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荒野电影的多元主题解读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盖瑞格拉斯荒野

张 健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人类诞生于荒野并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逐渐改造、远离荒野,最终获得舒适宜居的活动环境。但荒野始终以其特有的物产意义与审美意义吸引着人类的眼球,人类依然要与荒野产生各类交流,甚至荒野启发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的思考。早在启蒙时代,卢梭就提出了用“回归自然”来让人类获得灵魂的栖息地。在艺术作品中,荒野的身影也并未远去。美国电影中不乏涉及荒野生存经历的作品,其中不仅所展现的荒野景象各不相同,所蕴含的主题也是丰富多元的。部分优秀之作,其经典之处并不在于各类荒野奇观的展现,而是在于主创寄寓其中的思想具有多角度解读的价值。

一、探求精神出路的传奇主题

荒野是远离文明社会的环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荒无人烟并保留着属于自然的奇异景物。当电影预设人置身于荒野之中时,就等于提供给观众一种异类的、陌生的生存方式。早年的罗伯特·J·弗拉哈迪的《路易斯安娜州的故事》(LouisianaStory,1948)中,荒野就被与主人公的少年回忆紧密结合起来,观众所看到的是一个被回忆过滤以后的神奇而美妙的荒野。荒野给电影中生于斯长于斯的少年带来了悲伤与欢乐。如少年可以于茂密的芦苇丛中划船,看垂杨与榕树;又如在荒野中,他结识了一只小浣熊,并经常一起嬉戏玩耍,当鳄鱼吃掉了浣熊之后,少年立志为自己的小伙伴报仇。少年与鳄鱼的搏斗固然惊心动魄,但电影最后仍然以少年的胜利告终。全片尽管为黑白色调,但依然可以看出所展现出的荒野风光美如仙境,电影借助这种美景来传达出一种自然主义思想。

在一部分荒野电影中,荒野并不仅意味着某种美好、奇特的风景,而且意味着一种映衬了生命理想或意义的存在。例如,在格斯·范·桑特极具争议的,令观众如坐针毡的《盖瑞》(Gerry,2002)中,电影使用了不到50个镜头表现了两个名叫盖瑞的年轻人的一段生命苦旅。两人最初出现在荒原的公路上,他们开车行驶过漫无边际的高山和荒原,又停下车开始了步行。电影没有给出悬念(除了主人公下车似乎在寻找的对象,但电影最终也没有交代两人下车的动机)和情节,而只是关注冗长、乏味的行走本身。在行走中,他们也一度欣赏到了沙漠的美景,然而沙漠中变化的景物导致两个盖瑞最终失去了返回汽车的方向而在风沙中迷失。在飞沙走石、日升日落中,两个盖瑞变得极为渺小。其中一个较为脆弱,哭泣的盖瑞甚至已经产生了幻觉,看到了海市蜃楼。最终两个人都耗尽了体力,其中一个盖瑞对另外一个说了“我要死了”。而未曾哭泣的盖瑞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了汽车并挣扎起来拦下汽车从而得到了生存的机会。电影以这样“大音希声”的方式来表现出生命苦旅的没有尽头,而行走有时是为了某种理想,有时只沦为一种本能。

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类也越来越感到压力的深重和人情的冷漠。这个时候,荒野就提供了另一种脱离复杂人际关系以及责任义务的场所,迎合人类有一个安静、空灵、旷远的空间进行冥思、自悟的需要。从某种角度来说,在这一主题下的荒野并不完全与现实世界中的荒野重合,它更是一种具有寓意,满足人类“皈依自然”或接受自然启迪遐想的意象。例如,在让-马克·瓦雷的《涉足荒野》(Wild,2014)中,女主人公深入荒野的原因被电影以闪回镜头交代得比较清楚:婚姻破裂、流产和母亲去世让切丽尔一度沉迷毒品和滥交,她产生了投身自然以进行自我救赎的念头。而切丽尔最后也确实在这次旅行中实现了自己的重生。在电影中,切丽尔本人是一个毫无远足经验的人,不会搭帐篷,带错了鞋子和燃料,还带了12个避孕套等在荒郊野外几乎用不上的东西,然而她奇迹般地背着巨大的背囊战胜了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也战胜了自己的痛苦回忆,使自己由内而外地脱胎换骨。

从广义上来说,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ofPi,2012)也属于这一类荒野电影。只是电影中主人公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海上与风浪搏击,与传统荒野电影的背景往往在莽原、森林等不一样。但是电影依然属于荒野电影,首先,电影表现的是文明与野蛮、理性与兽性(派和老虎之间的对峙)之间的较量。尽管老虎有可能并非实体,但是派的漂流经历却是真实的。其次,派在海上漂流以及在海岛上生存期间,都面临着生存资源荒芜的情况,为了尽可能地维持生存,派尽可能地利用了所有自然赋予的物资;最后,派在苦苦求生期间,也从大自然中获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未知经验,如原来信仰多种宗教,同时又信仰科学的派在生存遇到困难时质疑了神,但又在危机中重塑了强大的内心,最终摆脱了没有怜悯之情的兽性,脱离双重意义上的苦海。

二、歌颂人类力量的励志主题

励志主题也是荒野电影常见的主题。这一类主题对于正处于精神迷茫、信念模糊、生活动力不足或面临人生价值信仰危机者而言,有着较强的鼓励提振作用。如果说,在前述电影中,荒野被理想化为某种与繁华而虚伪的都市保持距离的,能够给人以正面力量的野外自然,那么在主要表现励志主题的荒野电影中,荒野则更偏向于一片令人生畏的、与人处于对立面的不毛之地。在前者中,现代文明是作为诸多弊病的拥有者进行呈现的,当人们远离现代文明后,反而能获得一种生命的鲜活。而在后者中,主人公正是因为离开了现代文明而陷入困境或绝境,其生命力不仅没有得到释放,反而受到压抑与威胁。正是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对抗中,人类力量得到彰显与歌颂。

罗伯特·泽米吉斯的《荒岛余生》(CastAway,2000)就是这样的一曲人类本质力量的赞歌。这部电影在沿袭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大体框架的同时又抛弃了其原有的殖民色彩,将故事简化为纯粹的天人之战。系统工程师查克在空难后困于小岛,随后他用自己的知识和小岛上的资源(包括各种快递)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最终回归了文明社会。在电影中,查克有一个始终没有拆开的包裹,之所以没有拆开是因为上面有一对天使翅膀,查克最后离岛时还将这个包裹带走了。这意味着给查克带来活下去希望的正是人类的文明社会。

在这一类电影中,各类荒野元素基本上都是服务于励志主题的,或营造整体的励志氛围,或铺垫观众的励志情绪,或强化情节的励志效果。例如,在丹尼·博伊尔的《127小时》(127Hours,2010)中,主人公阿伦·拉斯顿在犹他州攀岩时不慎坠崖,右臂被石头压住。拉斯顿在没吃没喝的情况下靠喝尿、吃自己的隐形眼镜等坚持了五天,为了不让自己精神崩溃他还对着自己的摄像头自说自话。最终在知道无人救援的情况后,拉斯顿决定断臂自救,他前后被困达127小时。在电影中,烈日、风等都意味着对拉斯顿的折磨。在拉斯顿摇摇晃晃走出山谷后,他看到一汪极脏的水,但是顾不得卫生而冲过去狂饮,这些都展现了他遭遇的艰苦与超人的毅力。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科技以及对本质力量的认识也在进步,这也就导致了荒野电影与科幻类型片出现了渗透,由盖瑞罗斯、弗朗西斯·劳伦斯等人拍摄的《饥饿游戏》(TheHungerGames)系列电影便是其中一例,在电影中,主人公凯特尼斯面临着三重意义上的“敌人”:一为恶劣的自然界,二为参加饥饿游戏的对手,三则是将这些少年男女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统治者。电影中凯特尼斯晚上在树上睡觉等行为正是她野外生存经验丰富的表现。在此不再赘述。

三、追问历史真相的反思主题

部分荒野电影则包含了对历史进行反思的主题。如前所述,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远离荒野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类既与自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对抗,也与同类不断发生冲突。荒野在人类的诸多文化作品(如各类民间故事、小说、绘画、歌谣等)中逐渐形成了某种固定角色,如《圣经》中摩西带领犹太民族穿越荒野和红海,最终抵达上帝应许之地的传说等,荒野往往被与邪恶混乱、缺乏道德等概念相联系,随着这种角色的深入人心,人们又开始对其形成背后的历史进行反思,并将这种反思反映在电影中。

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便是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荒野猎人》(TheRevenant,2015)。电影的时代背景为19世纪著名的“西进运动”时期,当北美腹地数万公里的荒野在明面上呈现为已广为人知的“文明(白人)战胜野蛮(印第安人)”的空间时,电影则关注于这段历史的暗线。在电影中,以格拉斯为代表的白人被置于孤立的位置,面对大批拥有羽箭尖矛的印第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要为生存、复仇而奋斗,甚至还要介入与印第安人的贸易中。格拉斯在电影中的仇恨是双重的:一是菲茨杰拉德这个一体对他的杀子和抛弃之仇,二则是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戮之仇。格拉斯曾经娶了印第安波尼族的姑娘为妻子,自己也融入了当地族群,不料在白人的入侵下,整个家园被焚毁殆尽,妻子也丧生了。奄奄一息于冰天雪地的格拉斯历经了诸多非人折磨,他吃活鱼和生牛肝,泅渡冰河,为了保暖而睡在死马血淋淋的腹中,最终手刃菲茨杰拉德。在电影中,曾经对格拉斯施以援手的印第安人被莫名其妙地吊死,白人猎人队长原想用法律解决问题结果也被打死。电影以格拉斯的荒野生存故事试图给出另外一种历史真相:在粗犷荒凉的土地上,实际上并不是文明战胜野蛮,而是一种野蛮战胜了另一种野蛮。人类依然有可能重归蒙昧。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荒野电影所拥有的主题并不仅仅限于以上三种,环保主题也是美国荒野电影主题的一个重要维度,只是环保主题更多地出现在纪录片中。如曾经获得独立精神奖的沃纳·赫尔佐格的《灰熊人》(GrizzlyMan,2005),整部电影的素材几乎全部来自于动物保护主义者蒂莫西·崔德威尔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长达四年保护当地野生灰熊时拍摄的镜头,以及赫尔佐格在崔德威尔死后对其路线的探寻和对其家人朋友的采访。而必须指出的,电影的意义在于,它并不仅仅是作为崔德威尔的作品,宣传保护生态、延续灰熊物种繁衍的必要性,也不在于其为观众展现了阿拉斯加州自然保护区的神奇生态景观,而是在于它思索了一种较为极端的动物保护思维的必要性,试图回答崔德威尔及女友何以甘愿将生命献给灰熊的原因(崔德威尔因自幼喜爱泰迪而将灰熊理想化成为自己的同类)。大自然的残酷无情与人类内心世界的崇高和单纯对观众造成巨大的冲击。

综上,美国荒野电影以人类面对荒野时的成功与失败,在不同的层面上思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展现出多元复杂的主题。当然,在美国荒野电影中,上述三个主题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同一部电影中,各主题彼此之间相互融合映衬。如在《荒野猎人》中,观众同样可以从格拉斯在与熊激斗后喉咙被撕开的情况下,毅然忍痛用火药点燃伤口止血的行为中看到人类力量的惊人强大。这体现出美国荒野电影主题的多元性并存,同时,多元主题也是美国荒野电影的艺术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盖瑞格拉斯荒野
绚烂花车(环球360)
小屁孩日记
小屁孩日记
小屁孩日记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手持王Paul Greengrass(保罗·格林格拉斯)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电脑也疯狂
电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