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人物”在昆曲舞台上的作用
——我演昆曲《桃花扇》之杨龙友角色体会

2017-11-16周鑫

剧影月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桃花扇公子小人物

■周鑫

“小人物”在昆曲舞台上的作用
——我演昆曲《桃花扇》之杨龙友角色体会

■周鑫

2006年,田沁鑫导演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四代青年演员排演了昆曲新编大戏《1699·桃花扇》,机缘巧合之下,我出演杨龙友这一角色。其后,我的同学赵于涛于2014年举办第五个个人专场,跟张弘老师提出,想要捏一折阮大铖的戏——《侦戏》,张老师欣然答应,我又与赵于涛、钱伟三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捏出《侦戏》,我仍然饰演杨龙友这一角色。2015年,我的同门师兄施夏明向我的老师石小梅先生学习了传承版《桃花扇》,的杨龙友一角色仍由我出演。一直到2016年,桃花扇剧组于大理封闭排戏,由张弘老师挖掘整理,石小梅老师与赵坚老师担任说戏人,新捏折子戏《寄扇》,我又一次在其中饰演杨龙友的角色。一路下来,有人开玩笑,说我成了“杨龙友”专业户。

2017年,时值传承版《桃花扇》30周年之际,由“春风上巳天”团队策划、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出演,启动了“一戏两看《桃花扇》”七城八站全国巡演,以“全本”VS“选场”的形式连演两天,我出演《侦戏》、《寄扇》两折中的杨龙友一角,因此,对这一人物角色有了更细致、更深入的认知。

按照传统,杨龙友这一角色当由老生应工,因此初排《1699·桃花扇》的时候,杨龙友这一角色并非由我出演,而是我的同学,工老生的王子瑜出演。后因人物角色的行当调整,王子瑜被调为剧中苏昆生的扮演者,而当时我们这一辈刚出戏校的小年轻里面,行当不齐,没有合适的老生能够出演杨龙友,于是导演选中了我。那么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工小生的,出演杨龙友该以什么家门应工?

几经思考与讨论之后,我们看到了以大官生应工杨龙友的可能性——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讲,杨龙友是当过官的;其次,从年龄上看,杨龙友比侯方域大不了几岁,因此我们认为,杨龙友以大官生应工是可行的。而事实上,从演出效果而言,当初的《1699·桃花扇》到传承版《桃花扇》全本,再到今年(2017年)首次亮相的《桃花扇》折子戏选场,杨龙友这一角色以大官生应工,都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杨龙友这一人物形象,也因此更具文人的风流气质,更符合那个为李香君点染桃花扇的文人雅士形象。

不论是在《1699桃花扇》中,还是传承版《桃花扇》里,亦或是折子戏《桃花扇侦戏》、《桃花扇寄扇》中,杨龙友都是绝对的“小人物”。但这个“小人物”不论在哪一个版本的《桃花扇》中,又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全本《桃花扇》中,可以说,杨龙友像如针线一般串起了整个《桃花扇》的故事。

《却奁》是杨龙友在全本《桃花扇》中的第一次出场,此时,他受阮大铖之托,借为侯方域出妆奁酒席梳拢香君一事,欲从中调和阮大铖与复社公子之间的矛盾。不想香君高洁,言辞谢绝,杨龙友只得悻悻而归,所谓“多情反被无情恼,旧仇未解新恨添”。香君却奁之举乃是整部桃花扇“离合之情”一线的关键节点,而杨龙友作为矛盾双方的调解人,是这一关键时刻的见证人。此后,他又先后见证了阮大铖设局、贞娘代嫁、香君骂筵、史可法沉江……在整部全本《桃花扇》中,如果没有杨龙友在期间“穿针引线”,从旁见证,很多剧情便无法推进,这是杨龙友作为一个小角色,在整体故事情节、剧本结构上的必不可少。

《桃花扇侦戏》是以阮大铖为主角的一出折子戏,它将全本大戏中受限于演出时长而只能寥寥数笔一带而过的阮大铖形象丰富起来,交代了《桃花扇》中非常重要的一折戏《却奁》的前因。讲的是阮大铖将自己所著的《燕子笺》传奇和家班一并借与士林赏演,并遣家院吉利前去侦窥众人品评。往来之间,跌宕喜怒,方之若亏人品,谈何文品,不过是徒惹嗤笑、自取其辱而已。

在这一折戏中,杨龙友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不可或缺。编剧张弘老师曾指出:昆曲折子戏重在“情”与“趣”。《侦戏》正是这样一折充满“情”与“趣”,值得反复品味、欣赏的戏。杨龙友在其中主要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杨龙友出场,借由其表演和唱念,勾勒出整个阮宅的陈设布置,“看花木山石位置不俗,定是华亭张南垣的手笔了”、“花林疏落石斑斓,收入倪黄画眼”“咏怀堂,孟津王铎书,写的有力量”。一方面通过杨龙友的品评,点明阮大铖品味不俗,颇通风雅,与前面阮大铖的自述“词章才子,科第名家“呼应,从侧面强化了阮大铖的才学;另一方面,也正因有了杨龙友这样的品评,表明杨龙友自身亦是风雅之士,二人相交甚好:“彼之曲词,我之书画,两家绝技,一代传人。”可见二人在才学上是彼此钦慕、彼此欣赏的。接下来“看一片红砖铺地,此乃顾曲之所了”、“草堂图里乌巾岸,好指点银筝红板”又恰好印证了阮大铖“点戏名家”的身份。

第二,阮大铖将戏与家班借与复社公子后,派家院吉利前去侦视,往来之间,吉利有三次回报。杨龙友在此时前来探访阮大铖,成为吉利三次通报的旁见者,像一面放大镜,将阮大铖的得意、失意以至于懊恼、愤懑等原本细微的情绪变化放大,使其更加耐人寻味。

吉利第一次回报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阮大铖急切想知道复社公子对自己的评价,又碍于杨龙友在旁,不好意思表露得太过直白,所以赵于涛(阮大铖的饰演者)怯怯地偷瞄了一眼杨龙友,稍作停顿,但又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转头还是向吉利问到:“那班公子们怎么样来”。这一处很小的细节,正说明了杨龙友在整折戏中的重要作用——他是阮大铖所有情绪起伏的一面镜子,有了杨龙友,阮大铖的得意与失意都愈发被放大,愈发地耐人寻味。

当吉利答到:“几位公子看仔老爷格新戏《燕子笺》是大加称赞”,“点头听、击节赏、停杯看“时,阮大铖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杨龙友作为友人,也是为阮大铖感到高兴的。及至第二次回报,吉利又将复社公子们的赞美之词一一说与阮大铖听时,阮大铖的得意之情则几至忘形。此间,杨龙友通过细微的程式表演,与吉利一起将阮大铖捧到一个最高点。待到吉利第三次回报时,阮大铖已然忘形,吉利欲言又止,阮大铖浑然不觉,当吉利转述了复社公子们的痛骂之时,也正是因为杨龙友的在场、因为此前阮大铖自己在杨龙友面前所表现出的洋洋得意,此时才让阮大铖更加觉得没面子、更加懊恼、愤懑。

在这一段戏中,杨龙友这个人物的表演更多在于“隐”,既要带戏,又不能搅戏,要掌握好表演的度。

第三,被复社公子痛骂之后,阮大铖向杨龙友诉说自己的苦闷,整折戏来到一个关键点:杨龙友给阮大铖想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办法——让阮大铖出资帮衬,帮自己的另一个朋友侯方域梳拢秦淮名妓李香君,一方面成侯方域、李香君两情相悦之美,另一方面让阮大铖借此结交侯方域,以便侯方域从中调和阮大铖与复社公子间的矛盾,由此引出了《桃花扇》全剧。

杨龙友在整个《桃花扇》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别人“出主意”,在各组人物矛盾中间“调和”,提议阮大铖赠送妆奁酒席的人是他、提议贞娘代嫁的人是他、香君守楼劝其重开妆楼的还是他。在杨龙友心中,阮大铖也好、侯方域也罢,李香君也好、李贞丽也罢,这些人物都是他的朋友,他的提议都是真诚的。在表演的过程中,切记不能漏出奸邪之态,眼神上不能有太多旁视。

以上是我在演绎杨龙友这一角色中的一点体会。其实,在昆曲舞台上,像杨龙友这样的“小人物”还有很多,他们可能并不起眼,但又必不可少,他们需要在一些关键的时刻说出一些关键的台词,构成整个剧情的起承转合,增加整出戏的意趣。也因此,我深刻地体会到,在舞台上任何一个角色都不容小觑,再不起眼的小角色也不能懈怠,也要用心琢磨方能演绎得当,赋予小人物在舞台上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桃花扇公子小人物
一片相思书不成,桃花扇底系飘零
——对孔尚任《桃花扇》中道具“桃花扇”运用的解读
弟子规
弟子规
五公子抢位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
小人物
大人物和小人物
台湾风云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