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手术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效果评价

2017-11-15仇红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麻醉剖宫产

仇红霞

【摘要】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足月单胎行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硬膜外麻醉50例(EA组),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90例(CSEA组)。结果:两组孕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起效(1.24±0.31)min、完全阻滞(5.50±1.22)min、术中平均动脉压(12.25±1.24)kPa、局麻药用量(1.89±1.02)ml、剖宫产手术时间(48.34±5.45)min,低于EA組的(5.61±1.05)min、(14.22±2.08)min、(13.47±1.40)kPa、(13.08±2.05)ml、(54.98±6.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完全97.78%,高于EA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局麻药用量小,起效快,阻滞完善,时间亦可由硬膜外注药控制,术后又可硬膜外注药镇痛,是剖宫产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6.0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6-0146-02

剖宫产手术是常见的妇产科手术之一,麻醉工作中不仅仅需要考虑母亲方面,同时也需要考虑新生儿情况,因此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1]。连续硬膜外麻醉曾经是国内剖宫产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近年来随着腰麻穿刺针的改进,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加[2],本文两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2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足月单胎行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无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严重肥胖等并发症,孕期无仰卧位低血压史,ASAⅠ~Ⅱ级;

其中实施硬膜外麻醉50例(EA组),年龄21~39岁,平均(28.26±3.45)岁,体重指数23.57~28.05 kg/m2,平均(25.02±0.86)kg/m2;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90例(CSEA组),年龄22~40岁,平均(28.46±2.97)岁,体重指数24.02~28.11 kg/m2,平均(25.24±0.90)kg/m2。两组孕产妇年龄、体重指数、剖宫产医生构成、麻醉医生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入室后连续监测ECG、HR、BP、SpO2,常规面罩吸氧,打开静脉通路,快速输入林格氏液500 m1。(1)EA组用18号穿刺针选择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硬膜外腔头端置管3 cm,注入2%利多卡因试用量3 ml,观察无全脊麻征象,再加1.73%碳酸利多卡因15~20 ml,酌情追加药量。(2)CSEA组:选择L2~3间隙穿刺,成功后置入25G腰穿针,针孔向头端,见脑脊液流出后再缓慢注入罗哌卡因10~12 mg,退出腰穿针后向头端置硬膜外导管3 cm,如果手术的时间是在1 h之内完成的,就不用硬膜外给药,如果时间超过1 h,硬膜外注入1.73%碳酸利多卡因来维持麻醉。所有孕妇娩出胎儿后,经子宫肌注催产素20 U,术中低血压者,静注麻黄碱10~15 mg。全程持续观察BP、HR、SpO2、ECG及孕产妇主诉和反应,并详细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手术牵拉时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剖宫产手术时间。(2)局麻药用量。(3)手术中平均动脉压。(4)麻醉效果。阻滞完全:产妇安静,手术时无痛或仅有轻微不适感;阻滞不全:切皮或切开腹膜时有痛感但能忍受;疼痛较重,难以忍受改用其他方法[3]。(5)不良反应:心动过缓、寒颤、恶心、胸闷、头痛等。(6)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孕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起效、完全阻滞、术中平均动脉压、局麻药用量、剖宫产手术时间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完全97.78%,高于EA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剖宫产术的麻醉常用的有局麻、腰麻、硬膜外、全麻等,全麻因用药对胎儿不利,故已很少应用[4];局麻因麻药用量大、腹腔内牵拉反应严重、患者痛苦而基本不用[5];腰麻具有局麻药用量少、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比较完善等优点,但也有麻醉平面不易控制、并发症较多、不能持续给药等缺点。硬膜外麻醉具有并发症少,术后可以持续镇痛等优点而普遍应用,但也有局麻药用量偏大,麻醉起效时间长,阻滞平面出现较慢,镇痛不完善等缺点[6],引起硬外阻滞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般情况硬外腔注入局麻药后15~25 min麻醉药扩散阻滞效果最完善,阻滞不全者,多为胎儿宫内窘迫严重,胎盘早剥出血的急症手术,为了母婴安全,尽早取出胎儿,往往在阻滞不完善的情况下手术,是造成麻醉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由于晚孕产妇巨大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静脉回流受阻,椎管内静脉丛过度充盈,组织水肿,影响了局麻药的扩散,使阻滞平面狭小或起效时间延迟,造成阻滞不全[7];硬膜外穿刺时,由于椎管内静脉丛充盈,容易损伤血管使血液聚集在神经根周围,以及穿刺成功后反复注气试验,过多的气体容易附在神经根周围影响局麻药的渗透和扩散,造成麻醉阻滞不全;剖宫产术为盆腔手术,而盆腔组织由腰、骶神经共同支配,选择L2~3间隙穿刺,麻醉本身对骶神经阻滞不全,也是麻醉效果不理想原因之一。endprint

目前发展起来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用药量少、麻醉可控性强,还可持续给药[8],采用针内针一点穿刺技术,腰穿针为间前端锥形细针,脑脊液回流少,术后头痛率极低[9]。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孕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新生儿

5 min Apgar评分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起效、完全阻滞、局麻药用量、剖宫产手术时间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完全97.78%,高于EA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EA比较,CSEA对循环干扰相对较大,本文CSEA组术中平均动脉压(12.25±1.24)kPa,低于EA组的(13.475±1.40)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采取稍左倾床、右髂腰部垫高、把子宫推向左侧、预防性快速输液等措施,甚至预防性给予麻黄碱5 mg静脉注射[10]。

综上所述,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有操作简便易行,起效快、平面易控、阻滞完善、效果良好可靠、对循环干扰较小,而副作用的发生也比较少等优点,但仍不失为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

参考文献

[1]何学粱,王秋英,洪瑛,等.腰硬联合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8):135-137.

[2]曾琼,熊靖,陈民芳.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9):80-81.

[3]梁尚辉.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45-46.

[4]周祥勇.对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1):156-157.

[5]杨敏.剖宫产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6):599-601.

[6]何平,李青松.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6):507-510.

[7]严晓.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2):3114-3115.

[8]李花繁,孙燕,韦惠婷.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镇痛分娩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3):336-337.

[9]曾江波.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3):344-346.

[10]翁上洋,林啟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1):135-136.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腰麻硬膜外麻醉剖宫产
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研究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与老年混合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比较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