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面临的困惑及其抉择

2017-11-15余洁

教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困惑差距

余洁

[摘要]完成身份转变尤其是解决由此产生的困惑始终是大学新生的迫切愿望。通过对M大学的调研分析发现,大学新生往往因适应、选择、规划管理等因素而产生困惑,其通常具有自发性、个性化、短时性、负效应性等特性,是在理想与现实、原有学习生活习惯与现状要求等差距下催生的心理困境。进一步解决大学新生的困惑,更好实现其身份的转变,学校应着力开展以人为本的入学教育活动;倡导以树立远大理想为导向的自我教育;落实以服务为宗旨的辅助教育。

[关键词]大学新生;困惑;差距;抉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4-0013-05大学新生初入大学的学习生活状况,是大学新生教育的着力点,是教师新生教育的着眼点,更是大学新生自身转变成为大学生的契合点。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新生们往往会因为内心世界或外界环境中的“问题、难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最终催生困惑。然而,困惑是什么?新生们的困惑是什么?困惑是可解的吗?困惑会带来哪些负面因素?困惑有什么途径可以解决?解决困惑有何益处?答案好似脱口而出又如鲠在喉。基于此,本文以问题为导向,立足M大学的实地調研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大学新生在过渡时期面临的困惑,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规避因困惑引发的相关行为举动,为现代大学新生教育的理念及实践提供参考。

1大学新生的困惑详解

《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将困惑释义为:弄不明白,不知道该怎么办。其产生自个人内心对于外界事物的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是抗拒。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后,通常都会思考以下一系列问题:“大学是什么”“我的大学是什么样子”“大学为什么是这样,大学为什么不是那样”“大学是这样我该怎么样”,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思考。当其执困于这一系列问题,认为自己根本无法理解,或者即便理解也无法解决时,问题也就成为了需要指导、帮助的困惑。

更进一步说,在这一系列问题中,大学新生对于“大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是困惑产生的思想根源,甚至是引发新生焦虑的“压力源”。大学新生对大学的印象、评价等让他们对大学有着自我的心理认知。与此同时,大学所营造出的大学学习生活氛围,给予大学新生们直接、具体、现实的认知,两者相互碰撞,滋生了大学新生们的困惑。

1.1大学新生面临的困惑

困惑源自对具体问题的思考,进而对新生心理产生的刺激和影响,而大学新生面临困惑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现象。对此,笔者通过访问、调查等形式作了相关调研,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见表1。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主要在适应问题、选择问题、规划管理问题3个方面受到困扰。其中,在规划管理方面,近一半的学生都产生有“前途未卜”的焦虑感,进而产生对家庭的愧疚感、自我轻视感,以及对专业、学校的不信任感等。还有一些新生因为自身性格问题而感到担忧,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需要寻求帮助;因个人身体缺陷等原因,无法正常融入大学生活;因大学部分服务尚未享受到,产生不满情绪等等。

笔者在访谈部分教学管理与学工部门的老师时,了解到一些有发展趋势的事件。

例1:新生A迫于家人的安排进入大学某文科专业学习,由于长期受“电竞”游戏的影响,入学后A经常逃课打游戏,大一上学期结束就打算退学了,但家长不同意,A在自己喜欢的“电竞事业”和父母的期待中难以抉择。

例2:新生B来自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父母对于他读大学付出很多。入学后,B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前景十分不明朗,提出换专业,但与M大学的转专业的相关规定不符合,B开始陷入排斥自己的专业学习,又觉得愧对家庭的两难情绪中。

这些学生都在直面问题,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遭遇挫折,进而陷入困惑,这也就是高校、教师、学生们关注困惑的重要原因。

1.2困惑的性质分析

基于前文可见,大学新生的困惑是存在的,且不同学生的困惑、同一类型的困惑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特性。笔者将其归纳为自发性、个性化、短时性、负效应性。新生们由于认知、性格特点、学习方式、成长环境等差异,产生不适应和自我困惑。随着大学生活的持续,这些困惑也将渐渐消失殆尽。然而,这并不意味过渡期间困惑得到良好解决,困惑的解决程度,也影响着学生们之后的大学学习生活质量。

1) 自发性。大学新生的困惑是自我思考的产物。前文笔者提到,困惑是新生在入学前后对一系列问题思考所引发的,而这一系列思考的缘由无论是因为做入学准备、还是因为好奇等心理因素,都大多是为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思考行为,大学新生在思考与现实接触中,因差距产生了自我的困惑。

2) 个性化。大学新生的困惑是个性化的,不同人产生的困惑是千差万别的。由于个人的认知、性格特点、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新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都不尽相同。此外,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和接受能力,也影响着困惑的内容、程度的深浅、解决难度的差异。

3) 短时性。大学新生的困惑通常是暂时的,其适应、理解和接受大学学习、生活时,这些困惑也会顺势消失。困惑的产生不是为了成为固有化的存在,而是期待被一定合理方式的解决,新生的困惑亦是如此。困惑多表现为怀疑、不解,只要通过他人的引导,或者自己的理解才能得到解决。但是,也有些困惑因为长期没有被妥善解决,而成为学生的难题,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生的大学生活。

4) 负效应性。困惑会对大学新生的大学学习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困惑让部分大学新生在初入大学后,并未很好地享受大学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以及学生的发展。对于大学新生来讲,困惑让他们心怀不满、不安,从而引发抵触、反抗、沮丧的不良心理情绪。当情绪无法得到解决和发泄时,他们无形中便将这些情绪带至学习和生活中。对于学校来讲,学生的不良情绪带入教学活动中,会影响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使得学校为照顾学生而制定的制度、规则,遭到部分学生的排斥和不解,让其难以贯彻落实。endprint

困惑所引发的负效应,侵蚀着大学新生们的学习生活,阻碍着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亦羁绊着高校向更高层次发展,这都背离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初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以及大学新生的入学需求。由此,分析困惑滋生和仰赖的“土壤”,从而隔绝“土壤”所需的“养分”,是解决困惑的前提和必经之路。

2大学新生困惑的根源研究

通过个人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困惑源起自差距引发的落差感,即问题之所以成为困惑,不是因为问题无法解决,而是因为以为可以解决的问题未得到解决而形成了落差感。具体而言,笔者归纳有以下几点。

2.1现实境况与自我想象的差距

1) 自己就读的大学与“自己了解到的大学”的差距。新生在入学之前,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不同程度、有选择性地去了解就读大学,对于外省、市的学生而言,可能还包括对大学所在城市的认识。在了解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大学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想象,这些理解、想象会延续到他们到达这所城市、学校,接触到现实境况后逐渐消散。但不可避免的,当想象高于现实,他们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而现实高于或持平于想象,学生在这方面所面临的困惑就会相对较少。

2) 自己學习的专业与“自己理解的专业”的差距。相比较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教育,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是具体到学科、专业类别下设的专门性教育。在入学前,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浮于表面,如部分学生简单地将专业与面向的行业、技能的学习挂钩,对学校大一安排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3) 自己在大学的状态与“自己规划的大学的目标”的差距。新生们入学大多怀揣梦想,希望通过大学这一高等教育殿堂,实现自己的某一目标。这会让其在进入大学前后,渐渐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大学目标和规划。然而,学习环境的相对闲适、大学各路“高人”激发的压力感,以及人生目标的不清晰,使得大学规划渐渐流于思想。没有规划的大学会让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缺乏章法和斗志,也无法很好的激励他们参与到专业学习、专业研究中,进而无法更好的描绘人生发展蓝图。

2.2学习生活习惯与大学学习生活需求的差距

1) 个人生活习惯与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要求的差距。当前,大学新生主要出生在1998年前后,享受着国家迅速发展下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且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相对忽视孩子生活素养的培养,加之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基础教育及高中阶段的教育都将重心放在了提高学生成绩,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独立生活方面存在困难,也有部分学生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当其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生活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问题,对自身、大学生活心怀不满,影响了正常的大学生活。

2) 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与大学专业学习要求的差距。现今大学的专业设置琳琅满目、细致齐全,然而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其意识大多还停留在语、数、外、文综、理综等学科体系下,局限于相对“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创造”的教育环境下,具体表现有对专业知识缺乏更开阔和深入的思考,依赖老师细致的讲解,不满老师启发式的教育方式等。当现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方式不适用于当前专业的学习时,将引发专业学习不适感、焦虑感,甚至是自我放弃。个别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因为无法接受专业教育而选择了退学复读。

再者,大学的学习自由度较高,较大冲击了习惯于高中严格管理模式下的新生们,甚至有个别学生已经打算开始享受大学自由的生活,产生了学习松散、时间规划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新生们良好专业学习习惯的养成。

2.3交际能力与大学交际需求的差距

大学交际包含了师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领导等在学习或者生活上的交流,还包含了参与学生会、社团等活动。部分大学新生性格较为腼腆,遇到问题无法向身边的老师、同学表达,较难融入到班级、社团等集体中,然而却又渴望与别人交流,得到大家的关注,这一对立的情绪,引发部分学生产生焦虑。其中,一部分学生会格外思念家人和过去的同学、朋友,无法融入到大学生活;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或身体等原因,而产生自卑、不自信等心理,从而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3大学新生困惑的解决策略探析

综合上文对大学新生困惑的阐述,笔者认为,新生们的困惑是其想象与现实大学学习生活“交流”时,因为差距而产生的不安情绪,这一情绪在自身解决范围内时,可以自我消化,反之,则需要学校、师生等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如果说,大学新生对于“大学是什么样”“大学是这样的”差距的思考,是困惑产生的思想根源,甚至是“压力源”,那么在可控的范围内缩小可能产生的差距,指导和帮助大学新生理解、接受、适应大学的“真实模样”和“精神实质”,这是大学生解决困惑的根本途径。

当前,高校往往通过大学入学教育等教育活动,展开针对新生初入大学的角色转变教育,但也存在着入学教育活动形式僵化、内容陈旧、教育效力有限等问题,对于大学新生已出现困惑的解决,更是收效甚微。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入学教育、自我教育与辅助教育3个方面,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3.1开展以人为本的入学教育活动

入学教育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的起始点与关键点,通常在开学后半个月内开展。施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出发点从学校管理层面的需要转变为学生的身心发展[1],开展契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活动。

基于此,学校践行以人为本的入学教育活动,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应关注受教育的主体,关注当前这个时代下,这一年级孩子的共同特征以及普遍的需求;其次,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应善于运用心理效应,如“印象效应”和“榜样的作用”,如着重介绍学校、教学单位的光荣历史,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使新生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以及学校的良好平台,较高质量完成的自己的大学学业。再次,有针对性地培养开展入学教育活动的教师。新生对于学校教师最初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些教师。他们是否有趣、他们的知识面是否广阔、他们的教学方法使否受用都会让学生对学校、教师的印象进行自我的判断。以下将具体从学校和教学单位两个层面具体阐述。endprint

1) 学校层面的入学教育。当前,我国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7个方面:校规校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党启蒙教育。这些教育贯穿于新生入学的方方面面,但其能否深入人心,解决新生实际问题,引导他们直面困惑依旧有待考究。实际上,新生的困惑都是个性化的,迎合学生个人需要的入学教育更值得期待。学校应将入学教育与新生需求相契合,将枯燥、滞后的教育内容剔除,进行多模式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的探索。

基于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重视学校官网的建设。学校官网是新生认知学校的重要途径,通过其了解学校的各方面状况,包括学校的历史发展、知名校友、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活动等等,这让学生直接、真切地了解学校,同时避免虚构、想象高校带来的落差;(2)重视对高校新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教育也愈发重视对数据的分析和探讨,承认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校想了解和分析当前学生的特性,可以设计一些合理、规范的调查问卷、对部分学生访谈、组织形式各异但又可观察的集体活动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明确新生的需求和存在的不解;(3)重视对典型案例和突出问题的教育。学校应搜集对于过去1年本校学生,尤其是大一学生,违规违纪情况频繁的几项,以及一些典型事件背后反映的突出矛盾,对新生进行重点教育。

2) 二级教学单位的入学教育。教学单位的教育,要比学校教育更细致、更细腻、更细微。主要体现在适应性教育、专业教育两个方面,包括辅导员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注和帮助,分管教学副院长及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的启发和解读。

基于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 建立新生生活管理机制,根据历史经验及本单位新生数据分析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普遍问题召开展大范围、多形式的集体教育活动,对于个别问题开展一对个别的专门辅导,对于潜在、负面的问题开展警示教育,做到不错过任何问题;(2) 做好专业的展示和宣讲。首先,在二级教学单位的官网上,展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密切相关的内容,并设置专门的新生专业答疑栏目,相关老师及时回复学生的困惑。其次,专门召开专业情况与专业学习方法的讲座,对于本专业的前沿、涉及领域、就业方向、就业情况等进行详细说明,并讲解本专业的学习框架、学习应采用的方式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应具备的能力基础等。通过对专业的多方位了解,使学生了解所修专业对专业知识、基本素质、能力的要求。再次,对于有意向转专业、专业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专业帮助机制。由专门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情况了解和开导,为其提供适合的意见及建议,对于转专业意向坚定的学生,应向其详细说明学校的转专业制度。

3.2倡导以树立远大理想为导向的自我教育

教师应引导新生树立合乎自身发展的理想,为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指明方向,鼓励新生积极谋划自己的发展,做到自我与自我发展的相互适应。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成人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选择和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尤为重要,影响着其大学四年生活规划安排,甚至是以后的人生路途。进而,引导学生合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确立大学的学习目标,能够使其更加清晰了解自己的发展需要,不迷茫于当前大学的学习生活。同时,新生还需主动适应大学生活,提升自我发展的技能,应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等。高等教育应始终遵循着让学生成长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学校要鼓励且相信自己的学生能够自我适应于学校生活。

基于此,笔者提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施行“榜样引领计划”,如举行优秀毕业生、优秀在校生、行业优秀工作者等的交流学习会,以“过来人”身份作相关经验交流,给学生学习生活更清晰的指引。同时,邀请一些行业专家,为新生提供更新鲜的行业资讯和要求。(2)将学生的学习规划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我的发展,引导学生规划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目标。(3)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帮助其提升信心,增强意志力,明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找到合适于自身的定位。确立合适自己的新的目标、方向、路径、方法、榜样等。

3.3落实以服务为宗旨的辅助教育

这里的辅助教育强调的是学校在客观条件方面的支持,即通过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学校辅助部门,更好地帮助新生解决困惑。这要求学校的辅助机构尽快行动起来,时刻保持服务之心,做服务之事,为新生提供更多成长和发展的软硬件设施。

基于此,筆者提出几点建议。(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困惑”说到底也是一种“心病”,构建和完善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心理咨询机构,需要学校相关部门、教师、学生干部、党员等自上而下的,参与到学生的心理服务体系中;(2)关注新生的学习辅助需求,让学生尽快了解和使用学校的学习辅助机构,例如图书馆、体育场馆等;(3)关注新生生活需求,学校后勤部门应针对新生的特点,为新生开通一些“绿色通道”,以尽快适应学校生活;(4)强化学校社团的功能,为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满足兴趣爱好、令自己满意的校园生活提供更多选择[2];(5)尽早关注新生就业需求。学校就业部门切忌就业工作只关于高年级学生,而应普及到任何一级学生,包括新生。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趋势,真正做到早知道、早参与、早谋划、早启动、早准备。

新生的教育是系统、联系、发展的,入学教育是新生真正理解和适应大学生身份的思想基础,自我教育是新生自我解惑、自我发展的必然路径,辅助教育是新生的“引路石”和“推手”,二者的联结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立体的、系统的、深刻的、结构的,任何环节的教育缺失都不利于新生更好的成长发展。由此,规避罔顾大学新生需要的教育,取消“例行公事”般的入学机构,改进缺乏针对性和人文关怀的辅助机构,是解大学新生之惑的基本。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4-86.

[2] 杨帆,夏之晨,许庆豫.高校学生社团教育功能的优化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6,(12):71-79.

AbstractIdentity transformation,especially solving the confusion which brings subsequently is the urgent hope to the college freshmen.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to M university,college freshmen are often found confused because of adaption,choice,management and other factors.Generally,this confus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ntaneity,personality,situational,negativity and so on,which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formed under the gap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past and present habits.To solve their confusion further and realize the identity transformation,universities should strive to carry out human-based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advocate high ideals oriented selfeducation.Whatsmore,they should also implement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as the service purpose.

Keywordsfreshmen;confusion;distance;choice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困惑差距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