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蓝染色法在基层医院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

2017-11-15董麒锋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胃癌

董麒锋

【摘要】 目的:研究美蓝染色法在基层医院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按照术中是否采用美蓝染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清扫数、并发症和1年期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贲门淋巴结、胃小弯淋巴结、胃网膜血管淋巴结和胃动脉淋巴结平均检出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和转移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期生存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蓝染色法在基层医院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价值较高,病变淋巴结检出率高,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关键词】 美蓝染色法; 胃癌; 淋巴结清扫; 外科手术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8-0142-02

随着胃癌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胃癌已经成为发生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早期的筛查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有着重要作用[1]。胃癌的预后与淋巴结的转移有直接的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常情况下生存率明显降低[2]。传统病理检查很难将病变淋巴结的数量完全检测,基层医院在医疗条件及手术水平稍差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术中淋巴结清扫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

3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美蓝染色法在基层医院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按照术中是否采用美蓝染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2岁,平均(41.82±3.63)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3~71岁,平均(42.06±3.8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临床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早期胃癌,无肝脏、腹腔等远处转移;(2)无合并严重心、肾、肝等内脏功能障碍;(3)接受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术治疗;(4)术前未进行放、化疗治疗。排除标准:(1)转移性胃癌、Ⅱ、Ⅲ期胃癌;(2)出现肝脏、腹腔等远处转移;(3)合并胃癌以外的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肾、肝等内脏功能障碍。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并采用传统手检法对淋巴结进行检查。观察组在行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中进行美蓝染色,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气管插管后接受全身麻醉后;采用上腹部正中切口,暴露病灶。观察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及有无可疑的淋巴结肿大,行淋巴结清扫;术中向病灶周围浆膜下注入美蓝,注射3~4个点,每点0.5~1.0 ml。

1.4 观察指标

(1)记录比较两组患者贲门淋巴结、胃小弯淋巴结、胃网膜血管淋巴结及胃动脉淋巴结检出数目。(2)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清扫转移淋巴结数目。(3)术后定期复查,跟踪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术后1年生存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贲门淋巴结、胃小弯淋巴结、胃网膜血管淋巴结和胃动脉淋巴结平均检出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和转移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1年期生存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淋巴结转移数量及转移程度均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3-4],准确的评价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清扫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虽然近年来兴起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避免开腹手术创伤大、但也存在影响患者内分泌系统等缺点,并且在基层医院难以广泛推广使用[6]。而基层医院由于经费、手术设备等限制因素,对于早期胃癌的治疗目前主要还是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所以在手术过程中有效提高患者病变淋巴结的检出率是提高手术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的首要前提[7]。研究报道美蓝染色能够增加病灶的清晰度,提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更易肉眼识别[8-9]。本研究也发现采用美蓝染色法组患者的贲门淋巴结、胃小弯淋巴结、胃网膜血管淋巴结及胃动脉淋巴结检出数均明顯高于对照组,从而进一步说明美蓝染色与常规相比,具有更高的病变检出率。研究还报道美蓝染色可以大大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可使淋巴结的染色较系膜内其他组织更深,并且发现直径>2 mm的淋巴结均可被染色 [10]。对于这一点,笔者在术中也发现注射美蓝后全胃系膜均明显染成蓝色,并且美蓝沿淋巴管回流至胃系膜下动脉根部,从而有利于做到对近侧范围转移淋巴结的彻底清扫。结合本组研究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结果同样也能够看出,美蓝染色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和转移淋巴结清扫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进一步说明美蓝染色法在基层医院对提高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endprint

从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生存率来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均为100%,说明使用美蓝染色法对早期胃癌根治术近期效果没有负面影响,而且有研究报道示踪剂对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11]。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美蓝染色法在基层医院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价值较高,病变淋巴结检出率高,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为单中心研究,入选病例为早期胃癌患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术后随访观察时间较短,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靳斌,朱玉侠,张雪丽,等.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904-905.

[2]孟锐,杨力,刘雅琦,等.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8):1272-1273.

[3]吴珍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胃癌的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0):1718-1720.

[4]彭鹏,吴春晓,龚杨明,等.上海人群胃癌生存率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6,26(5):414-420.

[5]陈思曾,穆建成.老年人胃癌淋巴結转移率与病理及临床预后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0):22-23.

[6]陈鸿春.胃癌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140-141.

[7]丁红玲.早期胃癌内镜直视下与手术后测量病灶范围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4):670-671.

[8]柯孔亮,戴永平,郭宇,等.亚甲蓝示踪技术在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5):623-625.

[9]邱树升,李良,李新兵,等.美蓝法定位前哨淋巴结活检在cN0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2,4(4):242-244.

[10]张志栋,刘庆伟,李勇,等.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早期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36(17):2698-2701.

[11]宋玲,孙俊峰,胡丽霞,等.纳米炭与美蓝染料在肺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13(13):86-87.

(收稿日期:2017-06-27)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胃癌
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长期吃大蒜能降低胃癌死亡率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预防胃癌——从身边小事做起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的临床效果分析
创伤性进行性血胸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