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017-11-15周中亮刘兆红杜艳
周中亮+刘兆红+杜艳
【摘 要】设计高质量的前置性作业是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中的主要环节之一,能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全身心进入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文章就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概念;意义;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人文主义视野下小学数学生本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YJ1502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11-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认识不足,把它等同于传统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枯燥乏味,缺乏开放性、可操作性、实践性,且仅限于课本内容,目标不明确,指导性不明显,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一、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设计的概念及意义
数学作业是指课前、课堂、课后的数学作业,具体包括:前置性作业、随堂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单元诊断作业。这里所谈及的前置性作业又称为前置性学习或者前置性小研究,是人本主义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把新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而所谓的有效性是指有效果、起作用,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先做后学,给予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初步地了解和感受新的知识,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的学习,进行更宽泛、更活跃的交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思考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更好地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服务。
二、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
在国内,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指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学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这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或者“前置性小研究”,就不是生本课堂。
三、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适度把握作业难度
小學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的有效设计要遵循“简约”和“渗透”的原则,“简约”即:简单明了,保留课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渗透”即:让学生提前感知新知。教师要深挖教材,明确把握教学目标,围绕课的核心内容,设计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为生本课堂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此外,作业的设计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题目,学好基础知识;学习较好的一些学生可以适当拔高作业难度,使他们更深层地感知新知,实现异步达标。
2.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指导
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的有效设计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克服学习中的障碍,提升自主学习的信心。具体内容设计上,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出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作业: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设计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以基础性、趣味性为主,同时让学生养成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中年级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积累,设计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以实践调查类为主,培养学生自主统计问题、组织调查、实践创新的能力;高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设计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应具有综合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小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有效性设计的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的有效设计应以开放性、趣味性、生活性、可操作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前置性生本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为生本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