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基本功教学漫谈
2017-11-16周乾德
■周乾德
戏曲基本功教学漫谈
■周乾德
身为一个戏曲演员,应该深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无数优秀戏曲艺术家的成功都来源于他们出类拔萃的艺术功底和表演魅力。戏曲表现的是曲和舞,台下的观众看的是演员融合在一起的完整的表演。所以戏曲演员想要在舞台上展现一出成功的表演,除了要唱好曲子、念好台词,还需要有一身扎实的形体功夫。毫无疑问,身体动作是中国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对演员形体功力的高要求与中国戏曲本身的特色密切相关。戏剧艺术能够留给演员和观众想象、创作的余地,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戏曲更是有着如中国传统绘画一样有“留白”的特点。传统戏曲的舞台布置非常简洁,往往只有几样简单的关键道具,许多场景要靠演员的动作来展现,而坐在台下的观众也是通过舞台上演员一招一式的动作表演在脑海中进行想象加工。一个演员功夫是否到家就要看其基本功掌握得如何,因此,戏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基本功的练习应当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教学开始,教师就需要向学生明确好一堂课的内容和目标,告知学生做好热身准备工作是基本功练习的基础,监督学生充分舒展身体,将身体的各个部位调动起来,这既是为了学生的安全也是为了基本功练习的效果。例如在练习腿功时,就要进行压腿的热身练习。压腿,是增强腿部柔韧性的众多方法之一,因为比较简单和迅速,所以也是最常用的热身方法。虽然压腿是一种对场地没有严格限制的运动,在栏杆、阶梯处就可以完成,但是也要注意两腿之间的角度不宜过大,否则可能会导致韧带拉伤。除了压腿,毯子功也是戏曲教学中重要的一项技艺。毯子功包括跌扑功、走跤、小排头、串小翻提、虎跳前扑挂串等复杂多样的训练内容。由于毯子功的难度较高,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协调身体的柔韧度、灵敏度、力度和速度,因此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腹部和腰部要柔软而有力。在练习毯子功之前,应当引导学生多做下腰、仰卧起坐等基本的准备活动。热身准备是因参与者的生理反应而得名,在进入每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的身体热起来,然后要让课堂的气氛也随之热起来。
其次,如果想要维持课堂中的气氛,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就要调整教学方式,使之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搭配动感的音乐,配合音乐的节拍来进行基本功练习。踢腿时可以播放节拍较快的音乐,压腿时可以伴随较为舒缓的音乐。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是调节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当然,戏曲的教学也能够融入专业以外的运动方式。如腿功的训练需要学生充分增加腿部的柔韧性。压腿虽然是最便捷的方法,但是一味的压腿未免枯燥,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瑜伽动作。瑜伽动作不仅有助于修身养性,而且具有治疗放松、保持清醒、有益睡眠的功效。还可以把一些游戏、竞赛的模式融入训练,增添趣味。
再次,除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师也要加强对自我的要求。在练功时,一个姿势如何摆,一个动作可以分解成几步,这些都是教师要清楚并且准确表达的内容。并且,一位合格的教师要兼具身体的表达和语言的表达,让学生听到又看到,留下深刻印象。在学生练功过程中,老师的火眼金睛同样必不可少,及时纠正学生的习惯性错误,把坏习惯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表演艺术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把子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下意识看自己手中的兵器道具却不看对手的眼睛,导致表演得不精确到位。一套把子可能会直接影响一段武戏是否成功出彩。所以教师一定要即使引导学生练把子功对打时,盯住对方的眼睛进行眼神交流,演出一段逼真的打戏。练习形体时,学生要学习生、旦、净、丑不同行当的形体动作和技巧。“云手”是戏曲中一种常见的身段,但是不同行当做出来的“云手”在力度、幅度和速度上要有所区别,旦行作此动作就需显得秀气柔美,而丑行动作则要灵活夸张。而一个行当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像旦行就分花旦、武旦、老旦和刀马旦等角色,每种角色包含了大量具体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又存在于不同的故事、情境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点出这些要点,带着学生领略不同行当、不同角色、不同人物间或大或小的差别,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身段形体中的特性,并能传神地表演出来。
当然,对于老师而言,比较困难的工作还在于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因为畏难情绪、焦躁情绪、逆反情绪等心理问题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却也最不容易攻克的问题。踢腿练习时,学生需要心静体松、状态安然,尽力踢直踢高,但是这项练习由于非常基础很多学生感到只是一遍一遍做重复相同的动作,在课堂中总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厌烦情绪,沉不住气,稳不住脚。这时候,教师就要寻找合适的时机,运用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语言去说服教育这些学生,告诉他们只有沉住气,稳住脚,每日坚持,每日积淀,日复一日,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练就好腿功的秘诀就是在这些重复的一朝一夕之间。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一些学生面对训练时表现出的畏难情绪。由于戏曲基本功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年龄越大,骨骼和韧带发育越完全,身体的可塑性也不如从前,在训练时会感受到强烈的剧痛。部分在儿童时期没有进行训练、错过了最佳训练时期的学生会在这一时期往往感到异常艰难,身体上的剧痛和心理上的重压令他们对训练产生了逃避和恐惧的情绪。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合理制定好每一堂课、每一阶段学习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科学系统的训练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提升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榜样、偶像激起学生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的心理积极发展,从而调节行为、提高修养。但是由于学生也分成不同的类型,有的学生精力旺盛、热情直率但却暴躁易怒,有的则是安静稳重、坚韧踏实但是缺乏生气,因此教师要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到每个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适当的理解,在训练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最后,教师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育人,尤其当培育目标是艺术表演和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时,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点时刻铭记在心。戏曲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要站在舞台上表演、传播传统的优秀文化。放眼当下的演艺行业,由于纷繁的资本市场的主导,从业人员普遍呈现出比较浮躁、功利的状态,行业环境错综复杂、乱象频出。市场利益的牵动、吸引与表演纯粹的本质是互相矛盾,伟大的艺术家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或者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才能让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将艺术发扬光大。学生们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思想不够深刻,考虑不够长远,很少能想到这一方面。为了学生们的健康发展,也为了健康的行业环境,教师需要教育学生何为艺德。当身处一个诱惑多、压力大的环境时,一个人是否有强大的自制力去拒绝诱惑,是否肯吃得苦中苦去承受重担,是学生将来需要面对的,也是教师要提前为学生考虑到的。那些能够流芳百世的人永远都是德艺双馨的真正的艺术家们,他们有实力不骄奢,有德行不张扬,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将这些先辈的技艺传承给下一代,更要将先辈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总而言之,基本功练习是戏曲学习的门槛,能否跨进这道门槛,看的是学生的勤学苦练和老师的训练方式。时代在进步,传统文化也要有所扬弃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既提倡有科学性、有创新性,又务求将优秀传统薪火相传。基本功的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项工作的背后是教师的耐心、思考和创造,是作为教师也作为戏曲艺术的传播者对于下一代真诚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