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及疗效调查
2017-11-15郑志燕
郑志燕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25.129
[摘要]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及疗效调查。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该院诊治的122例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治愈率66.39%;显效率28.69%;无效率4.92%。在不良反应方面:服用林可霉素有5例,用青霉素有4例;用阿奇霉素有2例。该次应用最多的就是林可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 结论 对小儿社会获得性肺炎患儿运用抗菌药物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痛,对于病情严重可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从而达到延长细菌耐药性的情况,提高抗菌效果。但建议临床医师要熟练掌握各个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具体不良症状以及病原学诊断等方面情况,能够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医院小儿;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9(a)-0129-03
Investigation on Drug Use and Curative Effec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tibiotics in Primary Hospital
ZHENG Zhi-y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anp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35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 usage and efficacy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in primary hospital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2 children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6 in this hospital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As for the curative effect: the curative rate was 66.39%, the effective rate was 28.69%, and the invalid rate was 4.92%. In adverse symptoms: 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lincomycin, 4 cases with penicillin, and 2 cases with azithromycin. The most widely used were lincomycin and cephalosporins.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drugs on acquired pneumonia children is significant, which can improve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reduce the pain. As for those whose illness is severe, the combined medicine care can be adopted so as to extend the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improve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But it is suggested that clinicians should master the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 adverse symptoms and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each antimicrobial agent, and be able to rationally use antibiotics.
[Key words]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hildren in primary hospital; Antimicrobial agents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感染性肺实质炎症,通常是在医院外发生的,但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潜伏期,多数情况都是患者在潜伏期内住院才发现此疾病的,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肺部炎症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导致此疾病的主要病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衣原体、他莫杆菌以及军团杆菌等等[1]。对此疾病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有着极高的死亡率,而且位于死亡疾病的前10位。特别是偏于地區、医疗设备不完善的地方发生率是更高。社会获得性肺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特别是小儿患者,由于身体各项器官发育不成熟,抵抗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所以,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小儿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给予患者抗菌类药物,例如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类等等,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应用抗菌类药物不合理的问题,导致患者机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该文针对基层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endprint
方便选取基层医院诊治的12月共122例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其中男性:54例,女性68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年龄(6.6±1.7)岁。入院后,先进行血常规检查,有32例患儿的WBC指标过高,有14例患儿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情况。对11例疑似为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肺炎支原体IgM和肺炎衣原体血清进行检查,结果为有2例肺炎支原体IgM(+),有1例肺炎衣原体IgM(+)。再对所有患儿的胸部进行X线检查,患儿肺部均有片状浸润性阴影。肺部处于斑片状,病灶发生部位:左上肺22例,左下肺54例,右下肺35例,右上肺11例。
1.2 纳入标准
①均是社区获得性肺炎;②无血液传染性疾病;③精神状态良好、无意识障碍症;④其他器官无严重性损伤;⑤患儿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胸痛以及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⑥均为14岁以下的小儿患者。
1.3 方法
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体质情况进行针对性抗菌治疗,主要给药方式就是口服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对于病情严重者进行两组药物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对患儿进行化痰止咳、物理降温等治疗。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患儿在服用药物的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状全部好转,白细胞相关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通过X线复查,病灶消失;显效: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白细胞相关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通过X线复查,病灶减小;无效: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更严重,白细胞相关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内,通过X线复查,病灶无改善。总有效率是治愈率和显效率总和。同时对所有患儿服用的抗菌药物类型、服用方法进行记录。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服用抗菌药物具体情况
所有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类型和服用方法如表1,其中在给药方式方面,大环内酯类药物其他种类药物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种类的抗菌药物在患儿应用率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儿治疗有效率
治愈81例,治愈率66.39%;显效35例,显效率28.69%;无效6例,无效率4.92%。治愈率66.39%明显高于显效率、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8,P<0.05)。
2.3 抗菌药物的用药不良反应
有5例患儿服用林可霉素治疗的过程出现失眠、兴奋状态,有4例患儿用青霉素治疗时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的情况,有2例患儿在运用阿奇霉素治疗过程中出现肠胃反应,腹泻等症状。
3 讨论
诱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原很多,例如细菌、病毒以及其他非典型的致病原。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构成非常复杂,会由于不同的季节、区域以及人群的差异而有所变化[2]。根据我国的情况来看,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链球菌[3]。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所以对其进行相关的病原学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更可以为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价值[4]。此次研究中,对患儿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测,而且准确率非常高,有助于开展后期治疗,改善临床不良反应。
由于患儿的机体发育不成熟,抵抗能力差,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患儿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中占有较高位置。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在临床中有咳嗽咳痰、发热、发寒以及胸痛等临床症状。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咳嗦多为干咳,痰液较多,而且多为脓性。疾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是特别明显[5],但是会有少量的湿罗音情况,但是随着病情的严重,基本体征会发生变化,单侧肺炎会有明显的叩诊音浊的情况、呼吸运动能力明显减弱,呼吸音降低等等,有的患儿可能会出现血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的情况[6]。
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医师过于频率的更换看见药物;没有实行病原学检查,就从一线药物开始进行治疗,逐渐升级,直到出现治疗效果,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更对患儿机体产生影响,降低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细菌出现耐药性的机率上升[7]。
该次对患儿进行治疗过程中,多采用静脉注射,该次所选用的抗菌药物。以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率最高,达18.85%。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优势就是抗菌活性强,能有效的抑制肺炎衣原体、肺炎链球菌以及肺炎支原体细胞,而且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理想。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为了能良好的控制疾病,可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例如:林可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能提高抗菌效果,而且所用的药物剂量相对较小[8],两种药物相互协作,达到的抗菌效果非常理想,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该文研究得出:治愈81例;显效35例;无效6例。有5例患儿服用林可霉素治疗的过程出现失眠、兴奋状态,有4例患儿用青霉素治疗时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的情况,有2例患儿在运用阿奇霉素治疗过程中出现肠胃反应,腹泻等症状。当对出现不良症状的患者中止用药或者给予其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不良症状逐渐消失。由此证明,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运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可以及时缓解病痛,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医疗费用,得到医师和患儿的认可。
综上所述,对小儿社会获得性肺炎患儿运用抗菌药物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痛,但是建议临床医师要熟练掌握各个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具体不良症状以及病原学诊断等方面情况,能够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针对患儿的体质和病情严重程度给予药物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可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从而达到延长细菌耐药性的情况,提高抗菌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坚彤.儿科病区支气管肺炎患儿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与分析,2013,13(3):241-243.
[2] 杨爱君,崔红,姚燕青,等.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J].中国医刊,2014,49(12):24-27.
[3] 魏田力.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刊,2014,49(7):5-7.
[4] 中华医學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5] 费霏.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及合理性评价[J].中国医刊.2016,51(3):84-86.
[6] 郭磊, 丁效国.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7):42-45.
[7] 陈刚,韦欢,何永玲,等.儿童非典型肺炎病原体免疫球蛋白检测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5):1172-1174.
[8] 柯莉芹,王凤美,李银洁,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1):33-36.
(收稿日期:2017-0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