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环保意识于化学教学中
2017-11-15潘易香
潘易香
摘要:针对环保已经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总结了多年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经验,用具体的课例阐释了融入环保的技巧环和时机。
关键词:初中化学 ;环保;教学
环保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从科学发展角度来看,化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密切。在中学所有学科中与环保关系最紧密的当属化学,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笔者在化学教学中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环境质量基本上避免了急剧恶化的局面。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大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还相当严峻。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的丰收,化肥、农药用量逐年增长,造成土壤水源的污染。一些海域河流湖泊,经常遭到污染。机动车辆迅猛增多,汽车排放尾气给城市空气造成污染,噪声也不断加大。城市化使生活垃圾大幅度增加。一些化工厂“三废”排放量比较大;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甚至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直接威胁,说明我国的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1]。
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如果照本宣科的讲解知识,学生会枯燥,无法深刻领会环保意识,也不会在学生内心形成环保意识,更不会把环保转化到行动中去。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笔者认为随机渗透效果更好,例如,初中化学在学习二氧化碳的知识时,结合二氧化碳知识介绍温室效应,结合二氧化硫性质介绍酸雨,结合氮的氧化物性质介绍城市环境污染。在讲爱护水资源这节时,世界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可利用的水资源特别是淡水非常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仅有的淡水资源又被污染,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这时,就可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水资源非常紧张,水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怎样才能防止水污染呐?”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课下调查一下本地区水资源情况。从而使学生树立爱惜水,保护水的意识。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CO2、SO2可用NaOH溶液吸收),碱性物质通常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明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
三、在实验课上,让环保付诸于行动
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昧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笔者经常教育学生正确嗅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向他们耐心地说明利害[2]。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课上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如硫磺的燃烧实验中要产生二氧化硫对空气造成污染,有必要的话要在通风橱中進行实验,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如在酸碱盐的一些演示实验中会产生一些重金属离子,如果实验完毕直接倾倒会污染土壤,笔者在教学中对产生的废液利用已学的置换反应进行置换。虽然这个实验简单,但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经济价值和环保的意义。
四、化学实验的“微型化”让鱼和熊掌都能兼得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不仅使药品的用量减少,而且降低仪器的成本,节省实验经费,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如在做物质燃烧的条件的演示实验时,按照教材用大烧杯白磷燃烧对环境污染较大,改为微型装置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又保护环境。
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其“小、块、灵”的特点,使其实验操作难度较常规实验更大,这就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更加仔细、认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否则有可能观察不到应有的实验现象或者得不到较好的效果
[3]。同时,很多微型仪器都可以用自己身边的废物,让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如用青霉素瓶做小的广口瓶,用洗发膏的塑料盒做水槽,用眼药水瓶做滴管,以饮料管做导管。这样不但可以克服教学困难,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还能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举多得。
总之,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提高全民环保水平,是化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化学老师在课堂中应该向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传授环保知识,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环境状况,培养学生关心生态、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刘喜祥.化学与环保[J].中学化学,2001(8):6-6.
[2] 郑维家.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0(08):24.
[3] 刘洁.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