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早恋与家庭关系的研究
2017-11-15师春丽
师春丽
摘要:为了探究学生早恋与家庭关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选择了2000名中小学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父母的理解程度”、“父母的情感温暖程度”、“与父母的亲密度”三个家庭因素与学生的早恋行为发生关系密切。早恋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想要避免学生早恋问题发生,家长方面应重视理解学生,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温暖,还要有意识的与学生沟通、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度。
关键词:学生早恋;家庭关系;影响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早恋问题的发生率逐年增长,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也使得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频频遭遇冲击。近年来,研究中小学生早恋问题的学者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学生早恋问题发生的原因具备多样性,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等都是导致早恋问题发生的诱因。家庭是学生除学校外逗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家長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而深入研究学生早恋与家庭关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1]。为了研究此问题,本实验对2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于2017年7月在x市某中学及其附属小学内随机选取2000名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包含654例小学生和1346例中学生,1096例女学生和904例男学生。利用预先制定的早恋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无早恋问题”、“父母的婚姻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与父母的关系”等。由学生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在学生填写完毕之后将所有调查问卷统一回收,回收率100%。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所有调查问卷以匿名形式填写,且在学生填写调查问卷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均不在场。
2、统计学指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组间同类型计数比较使用x2检验,以 P<0.05 为标准,确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早恋调查问卷统计情况。经统计:(1)2000名学生中有482例学生存在早恋问题,占总人数的24.1%;(2)早恋组和非早恋组学生在“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父母的婚姻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早恋组和非早恋组学生在“父母的理解程度”、“父母的情感温暖程度”、“与父母的亲密度”三个家庭因素比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三、讨论
1、与中小学生早恋问题发生无关的家庭因素。就学者们的大量实践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婚姻状况、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效果:(1)父母离异的中小学生或是因其他原因由单亲抚养的中小学生比健全家庭内成长的中小学生更容易发生早恋问题;(2)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与中小学生更好的沟通,更利于中小学生发展,学生的早恋问题发生率也更低。上述结论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不符,怀疑是调查样本数量较小,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性。
2、与中小学生早恋问题发生相关的家庭因素。在本实验中,非早恋组学生与早恋组学生在“父母的理解程度”、“父母的情感温暖程度”、“与父母的亲密度”三大家庭因素比较方面差异显著,P<0.05,说明上述三因素是诱发学生出现早恋问题的“罪魁”。对上述结论进行分析,可总结出如下两点原因:(1)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不完善,有着较为明显的情感需求,父母的理解、关爱可以给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由于没有迫切的情感需求,因而对异性的情感慰藉并不十分渴望,早恋问题的发生因而能够有效避免;(2)父母的教养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点,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够科学的引导中小学生,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正确的对待早恋问题[2-3]。
综上所述,“父母的理解程度”、“父母的情感温暖程度”、“与父母的亲密度”是与中小学生早恋行为发生关系密切的三个家庭因素。为避免中小学生出现早恋问题,家长们需要重视上述“三因素”,要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理解学生,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温暖,还要有意识的与学生科学沟通、提高彼此的亲密度。
参考文献
[1] 臧凯,崔云岭. 早恋与家庭因素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4:149-150.
[2] 刘兵. 社会生态视角下青少年早恋现象分析与社会工作介入[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38-41.
[3] 周颖,武俊青,赵瑞,等.城市中学生早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02:28-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