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水墨画教学方法浅谈
2017-11-15蔡海澄
蔡海澄
【摘 要】水墨画讲究“笔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很高的艺术造诣。它讲究形式美,要求画面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文章从“随意点画,体味水墨变化;给以方法,使学生爱画;寓教于乐,学会水墨画”3个方面,就创新水墨画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墨画;创新能力;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91-02
水墨画讲究“笔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很高的艺术造诣。它讲究形式美,要求画面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写意画,造型概括,寥寥数笔,作画需一气呵成,具有相当的难度,小学阶段写意画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临摹进行的。学生在语文课上已接触过毛笔书法,有了握笔、行笔、收笔等经验。但对他们来说,水墨画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因此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水墨画相关知识,掌握水墨绘画技法,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随意点画,体味水墨变化
水墨画教学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墨的性质特点。笔者采取了“随意点画”法,即不对学生作要求,让他们自由点画,一张空白纸上:横线、竖线、长点、圆点……只要画满即可。由于没有心理负担,学生怀着轻松的心情随意点画,画起来如涂鸦般轻松自如。几分钟后,笔者让学生讲一讲体会,有的说画的时候手发抖;有的说线画不直;有的说洇成一个墨团等,但普遍反映很有趣。因为宣纸的特性,学生在初次作画时很难掌握,出现以上种种现象均属正常。宣纸的“威力”让学生手足无措,可是經过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想象,学生用横线、竖线画出了大楼、汽车,将方点画成了窗户、阳台,在墨团加上两笔画成了大树、将零散的墨点画成了人群,抽象的点、线经过加工变成了具体的景物,好一幅热闹繁华的城市街景。通过以上的练习,学生作画前的顾虑一扫而光。自由自在地想象发挥使水墨画学习变得有趣生动。
二、给以方法,使学生爱画
“两点加一竖”这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大小的“小”;有的说是竖心旁……笔者按照“两点加一竖”的口诀,三笔便画出了一个樱桃(两点组成樱桃,一竖是柄),学生这才知道答案,恍然大悟。笔者又念着“两点加一竖”的口诀,三笔画出了一个枇杷,学生热情高涨。笔者提问:“你会用‘两点加一竖画些什么呢?”经过一番讨论,有的说可以画成辣椒(辣椒是一个长点,蒂是一点,柄是一竖);有的说可以画成飞鸟(翅膀是两个长点,身体是起笔稍粗的竖)……而荸荠呢?则是“三角侧锋加一横”。简单易记的口诀加上现场的直观演示,绘画步骤显得清晰明了。学生重复着口诀,早已跃跃欲试,经过几次练习,便初步掌握了樱桃、荸荠的画法。
学生初次接触水墨画,绘画技法、专业术语不宜讲得过多,否则会让他们丧失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讲解,越简单越好,把生动的画面经过高度的概括编成口诀,学生再依据口诀还原成生动的画面,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把抽象的东西通俗易懂地翻译出来。简洁的绘画口诀使学生更乐学,更易学!整个绘画过程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掌握基本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三、寓教于乐,学会水墨画
小学生对儿歌的印象深刻。因此,把水墨画与儿歌有机结合,是引导学生学习水墨画很好的途径。如前面讲到的“两点加一竖”的口诀,用儿歌表现为:两点加一竖,樱桃三笔出;一竖加两点,枇杷黄灿灿。为了让学生区分中侧锋用笔,可以用这样的儿歌讲述:中锋一条线,侧锋一小片,要想熟掌握,还得天天练。既使学生容易掌握,又鼓励他们要多练、勤练。同时结合范图图例,通过比较,让学生指出画面上的中侧锋用笔的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特点,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更加深刻。
了解墨色变化知识,掌握墨色变化方法也是水墨画单元的重点。针对“墨分五色”的理论,教师用浅显的儿歌表达,学生更易于接受,如:干湿浓淡焦,关键水多少,浓墨不加水(浓墨),焦墨水更少(焦墨),淡墨稍加水,分寸把握好(淡墨),水多墨少色次淡(次淡墨),水墨淋漓墨难找(最淡墨)。利用水与墨的比例关系讲述,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使抽象的概念有了一个具象化的解释。学生念着儿歌,蘸水调墨,加深了对“墨分五色”的理解。对于一些画面较复杂、使用技法较多的绘画作品,儿歌同样能发挥其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作用。
如水墨画“丝瓜”,笔者编写的儿歌是这样的:侧锋五笔小手掌(叶子),中锋丝瓜胳膊长(丝瓜),三两藤儿随意绕(藤),橙色花儿挂头上(花)。既讲明了用笔方法,又把叶子、丝瓜作了形象的比喻(小手掌、胳膊),最后还指出花朵的颜色、位置。按照儿歌,四步即可画出来,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兴趣大增,哪里还有什么顾虑呢?又如水墨画“荷花”,笔者是这样描述的:荷花瓣儿尖尖,围着个莲蓬在中间;荷叶儿圆圆,澳门回归要团圆。结合当前形势,编成儿歌,对学生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水墨画,接触、了解了优秀美术作品及祖国历史悠久的美术传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在后面的水墨画学习中,也养成了先抓住事物基本特征再作画的良好习惯。如画“萝卜辣椒”时,先对这两种蔬菜的形态、颜色、用笔方法等进行对比,然后再画,画面丰富生动,有的学生还编了儿歌:辣椒尖,萝卜圆,有红有绿真齐全。在画金鱼时,学生编的儿歌这样写道:两点加两圈儿(眼睛),身体在中间儿(身体),点出鳍来能游水(鳍),侧锋画到尾巴尖儿(尾巴)。儿歌朗朗上口,抓住了主要特点。让学生唱着自己创作的儿歌去作画,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愉快地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绘画技能,提高审美能力,这样的教学该多和谐、多轻松呀!
从口诀入手,唱着儿歌作画,使学生从想画到爱画最后到会画。这样循序渐进,使水墨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又配合班主任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墙上开辟了“我的作品”“我也行”“绘画与儿歌”等栏目,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创作的情趣、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了解了美术知识、技法,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96-199.
[2] 拉尔夫·史密斯.艺术感觉与美育[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01-210.
[3] 王雪涛.王雪涛画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