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信进行思想品德课外教育活动的探索
2017-11-15马骏
马骏
【摘 要】手机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工具,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文章就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并利用手机里的微信软件等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外教育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微信;思想品德;课外教育;教学活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微信朋友圈在思想政治课课外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B-b/2015/02/03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12-02
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近年来,微信备受青睐,通过微信模式,既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增强了人们传递讯息与知识的能力。此外,微信所具有的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功能等对于课外教育教学而言具有工具性意义,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观点的碰撞、心智的激发、情意的感染,促进学生独立判断和全面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克服师生间面对面交往的障碍。
对此,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尝试通过微信,设置教学任务,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并与学生及其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使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一、搭建思想品德学习的资源平台
实践证明,微信平台可以汇聚强大的网络素材,提炼有教育意义的德育学习素材。因此,教师可以事先将收集到的德育素材收藏在微信中,然后在思想品德课外学习中,根据德育话题随时调取相应资源,并分享给学生。由此,教师便能通过情境话题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为实现个性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孝亲敬长”这一课之前,笔者便通过微信向学生发送了《孝子田世国》的视频,要求学生观看。接着,笔者再让学生到教师微信空间点击“对父母知多少”的网址,并超级链接至问卷调查,要求回答完“父母生日、作息情况、家务种类、对子女的操心事项、我为父母做了哪些事”等问题后,再点击提交。由此,通过插入问卷调查环节,便使枯燥的德育教学转变为有趣的调查游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收藏更多类似的德育网络资源,在课堂内外适时分享,让学生体验德育学习的趣味性,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二、构建师生互动学习、交流平台
笔者在学校承担了6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由于班级数、学生数多,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很难快速、准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而在课外时段,则可以利用微信实现师生间的点对点交流,便于实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比如,学生放学回家后,在复习功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微信隨时随地向教师提出个性化问题。此外,在班级群中的其他学生也能看到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过程,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学习。更为方便的是,微信群不仅可以用文字交流,还支持语音交流,因此,借助班级微信群,教师就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描述得更加清晰、具体,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比如,在区分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这个问题时,许多学生在班级微信群中问道:“老师,有时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的主体是一样的,应如何区别呢?”笔者思考后,便对着手机用微信中的语音功能解答道:“主体一样,看目的,保护的目的如果是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就是社会保护;如果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在司法上的权利,就是司法保护。”由此,便非常便捷地帮助学生解答了知识困惑,如果隔一段时间后,学生忘记了这一知识点,还可以通过查找聊天记录,再重温教师提供的答案,从而实现相应知识的有效巩固。
三、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展示平台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成果需要展示,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又导致学生难以尽兴。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业或作品拍照上传到班级微信圈中进行展示分享,这不仅是对展出作业同学的认可与鼓励,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与标杆。此外,学生在假期里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的和家人一起去游玩,有的出席一些社交活动,还有的同学在社区里担任志愿者……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照片记录下精彩的瞬间,再配上文字说明分享到班级微信群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假期生活、学习状况,同学之间也可以对上传的作品相互点赞或予以文字(语音)评价,并及时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实现共同成长、进步。
四、开辟德育实践活动平台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郑梁梅中学是江苏省的一所示范性重点中学, 较为注重学生的课外德育实践,而落实德育实践实施方案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办法,但课堂时间有限,往往致使交流停留在浅表处。微信作为一种实时的交流沟通工具却很容易解决上述问题:在班级微信群中,师生可以平等地互动交流,且没有时间限制,谁想好了就可以实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到生态园参加“拥抱大自然”活动,要求各班自选标语、自选活动形式,但在集中活动时,各班尽可能要有自己的节目特色。于是,笔者就在班级微信群里留言:对于生态园游玩活动的标语和活动节目, 大家有没有好的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点子纷至沓来,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很快,同学们就在微信群里提出了七八种具有较强可行性的班级标语和节目方案。由此可见,微信平台为班集体建设与德育实践活动带来了生机活力, 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五、共建家校沟通育人平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 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 还是手段上, 都不要发生分歧。”实践证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平台需要畅通,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育人评价最好能同频率互震,才能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家长建立微信群,能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又不必担心打扰对方的工作与生活。比如,每学期学校都会印发很多关于加强学生学习、保障学生安全的通知,既浪费了大量纸张,也容易丢失。而利用微信平台既快捷又节约,还避免了学生与家长之间信息传递不对称的现象,同时,家长之间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相互交流育子经验。
总之,师生、家校微信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育人理念、教学方法、交流方式、思维方式……促使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由此可见,微信等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前进脚步,是谁也挡不住的,与其阻碍或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学习使用,要通过积极主动地使用信息化工具,使之为教育教学服务,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