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校本研修融合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2017-11-15邓爱华黄雪梅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研融合

邓爱华+黄雪梅

【摘 要】运用信息技术,打磨一节精品语文课;借助区域磨课平台,组织一次大范围的教研活动;借助网络教研活动,开展一次扎实的专家引领下的校本研修培训。三个目标,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实现。在磨课过程中,网络彰显了强大的力量,备课、上课、评课、议课,网络将所有环节“网”在其中,融于其中,便捷、高效,助推了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研;校本研修;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19-02

“站在网络至高点,实现教育新跨越”,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行走在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道上。今年3月,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校本研修实践能力,国家开放大学“国培”项目办专家一行4人,来到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青山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按照“学用结合,研修一体”的思路,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围绕青山小学汪运爱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引领一线教师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深度研修活动。活动历时两天(3月 23日~24日),现场有来自东宝区的各学科辅导教师、语文学科组长和培训管理员182人,网上同时参与磨课研讨的教师达三千多人,教师经历了一次扎扎实实的基于小组实践、同伴交流、专家引领、反思凝练的校本研修活动。在一轮又一轮的观察、反思、交流、碰撞中,理性思考,共同改进,教师的教研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让集体备课凝聚众人智慧成为现实

个人的智慧也许擦不亮火花,集体的智慧就有可能燃起一束光来。在活动准备阶段,我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和QQ群、微信群,将本校老师和本地区域内老师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备课组,所有的老师都参与进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或是利用电脑,或是利用手机,或是上班时间,或是下班时间,或是失眠的深夜,围绕这篇课文,大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深思熟虑后的远见,也可以是一闪念间向大家抛出的“一块砖”。这样沸腾的讨论,在网上持续了一周。在这一周里,还有一个团队在密切地关注着这些海量的讨论信息,这就是为此专门成立的包括执教老师在内的核心备课组。备课组的成员由当地教研员和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组成,他们在网络里迅速地收集、筛选这些信息,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可以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核心组的成员将自己的观点整理后发布在教育资源平台讨论区,汪老师在讨论区里浏览、筛选、酝酿,形成了自己的教案。

3月8日,第一次形成了大家比较认可的教学设计,区教育局副局长孔祥华与市、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一起来到我校,观看了第一次现场教学,并与本校的24名语文教师进行了现场互动教研,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妇女节。设想与现实距离太大,怎么办?大家又是一次反思与重建。第二天,第二次新的教学设计又回到了QQ和微信群里,大家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核心备课组再次有了想法,讨论、争辩、达成共识,更成熟的教案出炉了。这个过程叙述起来那么烦琐,做起来很简单,没有大会小会,更多的时候是借助网络,没有固定时间,没有固定地点,最大范围的集体备课就在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完成了。

我们渴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还需要相关专家的指导。3月23日~24日,国家开放大学“国培”项目办负责人于文玲老师,带领信息技术专家蒋斌和小学语文专家张忠艳,来到我校进行实地指导。同时,我区一百八十多名老师参加了观摩活动。为了方便大家互动交流,我们及时组建了“国培专家实地指导活动微信群”,在群里发布了汪老师的教学设计,大家在群里进行教研。

活动开始,汪老师利用PPT进行说课,两位专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教研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接着我校语文备课组成员在专家带领下,坐到了备课室里,进行面对面的教研。活动中还两次在微信群中发布改进后的教学设计,现场观摩教师研讨。同时,全国各地线上参加培训的教师观看了现场研讨后,或针对教学设计,或针对线下的讨论,或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在培训平台进行了交流。在专家的指导下,汪老师再次修改了教案,并发布在群里供大家讨论交流。大家都把汪老师当作自己的影子,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寻找办法,为了找到适合现代教育理念、适合本课教材、适合学生的办法,大家进入了自觉、主动学习状态。

二、信息技术让课堂观察更具研究味道

传统的教研,观课教师往往凭经验,讲的是自己的感觉,大家不免人云亦云,不敢讲真话、实话,怕得罪同事。大数据时代,如何让教研更具科学性呢?我们根据本课教材和教学设计,确立了课堂观察的角度:田野观察、问题类型观察、教师回应观察、学生回应观察、预设问题情境观察、媒体资源应用观察、小组活动观察,并对本校语文组老师进行了观察分工,每组2至3人,线上教师则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一个小组。每个教师都领到了自己观察的任务,明确了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的责任,积极性空前高涨,不需要强迫,每个组的教师围绕自己的任务去網上寻找相关资料学习,小组内随时在微信群中交流分享。学习内容有的甚至是以前他们从没有涉猎过的。

于是便出现了教研活动现场人人有话说、人人抢着说、人人听别人说的活跃场面。同一个小组的相互补充,不同小组的相互倾听,提问、答疑。甚至活动现场由于时间关系,很多老师意犹未尽,他们发出了“我还有话说,不让我说了吗”的呼声。指导专家和观课教师发出了一片笑声。这笑声包含着赞许,更是务实教研后的喜悦。

有理有据的分析、有条不紊的剖析,使研修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教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研究者的角色!

更有意思的是,媒体资源观察组的教师发生了“内讧”:“音乐用音符、旋律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美术用线条、色彩来表达感受;而文章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语文课上,学生阅读课文,势必要透过文本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再创造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每个学生经历不同、社会阅历不同,头脑中再现的形象也不尽相同。课堂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妨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认为,《冬阳· 童年· 骆驼队》这篇文章不适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不仅不能让孩子们的学习更高效,反而会影响他们的想象力。”endprint

这件事让湖北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李鸿科教授从微信群中知道了,他带着3个研究生于3月18日专程来到我校观课,与语文教师现场进行教研。

怎样恰当运用媒体,让媒体资源起到应有作用?国家开放大学派来的信息技术专家蒋斌、语文教学专家张忠艳与线上线下的教师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专家为这节课的媒体资源运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包括资源的取舍,运用的时机,甚至细化到媒体音乐声音的大小、字体的颜色、PPT的背景。

他们让大家明白: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只是辅助手段,其应用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作为一个大数据时代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要做到能用、会用、不乱用。

三、信息技术让教学评价更具科学性

这次磨课活动还有一个大家都称道的亮点,那就是我们利用“问卷星”在微信群中发放了课堂观察量表。课堂观察量表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3个维度进行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各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效果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都有3个选项A(好)、B(中)、C(差),最后还有文字描述题(促进或损害课堂教学的教师行为观察记录)。在23日、24日课堂教学观摩开始前,我们让每个参会教师扫描二维码,阅读观察量表(如表1),授课一结束,马上回收,并现场播报。提交了观察量表的每个教师,还可以参加抢红包的活动。钱虽少,但让评价活动更具趣味和时代感。24日第二次现场教研活动时,我们对两次评价進行了比对,并现场公布了比对结果,我们的活动得到了观摩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肯定,录播室内外、线上线下掌声雷动,一片欢腾!

国家开放大学指导的磨课活动于3月24日下午五时结束,然而参训教师意犹未尽,大家在“国培专家实地指导微信群”中,还在激烈地讨论。老师们由一节课生成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感受,要与国家开放大学派来的专家讨论,要与同行分享。他们感谢国家开放大学组织了一次这样的教学研修盛宴,感谢信息技术给老师们交流、研讨、碰撞、分享带来的便利,更在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与校本研修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

[2] 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教研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融椅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