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缺陷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2017-11-15高坤
高坤
【摘 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角度分析,内部控制的缺陷对其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论文对内控缺陷和盈余管理概念分别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探讨了内控缺陷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Abstract】Internal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s, under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enterprises need to develop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impact of flaw of internal control is very complex,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interior controlling's defec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briefly, and discusses the affects of interior controlling's defects on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關键词】内控缺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
【Keywords】 interior controlling's defect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impac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061-02
1 引言
目前,国内关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但是根据我国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水平的内部控制信息并没有伴随着高质量的盈余。从国外关于内控缺陷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成果得出,完善可靠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减少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会计选择行为,同时还能够对管理层操纵或平滑盈余的倾向进行有效约束,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减少财务管理失误。而内控缺陷则会影响盈余管理,造成盈余质量降低。内控缺陷主要包括会计层面的内控缺陷(例如收入的确认失误、特定账户余额估价不恰当等)和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例如管理层越权、控制环境失控等),进一步导致了管理层蓄意造假的行为,操纵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机率增加[1]。
2 内控缺陷与盈余管理的概念
2.1 内部控制缺陷
内控缺陷即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概述,探索内控缺陷首先要掌握内部控制的概念[2]。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对自身各项业务以及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经济层面确保企业效益,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进而使得企业资产完整性得到保护[3]。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管理层人员协调好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并加强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管理,形成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建立的内控体系难以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内控目标失去效用,也就形成了内控缺陷。本文主要从会计层面内控缺陷和公司层面内控缺陷进行介绍:
会计层面的内控缺陷主要指的是与财务报表各项会计科目确认和计量过程有联系的、直接造成财务报表出现失误的内控缺陷,一般很容易被注册审计师察觉。通常来说,会计层面内控缺陷包括:财务报表重新拟定及其生成过程中形成的缺陷;或有事项、关联方交易、担保以及投资等事项缺乏信息披露且会计处理程序不当;选择适用会计政策、修正重大会计差错、合理会计估计判定中出现差错;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账户的会计处理程序存在问题等。
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指的是与公司质量不当导致的内控缺陷,造成公司经营效益较低,这种缺陷不易被审计师发现。公司层面内控缺陷涉及的是企业的整体层面,与财务报表会计科目确认和计量的联系不大,一般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违规买进股票;内控审计职能存在缺陷;资金使用批准机制不健全;持续经营理念缺乏可行性;工程项目后续管理失误。
2.2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性,本文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简单介绍:第一,从广义角度分析,盈余管理内容复杂,在对盈余进行操纵方面,应用到的办法不仅仅局限于会计处理手段,还有对财务报表披露中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蓄意操纵行为,以及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有意设立的非经常性经营活动安排或各项决策的调控更改等;第二,从狭义角度分析,根据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确定一定的管理目标,例如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进而针对企业的经济业务,选择出更加符合管理目标需求的会计政策,但是根据会计准则的适用性层面分析,这种会计政策选择虽然合规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目前,广大专家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在盈余管理是否就是财务舞弊、盈余操纵手段等问题方面存在争议。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处理手段进行操纵,但是对于改变其他决策、安排非正常经营活动等非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的盈余操纵没有准确的定性。根据这些问题,一些学术人士将盈余管理划分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两大类。
3 内控缺陷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3.1 影响分析endprint
針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管理层主要采用的是会计政策调整和会计评估等手段,而会计层面内控缺陷与财务报表以及会计人员的工作息息相关,因此,会计层面内控缺陷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影响要比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的影响程度大。针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有意安排交易业务、时间、内容等进行,因此,与会计层面内控缺陷相比,公司层面内控缺陷对其造成的影响更大[4]。一般来说,在上市公司经营中,如果发现会计层面内控缺陷,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调整各项会计工作,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可见,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具有相对低水平的应计盈余操纵;但是出现公司层面内控缺陷后,因为涉及部门和业务内容十分广泛,难以准确查找责任部门,整改措施效果不明显,可见,活动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操纵程度水平较高。总之,不同类别的内控缺陷的整改措施执行效果有差别,因此两种类别的内控缺陷对两类盈余管理方式有不同影响效果。
3.2 数据论证
本文在对2013-2015年沪深1782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的内控缺陷披露信息进行了采集,同时,根据国泰安数据库的“中国违规公司数据库”以及相关财经网站的信息,对上市公司重大违规及诉讼仲裁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名单及相关缺陷信息。通过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水平上进行了双边缩尾处理,减少极值影响,1782个公司年份观测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大约32.32%的上市公司存在内控缺陷。表1给出了样本按是否存在内控缺陷分组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真实盈余管理变量为百分比取值,均值差异检验为t检验,中位数差异检验为Wilcoxon秩和检验。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存在内控缺陷的样本相比没有内控缺陷的样本,有着较高的异常操纵性生产成本,内控缺陷公司表征出总资产规模较小、成长性较低与盈利能力较差。
总而言之,在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内控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类型的内控缺陷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上市公司管理层难以得到有效约束,对各项管理活动监督力度降低,进而导致大量盈余操纵,这就需要相关行业加强内控体系的完善以及对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监督,进而确保经济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内控缺陷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2】牛葳.内部控制缺陷、审计意见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3】刘行健,刘昭.内部控制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02):59-66.
【4】刘建伟,郑开焰.内控缺陷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联性研究——基于上市公司强制性内控信息披露的证据[J].东南学术,2014(05):72-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