的艺术形式呈现出了如舞台剧般强烈的艺术效果。《八恶人》以南北战争后的美国社会为背景,以荒野旅馆为主要场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的冲突。故事主要由八个恶人演绎而成,他们各怀目的来到一座偏僻的马车驿站,他们无所谓好人与坏人,也不能简单地划分到正义与邪恶的阵营中去。赏金猎人、女强盗、黑人、白人,每个人身上都显示出“恶”的一面。这部影片的狂野正是得益于暴力美学的应用。影片一开始便充满了肃杀的死亡气息,白茫茫的雪地、肆虐的狂风以及昏暗的杂货店,到处弥漫着阴谋的气息,一场惊心动魄的杀戮就这样慢慢地展开了。而影片对暴力的展示亦非常直接。如,在明妮杂货店中,黛西与约翰上演了一场恶斗。为了在最后的对峙中获得先机,黛西在无法挣脱与约翰锁在一起的手铐的前提下,不惜用刀砍掉了约翰的手臂,正是这一手臂之前多次给予她打击。而在最后沃伦和马尼克斯执行约翰的遗愿,将黛西吊死时,约翰的断臂还一直挂在黛西的手臂上。这一截断臂,不断地刺激着观众的神经,令其感受到暴力的持续性。

其次,相比于昆汀早期的《低俗小说》等作品,《八恶人》对暴力美学的展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华。一方面,电影中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变得更加突出,其中涉及美国南北战争以及种族歧视问题,具有较深厚的思想价值。另一方面,暴力美学所极力宣扬的形式主义有所收敛,虽然仍然采用了具有鲜明的昆汀特色的叙事结构,但在具体的暴力、打斗场面的设计上则显得更加沉稳,将形式与内容结合得更加完美。影片中不乏暴力、血腥的场面。比如在影片的第四章中约翰中毒而死,在临死之前将毒血喷在了黛西的脸上,血浆四溅,黛西的脸上血淋淋的,面目狰狞,这一场面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约翰的死引发了杂货店内的一场大战,剩下的人马上分成两个阵营,沃伦和马尼克斯组成的“正义”阵营以及黛西团伙。一开始沃伦阵营明显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沃伦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惊人的爆发力,他果断地杀死了黛西团伙的几名成员,自己却被早已躲在地板下面的敌人打伤,鲜血直流。大量吐血也是昆汀惯用的暴力美学元素之一,昆汀显然认为没有什么比鲜艳的血浆更能刺激观众的眼球。除却枪击场面会出现血流成河的效果之外,即使不存在令人呕血、喷血的毒药,昆汀也不惜牺牲叙事的合理性安排吐血这一情境。人物的突然死亡、血腥的场面以及充满火药味的对白这些都带有鲜明的昆汀式标签,正是通过这些手段来完成他的暴力仪式。

二、暴力推动叙事

同样的故事换一种讲述方式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叙事效果,给观众带来焕然一新的体验。独特的叙事方式是昆汀电影一个标志性的特点。昆汀很善于讲故事,不是故事的内容多么动听,多么引人入胜,而是影片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昆汀讲故事的方式。在《八恶人》中,昆汀将暴力与影片叙事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暴力不仅具有形式感,更是成为推动影片叙事的手段。

暴力元素在影片的非线性叙事中发挥重要作用。非线性叙事方式与常规的线性叙事方式相对,这种叙事方式并不按照时间的流动来推动叙事的发展,而是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颠倒,人为地重新进行排列组合。非线性叙事结构并不是昆汀的首创,但却在他的电影里得到发扬光大。《低俗小说》之所以能够在法国电影节上一举斩获金棕榈大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影片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八恶人》同样使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电影由六个独立的章节组成,第一章故事的三个主人公由于恶劣的自然天气相聚在一辆马车上,又不得不来到眀妮杂货店。其中约翰和沃伦同为赏金猎人,为了获得各自的赏金共同前往红石镇。女囚黛西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故事围绕这一人物展开,赏金猎人的最终目的是将其送上绞刑架,而埋伏在明妮杂货店的另一伙人则是为了解救黛西。前四章按照时间线索顺序发展,属于常规的叙事。故事在第五章出现了逆转,采用了倒叙的形式,讲述了黛西的四个同伙是如何控制明妮杂货店,以及杀害店主、胁迫桑德福将军与他们演戏,对之前的内容进行了交代。虽然影片中间突然倒叙故事线,但并未给人突兀之感。最终两条故事线索合二为一,真相水落石出。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打破了原有的叙事脉络,突破了直线叙事的障碍,使故事的视角更加广阔。影片前三章的叙事风格较为平缓,表现暴力场景的画面不多,但仍有人物之间突如其来的拳脚相加和处心积虑的刻意谋杀等暴力情节。如,在第三章的结尾处,昆汀将软暴力(语言暴力)与硬暴力(动作暴力)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沃伦的故事中,老将军的儿子被他俘虏,并被脱光衣服在冰天雪地之中走了两个小时,被冻得奄奄一息的老将军儿子向沃伦求饶,沃伦则有意要侮辱对方。沃伦有意当着众人之面渲染这一细节(这里很显然是他虚构的,一般人无法在雪地中赤裸两小时后依然存活),终于使老将军忍无可忍拔枪而被打死。沃伦的语言充满了挑衅,这种语言对老将军无疑是一种软暴力。而老将军在拿起枪的一刹那,被沃伦用枪打死,则表现为直接的硬暴力。

暴力美学作用于电影,使暴力电影变得更加形式化和类型化。昆汀总是对电影情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尤其表现在对暴力场面的处理上。他对情节的把握始终超前于观众的思维,让观众始料未及,从而达到影片的高潮。比如在影片矛盾冲突较为集中的第四章,在观众看来沃伦阵营已经完全掌控住了局面,但地板下却突然传来一阵枪声,对着沃伦进行扫射,沃伦受伤严重倒在血泊之中。马尼克斯被突如其来的场面惊住了,局面的主动权转移到对方阵营中去。正在绞刑官莫博要反抗的时候,马尼克斯马上反击,杀死了莫博,继续掌控局面。短短几分钟之内场面的掌控权发生了三次变化,可见暴力行动之迅速、突然。在前四章中郁积的情绪突然被释放,而且是以爆发式的形式突然展开,接着在第五章中故事的真相被慢慢还原。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令一个普通的故事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加深了故事的深度,强化了影片的戏剧效果。

三、暴力彰显主题

电影究其本质是一种娱乐大众的通俗文化形式,暴力美学追求感官的刺激,使观众在现实世界中郁积的情绪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宣泄出来,这是其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在《八恶人》中,暴力常常与血腥联系在一起,但又不能简单地与血腥画等号。昆汀也不对暴力进行道德批判,他需要的只是电影传达出的游戏精神。或许,这种游戏精神,就是影片的主题之一。当暴力反复出现在一部电影之中,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但过度的暴力镜头又会给人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厌恶感。《八恶人》完美地处理了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将暴力元素用审美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昆汀正是将这些暴力元素组合在一起,采用独特的昆汀式处理办法,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美学风格,即黑色暴力。昆汀并不是为了暴力而暴力,他电影中暴力的产生都是那么顺其自然,既给人情理之中的感觉,同时又让觉得是意料之外。与普通的功夫片相比,昆汀的暴力美学电影中的暴力行为更加直接,常常令观众意想不到,眼前一亮。在《八恶人》中,暴力与视频游戏中类似,常突然触发又戛然而止。

暴力美学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相比于普通的电影,这种类型的电影社会功能被弱化,它很少承载和表达深刻的社会道德与伦理道德,也不做任何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只是将杀戮与犯罪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手段,用以刺激观众的感官,而不是进行道德说教。人类毕竟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尽管观众当下被约束于现代社会的文明秩序和法律框架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内心对进攻、对抗、肉搏的迷恋被完全祛除,而暴力美学正是要释放观众的这种生命本能,并且是以一种具有美感的方式,令观众产生共鸣而非抵触情绪。电影《八恶人》亦遵守这种模式。我们很难归纳和总结出这部电影的主题,它不是在讨论种族歧视问题,也不是在阐释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只是在用昆汀的方式讲述一个华丽的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艺术化的手段。《八恶人》中虽然没有昆汀早期作品《落水狗》中的诸如割耳朵、削鼻子等极端残忍的镜头,暴力行为看起来更简单,但却将暴力行为的突然性和直接性进一步扩大了,并不缺少形式上的美感,一切暴力行为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的,让观众过足了暴力美学的“瘾”。

昆汀从一个普通的电影爱好者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最后跻身世界顶级导演之列,他的成功带给电影界很多思考。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其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可谓独树一帜。昆汀带来了电影语言的创新,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电影时代。

猜你喜欢

昆汀恶人沃伦
刺花
《大师镜头 昆汀篇》
第九个“恶人”
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
《老兵》:目击“韩国昆汀”
树的美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