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电影跨国际传播的思考
——以影片《天将雄师》为例

2017-11-16赵娜

剧影月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伦理文化

■赵娜

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电影跨国际传播的思考
——以影片《天将雄师》为例

■赵娜

“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给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平台,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中国电影必须走出去实现跨国际传播,但在传播过程中我们要正视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与隔阂。在这个认知前提下,综合电影跨国际传播中存在的各种因素,本文以影像表达为切入点,以国际影片审美需求为参照,以跨国际传播理论作为工具,对中国电影的跨国际传播现象进行几方面思考和分析。

一带一路 跨国际 中国电影 《天降雄师》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目的在于与中国有关的国家建立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经济,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走出去”更多了些机遇和平台,但在跨国际传播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隔阂所带来的挑战和冲击需要及时恰当处理。本文意在综合电影跨国际传播中的各种因素,以在国际上得到良好传播的电影《天降雄狮》为例,以影像表达为切入点,以国际影片审美需求为参照,以跨国际传播理论作为工具,对中国电影的跨国际传播现象进行几方面思考与分析,以期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得到更好的传播提供建议。

一、《天将雄师》用影像传递中华民族精神,实现民族精神交流

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互动现象。跨文化传播即指任何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的信息传播过程。电影独特之处恰在于它能克服语言障碍,而通过直观的方式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进而成功的传播文化理念[1]。在“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背景下,电影《天将雄狮》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以中国古代西汉为时代背景,以探寻神秘骊靬为主线,讲述了由成龙饰演的西域护府大都护霍安以维护丝路的安定和平为已任,与一支进入中国境内的神秘罗马军团意外相遇的故事。为了真实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风景,电影剧组在敦煌沙漠戈壁的恶劣环境中工作了两个月,并跋涉4000多公里在横店、阿塞克等地实地取景,最大程度地还原当时西域的场景。整部影片在表层意义上传递给观众的是成龙饰演的霍安为维护丝路的安定和平而竭尽所能。究其深层涵义更多的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电影制作借用被虚化了的中国与罗马这两大文明古国的文化背景,巧妙地将好莱坞一线明星和世界顶级制作团队凝聚在一起。影片兼顾了中西方不同受众人群的欣赏习惯,将宏大的场面和精彩的打斗结合在一起,并在叙事上传递出世界人民共同的渴望和平、化敌为友的民族精神,也展示出强权之上人类共通的人性和人情。《天将雄师》在2015年2月19日中国大陆上映,挤入中国的贺岁档,拿下了超过6亿票房,也得到了很好的口碑。该片还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商业巨制。此外,《天将雄师》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中国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在一片好评声中更赢得阿联酋、泰国同档期电影的票房冠军。可见在电影的传播过程中,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更实现了民族精神的交流。

二、《天将雄师》中民族元素大放光彩,为影片贴上国际性标签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各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2]。前面也有提到影片为了真实再现丝路的风貌在敦煌拍摄了两个月并辗转多地取景,为我们展现了博大深沉、内蕴着顽强生命力的祖国山川大漠。而在影片中也有许多体现了民族特色的地方,影片一开始的背景介绍中就有说道:公元前四十八年大汉丝路边境,三十六族为了生存,弱肉强食,互相残杀,紧接着影片画面就出现了白戎族和匈安族在大漠里两军对垒的的画面,说着各自的语言,穿着极具各自民族特色的服装,发型装束也体现了民族特色、异域风情。三十六族有着各自鲜明的标志,影片内容虽有虚构,但里面出现的民族在现今都有追溯,影片很好的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自古以来民族多样性的特色。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指出:“在围绕着‘一带一路’的宏伟目标下,在银幕上不仅要在国内,还要到国际上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历史积淀,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国人的故事。”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国际化与民族化并不是完全处于对立的状态,因为国际化往往离不开民族化的特有魅力,可以说适度的民族化是国际化的一种必然要求。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国人的故事,中国文化元素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实施跨文化传播、迈向全球化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影片实地取景,精心制作的影像突出了厚重的中国历史和壮丽的自然风光,电影里出现的各个民族,古代时期的建筑,包括同时期罗马士兵的装束,都是剧组通过查阅古籍最大真实复原出来的。这些制作都保留了西汉时期西域和古罗马的神韵,又将充满异域色彩的情调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可以说这为影片在国际上得到良好的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天将雄师》关注民族和谐,降低文化折扣

跨文化输出中有个“文化折扣”的问题,中国电影市场虽然发展快、市场大,但在国际跨文化中还存在着诸如“水土不服”等问题,这也是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市场份额上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3]。通过“一带一路”的提出,利用世界各国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关注所带来的绝好机遇,必须把文化品质提升上去,将最大限度降低电影的“文化折扣”[4]。《天将雄师》此次摒弃了以往发行海外的影片阴暗基调、狭隘主题的弊病。从弘扬民族和谐共存为切入点,记录下古西域民族和古罗马人是如何在共同修建城墙时实现多民族和平共处的,关注的是人类共通的渴望和平、没有杀戮的宏大题材,赞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共处的人类普适价值,这种理念使国外观众更易于接受中国的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形成对中国文化较为正确的认知。

但是细推这部电影,与影片的巨大投入、强明星阵容、豪华制作相比较,《天将雄师》中的宏观家国伦理则主要体现在个人略显渺小的友情、爱情上。很明显,影片想要传递的是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全人类向往和谐的理念,然而它却将这一关乎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寄托在几个意外相遇的人物身上,影片中守护雁门关是这一宏大叙事重要体现的地方,其中却还夹杂着匈安族公主对霍安的爱慕追随、罗马小王子病危、卢魁斯与霍安共患难的友情、霍安和秀清的男女情爱等这样一些个人琐事上。但这些个人琐事和守护雁门关一起,同时发生在这个联通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也本应造福沿途各国各家的丝绸之路上。最后,在一个个“小家”从幸福快乐到破败互相残杀的悲剧性转折中(霍安一家、卢魁斯一家和提比斯一家),电影借能够引发个人伦理感觉的自由叙事转而过渡到一种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上。不得不说影片的成功与此叙事策略的成功是分不开的:电影中一些自由的个性伦理,比如影片中的大反派提比斯对权力的不择手段、匈安公主冷月对霍安的爱慕之情等等,都为影片中想要传达的,忠诚于国家、妻子,坚守事业尊重秩序等理性伦理的构建做出了牺牲。最后,在自由叙事伦理带领下的合乎情理的个人体验倒在了理性伦理的强大格局面前。但是,具体而生动的个人自由伦理并不是卑微的屈从于生硬而抽象的理性伦理,但理性伦理毕竟是一些经得起历史和时代考验的理则,理性伦理自然是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的,更符合普罗大众的价值观,在很多情况下,理性伦理还必须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应该具备的。叙事伦理可以千姿百态,但理性伦理中都会有一些永远不变坚不可摧的东西,它可能不会细微到每一个人的命运,但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最后都会在它定下的规矩之中。尽管如此,电影《天将雄师》还是通过建立在人类共通的人性和人情之上的叙事伦理,把影片在跨国传播过程中很难防止的文化折扣降到了最低,从而实现了电影的理性伦理诉求。

四、《天将雄师》在具有跨国思维的基础下,加强电影叙事伦理能力

通过《天将雄师》我们可以得知,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各国电影要想实现一个很好的跨国际传播,在具有跨国思维的前提下,还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一种具有跨国思维的电影叙事伦理取向和电影叙事伦理能力。电影叙事伦理,是指电影叙事者在讲故事这一叙事行为中所伴随的伦理性,电影是叙事,因而它总归也是一次实践性的伦理建构,然而它却不止于重复之前以别的形态存在的故事中闪烁其间的伦理感觉,这其中必然关乎电影叙述者对先在故事和其包蕴的伦理感觉的选择和呈现[5]。往具体说,就是电影叙事者选择讲哪一段故事,又决定提取暗含其中的哪种伦理观念或通过改编和镜语展示等诸多可被电影叙事借用的行为活动更赋予其新的伦理意义。例如《天将雄师》的造型设计,同时也是编剧和导演的美术总监李仁港在人物造型的盔甲、服装设计上,既体现了东方独有的具有历史时代气息的纹样和色彩等元素,又加入了西方现代审美当中注重线条与质感的审美理念。此外,为了在电影中最大真实的重现出“雁门关”的风采,导演李仁港不吝啬钱财,不是单纯的采用时下流行的CG动画技术而是选择搭建真实的雁门关实景。因为剧情需要的雁门关实景并没有在影片拍摄前就完全搭建成型。影片中,最能体现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的事件是在霍安带领下的西域各族与在卢魁斯带领下的罗马士兵合力修复雁门关的这场大团结的戏中,影片配着极具异域情调和欢快节奏的音乐,通过不断的切换画面、变换角度景别、交替时空蒙太奇等一些熟练的镜像语言,巧妙的把现代西方科学中特有的三角板和长扁担等与古老的中国风情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谐地融和在一起。此时,在西域各族与罗马士兵的齐心协力下雁门关逐渐修建完成,霍安和卢魁斯之间的友情也越来越深厚,修建雁门关的片刻休息中有成龙带领的“成家班”与古罗马练兵术比武切磋的情节和罗马士兵们高唱英文歌曲想念罗马家园的场景,此时人类情感的相通渴望和平共处的叙事伦理得以很好的展现。当然,电影中一些超大远景的呈现和一些特殊氛围的营造,仍然需要借助国际先进的数字技术与特效。此外,该片还加入了IMAX、3D等商业大片元素,尽可能地去满足国外观众对中国功夫的期待。显然,这种与国际接轨的跨国思维,也有效地促成了影片的核心伦理价值在运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同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同年上映刷新中国票房纪录的《捉妖记》。

电影作为跨国际传播的媒介,显然对于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好的诠释功能,也正是在影片的传播过程中能很好地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民族精神从而实现与世界人民的交流传播,这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通过电影的跨国际传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这又将有助于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领域进一步得到传播和发展,逐步提高我国的国家软实力。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摘自“丝绸之路”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338910-5574351.html.

[3]周菁.论中外合拍电影的发展与跨文化传播[J].电影评介,2013(12):23-26.

[4]张成.中国电影如何在“一带一路”上跨文化传播?[N].中国艺术报,2016-11-11(004).

[5]刘晓希.“一带一路”:中国电影发展的新机遇与新使命[J].当代文坛,2015(6):101-104.

猜你喜欢

伦理文化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谁远谁近?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他者与自我重构:劳伦斯《羽蛇》中的伦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