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片《推销员之死》看小人物生存困境
2017-11-16刘爱花
刘爱花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影片《推销员之死》改编自米勒的同名戏剧,由沃尔克·施隆多夫执导。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名63岁的旅行推销员威利·罗门,威利从年轻时便有一个梦想,即希望通过自己敢于拼搏的勇气和不懈努力,获取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成功,做一名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的商人,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但影片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位失败的推销员,他步履蹒跚,疲惫不堪,事业不顺,家庭失和,精神失措,人们看到的是一位处于困境中的老者。本文拟通过分析威利·罗门这一典型人物来探究小人物的生存困境。
一、威利的困境
电影刚开始所展现的画面是一位踽踽独行、拎着两只笨重行李箱的老者,是一位面临各种困境的旅行推销员,这种困境来源于现实与理想的差异,来源于主人公的心理落差。
(一)事业困境
作为一名旅行推销员,威利·罗门的工作职责就是推销自己的商品,从事该工作36年的他本应该积累了很多商业人脉,本应该混得风生水起,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威利早年的销售业绩并没有他嘴里所吹嘘的那样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随着年岁的增长,威利的销售业绩更是每况愈下,甚至是一天或一周也卖不出一件商品,他的事业就像他的生命走到暮年一样陷入谷底。
(二)家庭困境
威利的家庭情况是简单而复杂的。威利是一家之主,有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大儿子毕夫34岁了,仍旧没有稳定的工作,更没有收入,像一只寄生虫,加入了啃老族的行列。所以,威利对毕夫总是充满了蔑视,这让父子对对方都很不满。威利的另一个儿子海波也不成器,是一个习惯玩弄女人的浪荡子。威利认为年轻人应该尝试不同的工作,应该出去赚钱,而不是无所事事,所以对这两个儿子失望至极。但威利也很幸运,有一位爱他如命、为了家庭操劳尽力,奴仆式的妻子琳达。妻子本来对儿子特别宽容,但毕夫却意外地撞见自己的父亲与情人约会,直到父子反目,拳脚相向,使得琳达在儿子与丈夫之间做出了一次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站在她爱的丈夫这一边,逼着自己的儿子离家谋生。至此,家庭几近分崩离析。
(三)生存困境
对威利来说,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他面临各种压力,曾多次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他面临的这种生存困境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压力。威利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的工资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然而他的工作又没有任何起色,连自己的保险费都没办法按时支付,只能靠向自己的好朋友查理借钱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其次是身心不自由。威利从新英格兰辗转到纽约,要适应这个“世界最大的国家”的较大城市并不是特别容易,而且根本没有归属感,他认为自己不属于这个城市。
二、悲剧缘由
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悲剧主人公要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保护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威利面临各种压力,努力抗争却最后选择死亡,是其个人悲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人的悲剧类型概括为四种,即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历史悲剧。威利家庭的悲剧到底应该由谁负责?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一)性格悲剧
郭敏(2008)曾指出,威利的悲剧不是因为社会压迫和摧残而导致的社会悲剧,而是由于性格弱点造成的性格悲剧。我们并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但也同样认为性格弱点是造成威利悲剧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错误的事业选择。威利认为“售物是最伟大的职业”,但他并不一定适合这一行业,因为他的销售能力并不高。如果威利真的如他自己所说是位优秀的推销员,不可能因为自己年老就销售不出任何东西。一份不太适合自己的事业直接影响了自己的收入,这应该是悲剧的直接原因。其次是自以为是的想法。威利不是一位优秀的父亲,他毁掉了毕夫的前半生,让其失去考入大学的机会。毕夫又发现父亲背叛了母亲,这使得他放弃了自己踢足球的爱好,从一个幽默、自信的足球员蜕变为一个抑郁的、充满仇恨的无业青年。威利做事不担心事情的后果。他怂恿毕夫去偷建筑用材,又让他去拿奥利弗的球和自来水笔,这使得毕夫失去了创业的机会。威利直接影响了毕夫的一生。再次,是自尊心强。威利的性格是有缺陷的,其虚荣心特别强,生活的重压迫使他每周要向自己唯一的朋友查理借50美元来维持生计,但却拒绝查理为他提供的一份每星期有50美元收入的稳定工作。
(二)社会悲剧
范宏宇(2013)认为,威利的悲剧来源于他的个性和社会力量。我们同样认为威利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这其中主要是美国梦的影响。他看到哥哥和朋友在美国变得富有,于是也坚信自己一定能通过自己建立的人脉,通过销售赚取财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他却卖不出一件商品,只能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还有就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以能力为第一重的社会里,威利老主雇的儿子、新老板何尔德却认为生意就是生意,不能讲究关系,毫不留情地辞掉了威利。威利投机取巧的想法在这种社会中碰壁是必然的。
三、困境中的挣扎
影片并不是直线叙述,而是分两个维度:一是叙述威利一家的现实困境,二是威利的回忆和幻想。威利身心不自由,却也在现实和精神两方面做出了挣扎,尽管这种挣扎在时代浪潮面前不堪一击。威利在现实中为了生计做出了挣扎和努力,这种挣扎在其精神领域体现得更加明显:一是回忆自己的父亲和小时候的生活,回忆自己儿时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画面。这只能说明威利现在的家庭生活并不如意。二是与情人幽会。威利找了情人,是在寻求爱情安慰。家里的妻子加重了他在事业上的挫败感,而妻子又对威利寄予厚望,这给威利施加了无形的压力。三是回忆或幻想自己的哥哥。他的哥哥是实践美国梦的典范,曾经实现了威利的所有愿望,满足了威利所有的幻想。威利在疲惫之时,总是幻想哥哥以期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做成某事。从威利的精神挣扎中可以看出,威利在使用“精神胜利法”,这反而使他精神更加错乱。
四、结 语
旅行推销员威利是美国社会中的普通人,他经过了拼命努力挣扎,最后以撞死来为儿子获得保险金,希望儿子完成自己未竟之志,这是巨大的悲哀。这种悲剧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威利个人性格上有很多弱点,如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尊心强等;同时也有社会因素,威利是美国梦实现过程中小人物的代表,正如张玉书(1995)所言:“资本主义所有的矛盾归结为现实和梦幻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人类生存也便成了最大的悲剧:理想虽然美好,却经不住现实的冲击;安于现状,对现实妥协的人只能是行尸走肉,但总想把理想转变为现实的人只能是悲剧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