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舞美设计中的创作实践
——以话剧《金陵刻经》为例
2017-11-16王晓村
■王晓村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舞美设计中的创作实践
——以话剧《金陵刻经》为例
■王晓村
舞台美术是舞台演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舞台造型为手段在各种舞台艺术中发挥着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功能。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美设计师与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设计等各部门的合作伴随着整个创作和演出过程。在前期创作中,舞美设计师把自己对剧本的理解通过模型、效果图等方式和其他部门沟通,阐明设计意图,表现戏剧环境和为戏剧人物提供合适的动作空间。沟通过程非常重要,各部门对戏剧演出样式的总体设想就在相互交流中达成一致,完善整个方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舞美设计师的体现手段、材料和方法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上述的模型和设计效果图的方式之外,我们还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前期创作构思阶段用动态的视频效果完成整个设计构思,将影像、灯光、音乐和虚拟实景结合起来,把舞美设计师和灯光设计师对剧作的理解、设计的思维和无尽的想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方便舞台创作中各主创部门的沟通和交流。计算机辅助设计做出来的动态视频效果极大地增强了舞美设计师的表现方式,它的三维直观性和易于修改的特点是传统的表现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首先,通过计算机三维建模,舞台视觉的呈现把传统的平面效果图进行了演出空间上的延伸,流动变化的场景充分展现了空间节奏的魅力。
舞美设计师可以在动态效果中充分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对剧作的理解表现出来,每一幕每一场的舞台呈现、场和场之间的转换以及每一场的戏剧气氛都可以清楚直观地呈现。当然,这要求舞美设计师具有非常丰富的舞台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导演意识,站在导演的角度对剧作的整体风格宏观把握,这样才能提炼出与剧作思想有内在联系的造型因素,才能在空间结构的处理和细节造型上充分表达深邃的意蕴。
以话剧《金陵刻经》为例,封闭式的空间、大屋顶结构、转台上由经架和经版分隔出的深柳读书堂与刻经工作室等元素组成了有典型特征的舞台,这样的组合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了超然空灵的审美意境:经架和经版分隔的大转台上,深柳读书堂里的讲经习佛、会客畅谈,刻经处的日常工作,在这样的空间里灵动地转换着,时而是深柳堂的读书场景,时而又是金陵刻经处的经版房,有时候还随着演员表演的情绪一起转动。话剧结尾处,封闭的舞台在音乐节奏中打开,经架和经版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棵碧绿的柳树,完成了舞台视觉的极大转换。舞美设计在空间的建构上用导演的思维对剧作进行了解读,在思想和美学意义上对剧本做出了质的升华。
当舞美设计师对剧作有独特的理解,并有了设计草图之后,这种技术手段就参与进来,根据设计师的草图,在电脑中模拟真实的场景,模拟空间的大小、尺寸和剧场实际的尺寸相一致,景片的形状、大小可以根据实体景片的效果相对真实、直观地呈现,景片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场景摆放。建模完成之后,设计师可以根据剧作的需要和自己的设计构思修改每一组数据,它具备准确的尺寸、比例、透视和细节的美感,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每一个场景的细节设置以及场景和场景的动态转换,包括每一个道具、每一组布景的迁换方式和迁换的最佳路线都可以在动态视频效果中提前规划出来,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在案头工作中进行最大的优化,有效地避免了装台和排练合成阶段的被动和紧张。
其次,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舞台灯光效果可以进行相对真实的模拟和渲染,帮助灯光设计师对剧作的把握。
舞台灯光作为舞台美术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灯光效果的理想与否也直接影响着戏剧艺术的整体呈现,因此,灯光设计师的压力就越来越大,提前做好各项工作的预案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如今,舞台艺术作品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观众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出满意的灯光效果是对设计师的挑战。有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灯光设计师可以按照剧场的实际灯位设置灯光效果,位置、数量、色彩、投射距离、图案、光束和光斑的形态、阴影等都可以相对真实地模拟,这样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前期的设计中掌握很多数据,弥补因装台时间少、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对现场效果把握不准确,可以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进行设计,并对剧作需要的灯光变化程序进行相对精确的预估,避免以往灯光设计在前期设计中“重色不重形”的抽象设计观念。
还是以话剧《金陵刻经》为例,样式完整的封闭舞台给灯光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空间造型的侧光无法照进舞台、顶光和逆光会在舞台面上留下很多阴影、面光的余散光容易把景片照亮……加上装台时间短,演出要求高。因此,前期的案头设计工作必须做到精确。除了要准确把握导演的意图、对表演和演员调度非常熟悉、对舞台转台的每场的位置心中有数之外,还有灯光技术本身的问题,舞台空间构成提供给灯光的空间有限,也不允许搞“灯海”战术,所以,每一台灯具的投射角度都要精心计算好,尽可能不出现偏差,发挥每一台灯具的最大功能。从效果图和实际演出场景的对比中看到,案头阶段的设想和实际演出的场景还是吻合得比较好的,空间、情境、色调、光影等效果都能在前期的设计意图中表达出来,等到了现场装台时就能胸中有数、有的放矢了。在排练合成阶段,能准确地指导操作人员把每一台灯具运用到最好的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艺术效果。经过这样长时间的积累,设计师基本上能对每个新剧目的舞台形象有准确的把握,丰富了舞台经验的同时,又培养了设计师的自信。
最后,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出来的动态场景效果,可以帮助舞台艺术各部门在创作阶段进行有效的沟通,相互启发。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动态场景构思在和导演等主创部门进行沟通的时候就能把整个演出流程中的场景变化和每个情境都直观地呈现出来,舞台形象在三维模拟中非常明确,场与场的转换、景与景的交替也非常清楚,各部门创作人员可以直观地看到舞美设计师对剧作的宏观解读和把控。导演和演员在这样的动态模拟中,可以展开想象,在实体的布景搭建起来之前就能对舞台场景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让合作的导演、演员在排练阶段就对舞台空间一目了然。碰到有分歧的时候,可以方便地修改,最大程度地节省时间、节约经费。有时候导演甚至能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一些启发,更好地把视觉效果和表演进行融合,做到整个艺术语言的高度和谐统一,景为情所用,情为景所生。
仍以话剧《金陵刻经》为例,布景和大道具的空间位置、每个场景的戏剧气氛和舞台灯光的色调,特别是转台的运用,每一场戏转台停留的位置等都根据剧本和导演构思进行设想,在动态场景里表现出来了,各部门的创作人员在排练每一场戏时就有了一个相对准确地参照,演员该怎么调度,布景道具该怎么迁换,场与场转换时灯光效果该如何衔接,每个人大脑里都有了具体的形象和空间构置,在沟通时也有了依据,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设想,最终达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跟上社会的进步,走在时代前沿,运用和掌握先进的创作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借助一切有效的手段来丰富舞台设计师的创作,真正地使自己的设计和演出有机结合。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动态场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设计构思方法,能直观地模拟舞台空间效果,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设计师的创作意图,方便各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