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赋予课堂教学新的生命力
2017-11-15赵惠萍
赵惠萍
摘 要:在现代教学中,“互联网+”的注入意味著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中国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文章通过对比传统课堂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来表现新的形势下“互联网+”带来的生命力。
关键词:“互联网+”;慕课;翻转课堂;网评;课堂教学
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机。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两个课堂:网络课堂与网校课堂
慕课的引入丰富了在线教育资源。慕课作为网络课堂,其开放性、广泛性和快速性是学校课堂无法达到的。慕课教学形式包括幕后讲解、实景授课、专题短片和访谈式教学等,其丰富程度也是学校课堂难以达到的。但慕课所有教学都以视频呈现,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型“观看”占主导,缺乏体验与情感的沟通,易产生疲劳感。而学校传统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学科性和体系化,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学校课堂不仅传授“显性知识”,还传授“隐性知识”,因而能够承载更为宽泛的教育功能,实现教学相长。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发慕课的优势资源,已势在必行。将慕课适当引入学校教育,对慕课优质师资进行有效地资源共享,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合理对慕课学习资源进行利用,达到消化与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善于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扩大对慕课的传播,为没有机会或条件有限的学校教育人群,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二、两类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和常规教学
翻转课堂是在常规课堂教学流程中纳入网络教学,做到学生“先学”,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任务中设置的问题,导学案中的要点探究和习题跟踪,对学习重难点有详细的了解和初步掌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后教”畅通无障碍,保证教学质量高效完成。然而传统课堂也并不都是“先教后学”,教师一般也会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不过对预习效果不做过高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新内容做“零”起点设计,都会从头讲起。为此,常规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教”与“学”的先后,而是显隐。常规课堂中,“教”是显性的,“学”是隐性的,翻转课堂中,“学”是显性的,“教”是隐性的。另外,翻转课堂的一大特色便是交互性,虽然传统课堂教学也存在交互性,如学生回答问题、演示操作、积极提问等,这些交互行为都穿插在师生日常的互动环节中。但比较而言,翻转课堂的交互环节,是基于“先学后教”的更高层面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难度和高度都有所提升,教师的引导学习更集中体现在答疑解惑、启发思维上。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地、适当地、有效地践行翻转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提升传统课堂教学质量。
三、两种评价:网评和传统教学评价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打分,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价。“互联网+”评价背景下的评价改变的不仅仅是评价主体、方式等,更大的变化还有评价的内容、标准等。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主要通过学生作业、学生测验水平等来体现,比较单一,缺乏普遍性。而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评的大力推广,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等,都给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新鲜血液,在实际中,将网评和传统评价,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才是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公正、公平的有效途径。
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能接纳吸收“互联网+”注入的新生机;另一方面,要坚守教育底线,考虑现实条件。课堂教学的开放与坚守,都应服务于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张 治.“互联网+”,驱动学校教育结构变革的新力量[J].上海教育,2015(12).
[2]何朝阳,欧玉芳,曹 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