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农村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15陈登张建敏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

陈登+张建敏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在农村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种种误区:幼儿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理解不全面,忽视教学规律,小学化倾向严重,过分依赖课件,阻碍师幼情感交流,信息技术应用死板,教师主导作用丧失等。为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课堂师幼互动及情感交流。政府相关部门及学前教育机构应逐步健全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105-02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在21世纪前20年提出重要教育理念,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然而,在当前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农业迅猛发展的变革时期,农村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变革与创新,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主战场。

在近几年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农村学前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农村学前教育对现代化的理解存在种种误区,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等。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设备和手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之一,但绝不是唯一标准。本文通过文献总结及调查研究了解到当前信息技术在农村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4点改进建议,以期对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当前信息技术在农村学前教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幼儿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理解不全面,脱离教学实际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传导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最生动的视听觉感受,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这些优势,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许多教师因此而认为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使用计算机才能体现出现代化,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有信息技术的参与等,这些看法显得非常偏颇。现在很多出版社根据教材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目的在于指导教学思路,丰富教学素材,但是很多老师没有认真整理就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甚至从网上下载各种课件而不加工就进行应用,这些做法都会影响传授知识的科学性及准确性。

2. 忽视教学规律,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贪玩好动,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正在形成时期,自我为中心倾向严重,思维不可逆、不守恒,不会理解复杂抽象的内容。所以,教师应示范直观的动作、表情,以丰富的情感及人格魅力去感召幼儿,引导幼儿进行榜样教育。但是,现在不少农村幼儿园用多媒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看动画片、看教学视频,教学手段单一,课堂从头到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到银幕上的图像,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这样的课堂很生硬,忽视幼儿根本不具备自主思考、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幼儿成为被动灌输的机器,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效果不好。

3. 过分依赖课件,阻碍师幼情感交流

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过分强调课件的技术含量,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精美的课件是衡量教学能力的标准。整堂课开头至结尾全部用课件代替,直接省去板书,他们认为这才是现代化教育。此种教学方式完全忽略了幼儿的课堂接受能力,导致很多幼儿整节课都不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其实,与课件相比,板书能更好地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有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学生在座位上画,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幼儿与老师之间通过互动产生情感交融,这是课件直接呈现图片无法做到的。

4. 信息技术应用死板,教师主导作用缺失

幼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不应成为教学的主导。教学过程最忌讳的就是采用单一、死板的方式教学。有些农村幼儿教师在备课中奉行“拿来主义”,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或借用出版社提供的素材,不加工整理直接用于教学。这些成型的课件固然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但反映的是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把幼儿的思路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不能依据幼儿的课堂反应及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思路。这种死板的信息技術应用不仅压抑教师的个性和能力,而且在停电、机器故障、幼儿纪律差或是听不懂的情况下,教学往往难以继续,直接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二、信息技术在农村学前教育教学中的恰当运用途径

1. 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推动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其方便快捷、可视化的方式,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但是,现代教育同样有其弊端,尤其在落后的农村学前教育中发展不够成熟。而传统教学模式在历经久远的沉淀中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通过师生互动,启发诱导,准确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才是幼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最好办法。

2.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对于网络上质量参差不齐的教学资源,幼儿教师在备课时如果一味地照搬、照抄,教师只能沦为知识的贩卖者,毫无教学质量可言。因此,幼儿教师在选择和制作课件中要对教学资源进行严格把关,仔细审查,认真备课,同时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本身的任务和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endprint

朱书慧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一文中阐述:目前,幼儿园教师对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掌握得较好,而对投影仪、幻灯机、打印机、摄像机等设备的掌握水平较低,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从未使用过 Power Point,Excel,多数幼儿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显得尤为欠缺。因此,加大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政策支持,幼儿园园长要充分利用园本培训、脱产进修、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3. 注重课堂师幼互动及情感交流

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就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学习规律,采用合理、科学和适当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在“荷叶”这一音乐游戏课中,教师可借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生动传导方式,把音乐、舞蹈和图片等教学信息融于一体,再现荷叶随风舞动的场景,借助道具,与幼儿共同参与荷叶飘飘的动感体验中,使幼儿产生鲜明直观的感知。因此,与幼儿互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 加强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基础。现有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形式主要有幼儿教育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微博及各幼儿园课件制作素材等。目前,城市中的幼儿园大多建立了学前教育网站,基本上每所幼儿园都拥有自己的独立网页、交流软件、合作平台、家园互动平台、幼教论坛等网络资源平台。相比之下,农村学前教育在这方面极度匮乏。因此,农村幼儿园可借助当地资源,联合幼儿教师,建立虚拟班级,遴选专业带头人担当虚拟班主任,建立网络平台,对幼儿教师给予教学指导,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将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早日实现,但在具體的应用过程中还需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高举旗帜继往开来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十八大[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9.

[2] 顾明远.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7,(3):30.

[3] 朱书慧,汪基德.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44.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