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校的家庭教育支持策略研究

2017-11-15秦怡萌

中小学校长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家校家庭家长

◎ 吴 伟 秦怡萌

基于学校的家庭教育支持策略研究

◎ 吴 伟 秦怡萌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两个生活世界,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发挥家庭和学校各自的独特影响,还需要实现这两个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协调。从当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看,家校合作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综合本研究中对北京市某小学二至五年级的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问卷调查,获得了家校合作可行性的实证支持。而在现实中,科学高效地开展家校合作活动还面临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基于学校的家庭教育支持策略。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家长参与

一、家校合作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行教育改革和积极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都十分关注和强调家校合作这一教育话题。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微环境,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渠道。[1]它不仅是对人的教育的起点,更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对人终身教育的体系。因此,从家庭教育的作用来看,家庭教育不是配角,研究家庭在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与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家长育儿提供有效支撑,是深化青少年研究,更好地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2010 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15 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中明确提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家庭的背景千差万别,家长素质、家庭结构差异极大,加上我国家庭教育长期缺乏科学指导,尤其是家长教育的自发和无序,导致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应重新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不但是使孩子享受更优质教育的保证,也是父母、教师及社会对学生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义务和责任。[2]其实,早在 20世纪 80 年代,国家就一直要求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重视对家庭教育进行积极主动的指导。家校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愿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和手段,但互动和沟通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交流,而是要走向新的阶段——合作。[3]

目前来看,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中家校合作这一领域。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素质的提高,家庭和学校拥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愿意并能够提供合作教育的新方式等,创造了家校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

二、家校合作可行性的实证支持——以北京市某小学为例

为了调查目前家庭教育的状况,笔者于 2015 年 6 月对北京市某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自编的《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自编问卷由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情况三部分组成,其中,二年级和三年级 6 个班,四年级和五年级 4 个班,每个班级发放了 35 份问卷,共发放和回收问卷700 份,其中有效问卷 672 份,回收率 96%。综合所得数据,可以得到家校合作可行性的实证。

(一)合作能力提高——父母的素质逐年提高

从回收的数据来看,全校 2—5年级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达到高学历水平(本科及以上)的平均约占到 38.6%,其中高学历水平的父母的比例逐年上升。以母亲为例,如图1所示,刚入学的二年级学生,其母亲为高学历的比例比上一年入学的三年级学生高出了 13.4%。

另外,从父母工作来看,约30%的学生家庭,其父母为企事业单位或机关管理人员,根据所占比例,其次为个体户/商人/业主/专业技术人员,有约2.5%为离/退休和下岗/失业/待业。但纵向来看,企事业单位或机关管理人员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同样,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从五年级的43.5%上升至二年级的62.3%(见图1)。

岳瑛在《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中谈到:对家校合作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长的个人特征。[4]从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以及家庭月收入三个方面考察家庭背景情况,整体来看,全校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差异较大,家庭差异较为明显。从纵向来看,父母的素质水平越来越高,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逐年上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能够显著预测小学生的成绩,[5]也影响着青少年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6]素质水平较高、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父母更愿意、更有能力为孩子的教育投入。

(二)合作意愿明显——家庭教育观念更为科学

对于问卷中“家长最重视孩子的什么素质”这个问题,在8个多选(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家长最重视的方面(见图2)。

表1 学生父亲工作类型所占比例

图1 母亲为高学历(本科及以上)的比例

图2 家长最重视的素质

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表示会全力支持的占到58%,也有38%的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因为兴趣爱好而成绩下降时会让孩子放弃兴趣、爱好,也有 3% 的家长不支持孩子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上,近 80% 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应该是家校共育,在对孩子全面培养的基础上各有侧重。

从家长的教育理念的数据调查中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越加深入人心,家长们所持的教育观念更为开放和科学,可以正确看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并且有意愿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同发挥教育效力。

表2 家长们认为教育孩子的最大烦恼

(三)合作需求凸显——家庭教育实践困惑多

图3 家庭教育最需指导的教育专题

图4 亲子互动得分的年级比较

与家长素质逐年提升,家庭教育的观念更为科学形成对比的是,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实践困惑非常多。

首先,当前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最大烦恼中,有超过 30% 的家长认为是家长态度不耐心,紧接着为工作忙,没有时间,也有 13% 的家长认为夫妻之间意见不一致为最大的教育烦恼,也有小部分家长苦于家里长辈的溺爱。而在所有调查的样本中,有 57% 的夫妻经常会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产生分歧(见表2)。

其次,在我们列出的多选题中,家长们选出了最需要的教育专题指导,这个结果在各年级的排序均一致,占到最大比例的为儿童注意力问题,接着为儿童的情绪管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儿童撒谎问题、暴力问题占到较小的比例(见图3)。

从现实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来看,升入高年级之后,亲子互动在年级分布上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在五年级的分布略有提升。而与此同时,亲子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比例也会随之上升(见图4)。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许多困惑,而且这些困惑在分布上具有普遍性。这就需要家庭与学校联起手来,共同针对教育议题进行讨论和行动。

三、目前家校合作实践中的普遍问题

当前,家校合作上有政策支持,下可以达成家校双方的共识,然而要想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中取得高质高效,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参考目前家校合作实践的现实以及相关研究的文献,可以梳理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一)合作缺乏规范

家校合作并不是个陌生的概念,在实践中比较普遍的就是家长会,或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教师找家长来学校。系统、周密、科学和具体的活动计划不仅是活动开展的指南,而且能对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家校合作计划并未清楚地安排在学期活动中,更不用提连接起全校和年级间的家长沟通,这样就导致家校合作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

(二)家长参与不足

目前“家校合作”的现实是,家校教育呈现出“沟通频繁而合作不足”的状况。[7]主要是沟通交流以单向为主。以每学期家长会的进行为例,往往是“学校下发家长会通知—学生把通知交给家长—学生上交回执—家长来校参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回家”。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完全由学校决定,学校如何安排,家长就如何参加。教师向家长单向地信息传递,还没有构成二者之间双向的信息交流。家长只是被动的“接收器”,没有发言的机会。家校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家庭,双方是平等的,这个是合作的基础。

(三)活动实效低下

活动实效低下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活动方式单调,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和教师的“叫家长”。虽然也有许多学校现在有“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或“学校开放日”,但从现实的情况看,由于学校的关注不够或认识上的偏差,也往往流于形式,或成为学校宣传自己、展示自身“实力”的窗口。而且,从整体上看,学校、年级和班级层面上的家校合作也难以相互配合,难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和效果上的强化。[8]

第二是专业性不足。教师虽然有教育孩子的专业优势,但是对于家校合作这一个新领域,教师和家长一样需要专业指导,而在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及师资培训等的课程中,缺乏对教师这方面的培训,[9]使得教师在主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的理念和能力上有所不足,往往只是凭借个人的经验“单枪匹马”,无法使家校合作走上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

四、来自学校的家庭教育支持策略

综合来自数据的实证支持以及文献的研究,针对目前教育实践中不利于家校合作开展的因素,提出以下学校支持策略,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提供一条可参考的路径。

(一)立制度合理规范

为了避免家校合作沦为形式要确立起一系列支持家校合作开展的组织和制度规则,并且贯彻执行。首先,完善家长委员会机制,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家委会体系;成立家长学校。其次,建立并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义工队工作职责及管理办法》《分年级家庭教育指导方案》等规章制度。对重要的组织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团队以及家长学校的宗旨、组织形式、不同级别的职责、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内容进行相关规定,使这些工作开展得更加科学规范。规章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不仅将学校现代民主管理水平推向新的高度,有利于新时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也会逐渐确立起家校合作民主、科学、规范的文化氛围,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借专业科学引领

要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借助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指导。第一,寻求高校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专业援助,形成高校与小学的实践对接;第二,可以借助具有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校外专业机构合作,做好学校的校情调研,使得家长和学校可以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更有针对性地结合各年级的学生实际,以及家庭特点策划活动,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水平及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第三,也要建立起教师和家长培训的机制,严格学习时数和质量,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

除了寻求专业指导,在活动的设计上也要保持专业性和持久性。例如,要建立起对所有家长的教师的培训平台,邀请专家、专业机构,以及优秀的家庭教育者开展“家长大讲堂”等活动,让学做教育者成为常态。针对个别家庭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坊”活动,通过访谈、沙盘等专业的心理辅导方式对个案进行介入,引起家长的问题意识,修正不健康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互动行为,并对这些个案家庭进行纵向跟踪,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三)请家长主导参与

为了激发家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家校合作要以家长为主体,以家长需求为导向,构建起自主性的家长参与模式。以家长会为例,要打开家长会模式的思路,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完善,构建一个能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的家长会模式。

第一,以家长需要为导向。通过做好家长需求调研,围绕家长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困惑,开展班级教育沙龙,打破以往家长会上家长们只是“倾听”的模式,而是由家长和家长间进行“交流”,逐步走向围绕问题开展的家长间的“家庭教育研讨”。第二,以家长为主体。家长会上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作为参与者,由班级家长委员会代表主持会议,组织家长们研讨班级工作及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第三,以全面发展为原则。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改变家长重学习、轻德行等的错误观念。

除此,邀请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上台分享自己的教子心得,以引导家长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以充满智慧和艺术性的方式开展与孩子的教育互动。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家教天地”、“教子心得”等栏目,鼓励家长投稿,定期交流家校共育的经验文章等。而且,以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团队以及家长学校为组织依托,建立起家长参与的模式,提升家校合作中双方主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开展家校合作教育,不仅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而且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伴随着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家校合作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家校合作的实践探索,也会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科学和高效。

[1] 黄河清,马恒懿.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23-29.

[2] 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5-168.

[3] 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5-28.

[4] 侯娟.谈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1-2.

[5] 任春荣,辛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成绩预测效应的追踪研究[J].教育研究,2013(3):79-87.

[6] 朱湘茹,张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影响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9-124.

[7] 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1(3):61-64.

[8] 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7.

[9] 林悦.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1.

G459

B

1673-9949(2017)10-0029-05

(作者:吴伟,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部校长;秦怡萌,北京实验学校〔海淀〕教师)

[责任编辑:孙燕兰]

猜你喜欢

家校家庭家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