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石化类专业《化工分析》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7-11-15饶维刘晨王霞
饶维++刘晨++王霞
【摘 要】论文以高职石化类专业的基础能力课程《化工分析》为研究对象,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目前石化类专业《化工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标准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密切联系石化行业背景,工学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Abstract】Paper takes the basic ability course "Chemical Industry Analysis" of petrochemical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trochemical major course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nalysis", analyzes the exploratory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ssessment standar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o on. We need closely contac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ombine working and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realize the seamless docking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关键词】高职; 石化类专业;《化工分析》;课程改革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etrochemical specialty;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nalysis"; course reform
【中图分类号】O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108-02
1 引言
化工分析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高职院校石化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其主要任务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石化产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1]。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化工分析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相互分离,实训内容陈旧且未能很好地与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难以适应新时期企业对石化人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化工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2 立足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
高职石化类专业(以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主要培养面向炼油、化工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掌握石油化工岗位(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石油化工生产操作、产品质量检测、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化工产品储运等工作,具有“石化特质、劳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石化人[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与实训环节不分家,结合岗位需求 、职业标准 、学生实际,加大实训课时比例,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应用为目的,以培养技能为主,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课程团队对化工分析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构。如表1所示,将化工分析课程分为酸碱滴定分析,配位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分析5个模块,各模板下设立相应的学习型的工作任务,四大模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学习过程循序渐进,课程总课时为80节,理论与实训课课时比例按1∶1设计。
3 改革教学模式,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其突出的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3]。结合理论知识,学生所学专业和生活生产,以及本校实际,本课程选择了如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水的硬度的测定、水中氯离子的测定、工业废水中需氧量的测定等项目,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以及学习兴趣。
4 改革考核方法,建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
本课程考核打破传统的期末考试一张卷子定成绩的惯例,采用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老师、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核。考核过程如表2所示:考核项目分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权重均为50%,理论知识的形成性评价占20%,具体包括课堂表现、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10%,实训预习报告、作业完成情况占10%;实践应用形成性评价占30%,具体包括实施任务态度占5%,实施过程占15%,任务完成结果占10%。考核分布在若干个项目的教学過程中,不只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多样化,建立学生、教师、企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课程的考核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系统倾向于对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精力更多地放在动脑动手的良性状态中,才能真正培养和选拔出对本课程和专业有兴趣的个性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5 以校企合作为特色,共育高质人才
石油化工产业是湖南省的支柱产业,石化产业链条密集,湖南石油化工职技术学院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石化类高职院校,学院出身于石化企业,行业背景深厚,与周边石化企业合作密切,校企融合度高。这是学院的一大特色,我们应充分利用自身“特色”,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第一,学生不但可以在校内分析实训室进行实训,而且能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项目。目前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环保监测站、中心化验室,长炼供排水化验室,湖南长盛石化有限公司质检中心,湖南长炼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分析检测中心。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深入企业,感受石化企业文化,学习操作技能,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职业化素养。第二,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学院聘请一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专项技能指导,实现操作能力与岗位要求一致,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显技能优势,为后续进入企业进行技能的强化打好基础。专业教师为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满足企业对职工提高职业技术技能的需求。第三,校企共享数字资源,学院以学生、教师、院校、企业、行业为对象,构建核心课程平台、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合作交流平台、虚拟教学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在线考试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职业资格鉴定平台,可同时满足学生多渠道获取行业信息与企业职工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
6 结语
通过对本院的《化工分析》课程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升,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追求知识,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李丽萍.高职化工分析技术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03):10.
【2】肖宜春,贺清芳. 浅谈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211-212.
【3】石慧.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药学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11):107-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