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歌教学中“读”的巧妙运用
2017-11-15黄平化
黄平化
摘 要:在诗歌教学中,“读”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采用不同的方式读,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文章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诗歌教学中“读”的重要性及如何巧妙地运用,旨在创新传统诗歌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
关键词:诗歌;教学;读;运用
1.正确范读
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存在口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选择好的音频带,正确听读、范读主要是解决字音问题,听读前学生要熟悉诗歌的内容,听读后进行范读,对存在的读音有异的字可以进行讨论,在培养学生听读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字音的记忆。诗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在读的时候朗朗上口,在古代,诗歌是用来唱的,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让学生不断地诵读,正确地划分诗歌的节拍。
2.比较朗读
每首诗歌的感情基调不同,有的激昂豪壮,有的缠绵绯恻,有的深沉隽永。只有先了解诗歌的蕴意,才能够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歌中的感情,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避免无感情地朗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请一个朗读水平高的和一个朗读水平一般的进行朗读,通过比较,请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学生们会认为声音洪亮而富有表现力的同学朗读得更好,然后让大家自己读,体会与感悟诗歌中的感情。
3.齐读
比较朗读结束后,往往只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诵读了诗歌,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诵读训练,不能让诵读成为个别学生的课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进行齐读,在齐读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诗歌的准确把握程度。
4.品读
每首诗歌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作者内心的感情,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歌为例,作者以意象表达感情,只有准确把握诗歌中意象的含义,才可以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才有助于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诵读的过程就是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进而受到文化和审美的熏陶,由此可知诵读可以使学生感悟到文章的情感美。例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中,教师先展示问题,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提问: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寄托了怎样的感情?学生会很快找到“疲惫的歌”“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失修的路基”等意象,总结出低沉、忧伤的感情,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诗歌的写作背景与年代,让学生们明白这些意象的含义,透露出作者对祖国的失望与失望中的希望。学生们认为只有读才能把这些感情表达出来,于是笔者让几个学生尝试诵读一下,表达出作者对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欣慰之情,以升调形式读出诗歌的高昂情调。
5.闭目听读
通过范读和朗读后,学生们逐渐理解了诗歌的意境,但是对诗歌的理解还是杂乱的,要把它组合成一个整体,就需要展开想象力,对诗歌中出现的情景描绘出来。为此,听读是一个好的方法,学生在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后,闭目听读,脑海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然后给大家讲出来,课后也可以将诗歌描绘的情景画出来。
6.创读
创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有创新。在新时期,充当知识容器的“两脚书厨”不再是人们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人们需要的。在诗歌的教学中,创读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诵读方法。创读要求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对诗歌中的内容展开联想,完善作者的思想,并提出具有创建的新论和看法,然后完整表达出来。
7.结语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以看出读的重要性,诗歌学习也是如此。诗歌学习单靠教师讲解和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与感受,古代私塾教育的读读背背,我们不能将其抛弃。笔者在课堂上采用范读、比较朗读、齐读、品读、闭目听读和创读几种不同的诵读方式来学习诗歌,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调节了課堂气氛,让学生活动起来,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将诗歌读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社会又何愁无出口成章、倚马可待的文才呢?
参考文献:
[1]杨萌萌.文本细读与中学现代诗歌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孔 艳.以读带讲 用读会意——现代诗歌的教学尝试[J].才智,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