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11-15邓林树

求知导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低年级解决问题思考

邓林树

摘 要:“解决问题”在数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低年级就要加强“解决问题”的起步教学。借助直观教学、注重操作、加强对比、以说促思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思考

1.借助直观教学,在“看”中找思路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但是他们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又是抽象的、枯燥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就必须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这就是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生动、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表象,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适当运用一些直观手段,就可以大大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的例题“大树下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树根下有6个蘑菇,池塘里有8只鹅”时,一位教师把主题图放大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他先呈现整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主要画了什么,要我们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还剩几只小鹿?),然后问:还剩几只小鹿?跟什么有关?怎么求?当学生认识到只跟小鹿有关后,教师把“6个蘑菇”“8只鹅”点击隐藏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初步认识到“6个蘑菇”“8只鹅”是多余条件,解决问题时要分清有用条件和多余条件。求还剩几只小鹿,只要用小鹿的总只数减去跑走的只数就可以了。这样教学把课本上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找到了解题思路。

2.注重操作,在“动”中引思路

数学教师要巧妙设计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探寻解题思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如一年級下册第21页例6:一群小朋友做套圈圈游戏,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是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拓展,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尝试摆学具或者画示意图的方式来理解数量关系。如先用7个圆片摆出小雪套中的个数,再在下面用12个圆片摆出小华套中的个数,并且要一一对齐。也可画出示意图(如下图),并标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谁套中的多?小华的圆片分成了几部分?前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后一部分呢?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要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样操作,学生较直观地了解了“比多(比少)”问题与原来所认识的减法模型(即从整体中减去一部分)之间的联系,理解了求相差数,要用“大数减小数”的道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加强对比,在“辨”中清思路

学生在解答“比差”问题时,有一个弊端:看到“比……多”就用加法计算,看到“比……少”就用减法计算。原因是学生对数学概念混淆不清,思维仅停留在表象阶段,导致理解上的偏差,进入思维误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强化叙述方式的变化训练。如,“□比○多5个”,反过来,就是说“○比□少5个”;“二班比一班多2人”,反过来说就是 “一班比二班少2人”。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促进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2)强化比较,找准差异。如:①红花有15朵,黄花比红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②红花有15朵,比黄花少7朵,黄花有多少朵?设计这样的题,让学生比较、分析,找准差异,确定解法。题①和题②中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也相同,第二个已知条件不同;题①和题②都是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题①的“黄花比红花多7朵”,反过来说就是“红花比黄花少7朵”,与题②的意思相同。两者求的都是大数,都应该用“小数加上相差数”求和。

4.以说促思,在“说”中理思路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头脑思维的外化。低年级学生积累的语言知识有限,表达能力较差,如果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而且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及时理清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进行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建磐.义务教育教科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低年级解决问题思考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