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研究

2017-11-15张素珍

求知导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课间组织形式阳光体育

张素珍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小学体育大课间组织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在阳光体育基础上探索小学体育大课间组织形式的创新开展。研究认为,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该集中划分区域,以小集体分项练习为主,在班级特定活动区域内分层分片活动,班主任、科任老师帮辅,促进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课间;小学体育;组织形式

一、引言

始于2007年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了校园体育的广泛发展,对广大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大课间体育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部分,做好大课间的组织安排能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高效提升。传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是以广播体操为主,配合集体慢跑活动。但随着阳光体育的深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有了更为丰富的变化,尤其是在组织形式上显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做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奠定运动技能迁移的基础。

二、相关概念解析

1.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是指把追求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的,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做到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立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一种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阳光体育是一种积极、阳光、乐观、豁达的生活方式,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一项全民运动,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就是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阳光体育活动实行十年以来,校园体育活动呈多样化发展,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深入开展的指导思想。在小学阶段应该加强阳光体育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兴趣,同时促使小学体育在组织和实施上有更多的创新。

2.大课间體育活动

一直以来,学校体育中的课间操的定位都以眼保健操、广播体操为主要内容,以卫生保健调节为主要功能,运动负荷较轻,内容单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它是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是对传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的继承和发扬,大多安排在上午或者下午的课外休息时间,时间一般为 30 分钟左右,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部分。本研究所界定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是指上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中间的20~30分钟活动时间(见表1)。

三、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针对的是全国广大的大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其基本要求在于:保证学生的安全,完成一定的活动计划,有一定的运动时间和强度,促进学生全员参与。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应该更加的全面。

1.安全第一的原则

任何的体育活动都必须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注意力较为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大课间活动时必须做好学生活动组织,严肃活动的纪律要求,保证体育活动在学校的控制之下进行,对各种意外的环境情况做好预防,有安全预案。

2.创新兴趣原则

阳光体育活动不仅要求有一定的运动强度,还要体现出趣味性,在活动内容的制订上必须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在尽量保证学生兴趣性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教师要创新活动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活动上进行创新,尤其是体育游戏的各种创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全员参与原则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全员参与大课间的体育活动。而作为学生的榜样,全体教师也有责任全员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在做好活动组织工作的同时,引导那些体质较差或者运动兴趣不强的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

4.差异性原则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发育的差异性较显著,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候必须注意到学生之间运动水平的差异性,在一些专业技能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上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尽量做到分层活动,根据学生之间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组,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之中。

四、加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近三十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在小学时期加强体育锻炼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小学阶段的整体课程较少,学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但在放学后学生大量的时间往往被补课所占用,能独立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非常少,因此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锻炼十分必要。

1.小学生的年龄小,但身心发展较快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在7~13岁,他们心智发育不完全,但身体发育较快,心理功能呈现出逐渐发展成熟的变化。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身体机能趋于完善,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学生力量发育缓慢,但灵敏性、柔韧性较好,并具备一定的速度、耐力。在心理上,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广泛,适合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2.小学阶段课余时间较多

教育部小学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奠定学生学习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总课程量相对中学较少,因此学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同时,体育课课时仅次于语文和数学,几乎与英语并列,课时量较大,这对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有重要的意义。而从总课程设置来看,小学阶段每一天的课时总量较少,有大量的课余活动时间,是大课间活动实施的基础。endprint

3.课余统一集中活动的时间较少

小学阶段学生独立自主的活动较少,为了保证安全,学生放学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离校,大大减少了学生自主性集体活动时间,而在体育课之外能让学生统一集中活动的只有大课间的这段时间。加强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在小学阶段最大限度地拓展阳光体育活动实践。

五、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大课间一般有20~30分钟的时间,各地区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安排和内容也各不相同。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组织要求和安全等原则要求,当前各大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最主要有以下四种组织模式:全校集中组织型、俱乐部组织型、自由分散组织型、小群体组织型。这几种组织模式的应用往往是几种类型的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表2 是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组织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综上所述,适合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全校集中组织型和小群体组织型模式,这两种模式从集体到个人都比较契合小学管理的要求。其中集中组织型模式是传统的组织形式,尤其适合小学生的日常活动管理;而小群体模式就是在阳光体育活动的快速发展中逐渐提出和形成的大课间组织形式,其活动的群体由学生自由结合,其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体育锻炼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增强锻炼的效果。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校集中小群体活动,也即在全校统一活动的背景下,各个班级自由组织活动,班级与班级之间互不干扰。

六、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内容

陽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创新,应该是统一集中型组织模式和小群体组织模式的深入结合,在稳定安全组织的前提下充分规划各班级活动的区域和范围,自主科学选定活动内容,做好监督和管理(见表3)。

1.因地制宜,全面统筹,划定班级活动的区域

不同地区的学校,有效体育活动范围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有合理运动的地点,必须统筹全校的体育活动地点,在保证安全活动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学生人数和年段水平需求合理地划分运动区域。为保证学生安全和便于管理,每个年级、班级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进行体育活动。

2.科学民主地确定活动内容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的接受能力上截然不同,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规范而严格的体育活动不适合学生跳脱的思维。因此,在各个年级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可以按照等级划分运动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运动,每学期的大课间的内容由班级自主讨论决定,所需体育器材可由班级集体购买并作为班级资产。

3.以学生为主体的监督管理负责制

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班干部和体育骨干为主组织、管理相关体育活动。在具体的活动实施中,教师只能引导和外部管理,体育活动的整体运转、规则的制定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应该由五、六年级的学生组成监督小组,负责检查教室、卫生间等位置是否有学生藏匿,促使学生在本班级规定的区域内参加活动。同时,进行检查和评比,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和强度符合要求,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4.教师学生全员参与负责制

相对于中学,小学阶段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走神或者过度兴奋,造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无效性。因此,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在大课间必须及时到位,按期排班,做好学生的整体管理工作。另外,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也是学生最好的导师,教师的加入能给学生最大的鼓励和自信,如果教师能直接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将会给大课间体育活动带来最丰富多彩的校园风景。

七、结语

大课间体育活动逐渐成了中小学拓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试验田,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繁荣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阳光体育的大背景要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阳光体育不能只靠一句空话,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保持组织形式的稳定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朱莉莉.北京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2]李洪江.关于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J].科技向导,2010(17).

[3]王俪燕.苏州市中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版),2011(10).

[4]纪成周,钟 声.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三种组织模式的探讨[J].体育师友,2010(5).

[5]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6):719.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课间组织形式阳光体育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闲暇体育促进校园阳光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解析初中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策略
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
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大课间”的重视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