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生豪气书香能致远
2017-11-15卢春芳
卢春芳
【摘 要】优秀的读书习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必要。文章提出,通过实践“共读一本书”方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引领学生沉醉书香,遨游书海,从而有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共读一本书;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52-02
笔者在带新一届初中一年级前,在深入探究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设计了“共读一本书”的课外读书方案,以此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模式。
一、共读一本书的必要性
课外读书方案的设计主要基于3方面因素:①语文教学“重講解,重题型训练,轻文字濡染”的课堂行为,致使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也不尽如人意。基于此,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手段,转换教学思路,从学生共同阅读方面寻找新思路;②语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要达到新课改背景下预设的语文教学目标,就要从共读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③对读书作用意义的理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多了,自然可以了解书中的含义;读书多了,自然会有丰富的沉淀,读和写的技能就会得到提高。共读经典,能够与巨匠对话,与同窗沟通;共读经典,可以放飞想象,在时空中自由穿梭,尽情感受人生的愉悦;共读经典,可以在发展读和写的能力的同时积淀语文素养。
二、共读一本书的意义
读书分自由读和共读两种方式,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由读书,可以大大拓宽阅读面。尤其是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在自由读中,他们可以积淀语文素养,提升阅读能力,而且还通过读书学到了各种知识。当然,自由读书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学困生存在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在引导学生读课外书方面,语文教师还存在诸多困惑:如书目繁杂、读书程度不一、读书素养差、没有方法,等等。学生也往往抱怨读课外书费时多、收效微。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如何让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呢?对此,笔者采用“共读一本书”的形式,引导学生挖掘优秀作品的内涵,并使他们深入到阅读中。
三、怎样共读一本书
1. 选择书目
笔者认为,在共读一本书中,要尽量选择经典文学名著、自然历史、人物传记类书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朱自清散文》《鲁滨孙漂流记》《中国儿童文学》《海底两万里》《昆虫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狼王梦》《城南旧事》《汤姆·索亚历险记》《宋词》《毛泽东诗词》《声律启蒙》《中外名人故事》《论语》《中华成语故事》《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等,从而构建生生共读模式。
实践证明,师生共读经典可以成就师生一同探讨的“话题”、议论的焦点,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经典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共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最好的营养,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2. 安排共读时间
要实现共读一本书,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在寒暑假买书,并在假期完成阅读。当然,学生的阅读成果肯定是不一致的,可能有些学生读得很仔细,收获不少;有些走马观花。但只要有了阅读这一过程,学生就能获得相应的知识,这也就达到了“共读一本书”的目的。新学期开始后,教师再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每天让学生做读书卡,教师进行批改,以这样的措施督促学生读书。经过一两个星期的阅读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阅读指导。
3. 通过共读经典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比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笔者就在班级学习群发布了课外延伸共读《三国演义》的任务,同时布置给学生这样的阅读题:①你知道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成语吗?请各写10个;②你从哪个故事认识周瑜、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③你最喜欢《三国演义》的哪个故事?最欣赏哪个人物?
事实证明,通过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阅读题,他们的阅读就有方向了。那段时间,一走进教室,耳边飘来的就是学生诵读三国的歇后语、曹操的《龟虽寿》、三国故事的声音。“诸葛亮、曹操、孙权、赵子龙……”,学生周记中写满了自己对人物的评论、最佩服的人物,等等。经过同学之间随时随地议论——或即兴辩论、或笔端的倾诉、或互相交流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学唱“三国”歌曲,学生通过课外读书实现了立体而深入地交流,那些读书能力较强的同学得到充分展现的平台,平常不怎么读课外书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了。
4. 展示交流成果
(1)读书交流会。“共读一本书”指导完成后,学生的阅读实现了一定积累,于是,笔者就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先小组讨论老师给出的阅读题,然后汇报。学生合作交流:“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看法”,交换后大家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读书小组的交流中,同学们互相合作,查阅资料,互相探讨与交流,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智慧。由此,通过展示交流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品读《三国演义》时,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在三国里有很多人物,比如心胸狭窄的周瑜、文武双全的姜维、侠肝义胆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黄忠……但我最佩服的是骁勇善战的赵云。我收集了他单骑救主的故事,现在和大家分享。自从曹操听说刘备带着数十万群众和三千多名士兵跋山涉水走到三百多里,便派了五千铁骑去追杀,而赵子龙脱下护心镜和腰带把阿斗放在怀里,从百万曹军中金蝉脱壳。赵子龙的英雄气概,令我非常崇拜……”可见,学生的读书感悟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也受到了传统文化中“忠、义”的熏陶。
读书交流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我来写(将自己积累的词语串成一段话,用得又多又妥帖为优)、我来说(讲故事、新闻广角)、我来演(课本剧表演)、还有成语接龙、唐诗擂台、读书之星评比,等等,让学生真正体验读书获取知识的快乐。
(2)开展“好文共赏之,精彩相与析”活动。
①制作读书卡,包括共读一本书中的内容简介、精彩句子、读文感悟、作者等,用A4纸手工制作,要求图文并茂。
②书签。用书中的名言制作成书签送给同学或老师。
③手抄报。例如,班级同学品读《水浒传》后,笔者就让学生制作了一份手抄报,内容和形式各有千秋,如水浒知识大比拼、水浒故事连线、水浒歇后语、成语、故事,等等。
实践证明,通过共读一本书,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为学生开拓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四、共读效果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与写相结合,有事半功倍之效。通过一段时间的共读,学生的语文学习初见效果,具体表现为:①共读一本书成为每学期的重要学习活动,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和学习语文的热情明显高涨;②读后感的思想内容逐渐丰富,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汉字书写品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③班级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多数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结合课内指导、交流,让学生用最快捷的方式掌握了阅读要领。因此,共读一本书的形式解决了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检查难、评价难的问题。
读书生豪气,书香能致远。读书是最幸福的,读书是与名人对话,读书是让人穿越时空去走更远的路。在读书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感悟到人性的美丽与深刻;在读书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奠定一生德行的基础。好书读进去,生命活出来!让学生在书声琅琅的诵读中,收获希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