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之比较

2017-11-16马大为

戏剧之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作曲音乐创作

马大为

(淮南艺术剧院 安徽 淮南 232000)

谈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之比较

马大为

(淮南艺术剧院 安徽 淮南 232000)

传统音乐和电子音乐作曲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技法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但传统音乐和电子音乐作曲各有所长,音乐创作者们应汲取二者的优点,把优势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之中。

传统作曲;电子音乐作曲

一、传统作曲特点

传统作曲是和现代作曲相对应的,以中世纪至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为主的音乐创作。传统作曲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而是一种创作形式。我们在看待传统作曲时,一方面要把视野放在“传统”上,另一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正视。从这个层面讲,传统作曲具有延伸性和宽泛性。我国著名音乐学家赵晓生教授认为,传统作曲的音高范围、节奏范围和其他因素都没有超出有量记谱法可以解释的范畴。我们在理解传统音乐概念时也可以沿用这种看法。

传统作曲的发展,首先是在中世纪早期。这一时期,多声部音乐成为主流,但在节奏上还有改进之处。欧洲作曲家创造出奥尔加农的复调音乐,高音声部的曲调非常华丽,低音声部相对平缓朴素,这就形成了一组节奏对比。在之后的音乐创作中,音乐家们更加注重旋律和节奏的互相结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传统音乐的创造更加繁盛,对西方音乐影响颇深;其次是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音乐家们对传统音乐做出了很多尝试,如主调音乐、复调音乐等等,并出现了“曲式”这一概念。音乐家们更加注重演奏技巧,开始着手交响乐、协奏曲等题材的音乐写作;再次是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讲求平衡对称风格,小步舞曲诞生,交响乐发展迅速。浪漫主义时期追求独特的音乐结构和简洁的曲式结构,出现了变奏曲和回旋曲等等。

二、电子音乐作曲

电子音乐是作曲家利用电子创作出的音乐的总称。电子音乐一般是在实验室内创作的,风格比较奇幻,与一般概念中的音乐有较大差别。在电子音乐中,“电子”界定了音乐的类型,具体包括电子合成器、音响效果器等等,只要这些设备发出声音,都可以称其为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的发展,首先是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内,磁带录音机具有重要作用。音乐家们把大自然中的声音进行电子加工处理,建立了电子音乐实验室和技术平台,促进了电子音乐产业的萌发;其次是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电子合成器出现,音乐家利用数字音频技术和电子合成器来创作音乐,使电子音乐迎来了计算机音乐时代。在这一阶段内,唱片公司产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次是发展阶段。计算机音乐的发展更加迅猛,音乐家们依靠计算机来创作电子音乐。数字对接转换器的发明,使音响效果更加突出,并很快风靡全世界。直至今天,电子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审美方式,我们对待音乐的视听要求不断发生变化,于是产生了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品,使音乐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

三、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之比较

(一)社会传播

首先是社会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声音记录技术、CD唱片产生,人们从乐谱传播时期进入到电子音乐传播时期,这种传播的新形式给人们的审美造成了极大冲击,传统音乐创作方式下产生的音乐作品逐渐被移出私人空间,其受众和传播范围逐渐受到限制,而电子音乐的受众则逐渐扩大,传播速度也在相应加快。

其次是社会传播的便捷性。电子音乐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容易存储和虚拟性的特点,因此在传播时更加方便,音乐的创造者、聆听者和传播者可以同时享有电子音乐的相关信息。电子音乐是在互联网技术下产生的,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也适用于电子音乐,因此电子音乐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互。传统音乐的传播方式较为固定,许多传统音乐的传播被限制在音乐馆、音乐厅等场所,影响了音乐的传播效率。

再次是社会传播的普及性。电子音乐作品比传统音乐作品更为普及,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电子音乐作品的作曲方式是组织声音,因此它需要更多的声音素材;第二,电子音乐的创作方式更加新颖,可以创造出闻所未闻的声音。因此与传统音乐相比,电子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性更高。

经连续三血管观及冠状切面观综合扫查后发现40例病例中有20例为RAA+LDA+ALSA,占比约50%,因无伴发畸形及染色体检查正常,全部顺利生产,产后进一步检查证实;15例为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占约37%;1例为肺动脉吊带,占比约3%,产后经CTA证实并做手术,4例为双主动脉弓(其中包含1例MRAA被误诊),占比约10%,家属选择终止妊娠,经孕妇及家属同意,由具有资质的病理医师及超声医师尸解,发现其中一例为MRAA右弓优势。检查误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二)教化作用

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在教化作用上具有趋同性。第一,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都能提高聆听者的思想道德修养。音乐具有润物无声的作用,可以扩展欣赏者的精神空间,提升其精神境界;第二,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可以丰富欣赏者的情感体验。音乐在创作之时必然要注入浓重的情感,因此会给听者带来巨大的心灵触动,引发情感共鸣;第三,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能拓展欣赏者的审美能力。音乐创作者将自己对世界的审美情感以音乐的形式记录下来,听众可以在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

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在教化作用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第一,在作品的立意方面,电子音乐具有“审丑”的特性。所谓的审丑,就是把丑上升到美的高度来审视。电子音乐中包含着对社会的抨击、对现实的无奈等内容,而传统音乐的创作内容则相对积极;第二,在声音材料方面,电子音乐的素材更加丰富。与传统音乐相比,电子音乐应用了更多的声音素材;第三,在音响结构方面,电子音乐更能给听众带来新奇感受。

(三)表演形式

传统音乐的表演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音乐表演者要把乐谱转化成音乐的形式,表现创作者的音乐意图,让听众接收到音乐信息;第二,音乐的表演者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可以在还原作品的同时体现自己的审美追求,进行二度创作;第三,传统音乐的表演者需具备娴熟的技术,比如钢琴演奏家必须具备手指快速操作的能力。

电子音乐的表演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表演者在表演时需借用传感器,依靠光感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即可发出音乐;第二,表演者需要在演奏时加上实时效果器,以创造出较好的现场效果,增强表演的娱乐性;第三,演奏者可以加上预置的电子音乐,把预置音乐放在CD或多媒体存储器中,在演出时进行播放。

四、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创作技法之比较

(一)创作来源

电子音乐的创作来源分为三个:第一是以乐声为主的音乐素材,这种素材的使用遵循了音乐的一般创作原则;第二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乐音素材和噪音素材;第三是通过电子合成器等电子设备调制成的声音素材。

传统音乐的创作来源分为三个:第一是依靠乐器演奏发出的乐音,这种声音是最为普遍的传统音乐创作素材;第二是非常规演奏形成的噪音;第三是有限范围的演奏者发出的声音。

(二)创作方式

电子音乐创作的组织方式是一种“非线性”方式,通过对音色进行采样,对声音素材进行加工和分裂变形,使听觉上的音乐创作视觉化。从某种角度看,音乐创作和绘画创作具有相似之处,都需要对创作的各个要素进行拼接和变形处理。电子音乐的这种创作方式打破了时间的局限,可以实现音乐的立体化和多元化。

传统音乐创作的组织方式是一种“线性”方式,通过节拍的线性连接成为具体节奏,然后再以声音的高度变化构成旋律。音乐家在进行传统音乐创作时,需要综合考量音与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调式体系,然后再进行和声,形成纵向的多声部运动,把乐器的音色和各个声部结合起来。

(三)创作手法

首先,电子音乐的创作手法为音乐创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以往的音乐创作中,音乐家关注更多的是调性,但是在电子音乐中,创作者关注更多的是音色。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音乐的创作方式对音乐作品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音乐创作者首先应用了一些音乐参数,结合作品的音响特征对这些参数进行排列组合。音响材料中的音乐参数维持着最本真的结构形态,可以形成可视化和直观性的音乐形式。创作者在电子音乐中渗透自己的音乐主题,随意规定作品的展开位置和收拢方式,使作品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其次,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集中表现在节奏、和声、旋律、复调等要素上。在分析作品的创作手法时,可通过对乐谱的观察来研究其基本形态。与电子音乐相比,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更多地应用了“四大件”理论,体现出一种逻辑性、体系性和功能性。传统音乐在创作一首作品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是记下旋律,第二是进行编配,第三是进行和声和选择乐器。整个创作过程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大量的时间精力。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变化,电子音乐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满足了人们对音乐的审美需求。电子音乐作曲是对传统作曲的突破,拓展了音乐家的思维,对音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杨磊.浅析电子音乐表演形式以及音乐与其结合的关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2).

[2]程多佳.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音乐中的运用[J].艺海,2012(04).

[3]陶捷.九宫格中的牡丹亭与美国当代音乐——塞克·勃朗宁算法作曲作品《丝乐王朝—为小提琴,二胡及古筝而作》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1).

[4]李树平.从音色采样技术的进步谈实用计算机音乐的发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5]李嘉.电子音乐创作思维在声学乐器中的实现特征——从具有电子音乐工作经验的作曲家谈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6]庄曜.数字时代新技术媒体对音乐创作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02).

[7]李鹏云.刘健音乐创作中的电子音乐思维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4).

[8]徐孟东.逆行对位与逆行模仿及相关问题研究[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4).

[9]李鹏云.佤族音画——《黑珍珠》音响组织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02).

J614

A

1007-0125(2017)09-0060-02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作曲音乐创作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George Gershwin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