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摭谈
2017-11-15郑楠
郑楠
【摘 要】教育的不断发展及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然而,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在对音乐教学模式所应具有的音乐性、可操作性和互动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表演式、情感激发式、合作式、传统式等几种教学模式,以期在此基础上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运用做出一定贡献,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46-02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及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往一直被忽视的中小学音乐课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都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然而,受教师教学理念及传统教学主、次课程之分的影响,中小学音乐课的地位仍旧不高,对其研究也相对浅显,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更是少之又少,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展开和不断进步。因此,有必要在分析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与运用方法,以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师生不够重视
在学生、家长和教师看来,音乐课可有可无,只要把语、数、外学好就行,并且以往学校和家长比较重视高考升学率,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也十分重视小学和中招考试,不仅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还要分出许多额外的精力上语、数、外的补习班和其他艺术类课程,长此以往,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就被忽略了。学生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就明显不足,教师也不断缩减音乐教学课时间,导致重视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尽如人意。
2. 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
音乐教学虽不如语、数、外课程的课时多、任务重,但在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下仍有明显进步。然而,由于各方的不重视,导致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化。虽然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音乐课,但实际上学生上音乐课的次数却很少,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在课堂上就是喊一喊、闹一闹。即使学习简单的乐器,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得乐器变成了产生噪音的源泉,再加上小学生本身就比较活跃,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秩序,更谈不上有效教学了。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本身就认识不到音乐课的学习对于自身美学素养的培育和现实价值,再加上教师上课多以讲解为主,缺乏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得整个音乐课堂的教学比较沉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 缺乏对音乐教学的有效评价
教学评价能够对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今有关教学评价的研究虽然比较丰富,但是专门针对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评价还是比较少的,也不够深入,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影响而大打折扣。例如,评价小学生的学习就看学生是否学会了老师教的某首歌,某种乐器是否能够简单运用;对中学生则是简单地写一篇上课后的感想之类的比较流于形式的考查。对于音乐教学的评价很抽象,没有量化和具体化的分析,导致音乐教师也很难有所突破。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音乐教学的发展,因而更加迫切地需要教师注重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形成一系列相应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和想象力的发展,以及音乐教学的发展。
二、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运用,不仅要了解音乐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还要明确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提出适合学生和教师的、能够促进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稳定又灵活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总结,本文认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互动性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例如,小学生在上音乐课时往往比较活跃,这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精力与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而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集中精力,保持课堂秩序,还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增加与学生的亲近度,让小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这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对于中学音乐课来说,相较于小学的唱歌、乐器学习,大部分中学音乐课教学内容集中于音乐作品赏析、音乐名家的學习上,内容较为枯燥,学生的兴致不高,这就更需要教师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不论哪种教学模式,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当然这种互动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交流,还包括肢体动作、眼神交换等。只有将学生与教师有机结合,才真正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学。
2. 可操作性
对教学模式进行运用的前提和关键,就是要有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具体来讲就是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实施,一般来说应该达到几个要求。首先就是符合教师水平。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建构要能够为教师所用。如果教师水平有限,再理想的教学模式无法得以实施和操作也是不行的;其次,教学模式所包含的结构、课堂教学程序和环节甚至师生关系都应该是具体的、可实践的;最后,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实际等进行灵活地运用和借鉴,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能够使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得以发展。
3. 音乐性
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最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性质。中小学音乐课最基本的价值或功能在于以音乐为媒介,在聆听、表现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就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以此来反映本门课程的特性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endprint
三、中小学音乐课应常用的教学模式研究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今音乐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尝试运用以下几种常用教学模式,以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表演式”教学模式
“表演式”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一些音乐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一些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还能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所学的音乐知识,甚至在模仿过程中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情感激发式”教学模式
它是通过做音乐游戏、播放音乐视频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游戏类的教学模式十分适用于我国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教师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带领孩子进入音乐的世界,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视频播放,可以将一些情境尽可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情境中引起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合作式”教学模式
这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进行音乐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合作者,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音乐作品、做一些音乐游戏、共同对某些音乐经典进行赏析等,这种教学模式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的基础上,整个教学环境也比较和谐,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活跃自己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4.“講授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即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音乐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接触这些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借助一些实物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房晓娟.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互动教学[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4,(3).
[2] 尹余美.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