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五开放”的实践与研究

2017-11-15

长江丛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重难点课本

孙 坚

语文教学“五开放”的实践与研究

孙 坚

长期的应试教育机制束缚着语文教师的手脚,在教学中不敢稍有发挥,往往采用一种静态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出“五开放”,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语文 教学 五开放 能力 效果

长期的应试教育机制束缚着语文教师的手脚,在教学中不敢稍有发挥,往往采用一种静态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国家目前提出素质教育,是基于当前教育形势的特点及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这个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提出“五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一、教材内容的开放

通过语文教材能获得能力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这种能力是很有限的。当前语文教材知识性的东西太多,这些知识对形成能力不一定有用,即使有用,也非常有限,必须加大容量。比如,教材选编的多是经典文章。但语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或说现实性,离开了时代意义,再好的课文也只是文物、古迹、化石,可能很有价值,但没有活力。言情、武侠不登大雅之堂,学生却特别青睐,影视脚本课本没有其地位,不少大家却乐于制作。学报告文学,总要回到遥远的年代去理解其新闻性、政论性,这么做多么累人啊。教材的开放,就是要让学生关心新时代的文章样式,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籍、读报刊杂志;收集现实中的活教材,适当引入课堂。如教新闻、报告文学,如果能从当前报刊上选几篇来认识其特点,又举身边的典型事例来练笔,既生动易懂又能饶有趣味,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二、课文重难点的开放

所谓课文重难点的开放,就是要摆脱教参、课后练习的束缚,注重读,注重自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都可通过阅读心领神会,潜移默化。对一篇课文的理解,见仁见智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拘泥于教参的“正确分析”,只重趋同,无视求异,必然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课文确定的重难点,体现了阶段性的特点。如果开放了课文的重难点,就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思想思维的开放

语文对“教书育人”体现最直接,就在于它有极强的思想性。但我们往往把语文的思想性作片面化、简单化理解,以为思想性就是政治思想,有时上语文课形同上德育课。这当然是不对的。

实际上,语文的思想性,应在于语言文字表达的丰富鲜活的意义,哪怕是说明文,也要当成有生命的,语言文字才能活起来。我们不责难课本没有选所谓思想不健康的文章,但我们深感学生因此削弱了鉴别力,无法认识语言的复杂性。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我们曾经把梁实秋、胡适等批得一无是处,梁实秋、胡适却在社会上很走俏,这是不是一种反讽?教《最后一课》一课,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思考以小弗郎士为主人公来写?同样的材料,有不同的处理,《水浒》和《荡寇志》是不是可以比较阅读?如果我们敢于打破禁区,学生的思想就会由平面变成立体,思维更活跃,更富创造力,也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

四、写作上的开放

应试教育机制使学生受害最深的就是写作,老师规定一种模式,学生公文般写些套话,喊几句口号,不求有水平,只求不失分,四平八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八股调。作文的开放,就是要把学生从被动中解脱出来,注意训练的多样性、内容的真实性、学生的主体性,提倡个体风格。要特别强调从生活中吸取养料,生活越丰富,社会越发展,语言变化速度越快。德国被称为制造新词的机器,就和其生活节奏、社会开化有关。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日益多样化,我们的语言使用也日益复杂,不必说语言文字符号浩如烟海,一个人知道和懂得的毕竟有限,就算是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甚至正在流行的口头语言,都可能具有含蓄性和多义性,分析理解也就有多维性。当“打假”堂而皇之出现在官方报刊时,“假打”就应运而生,成了老百姓的口头禅,所包含的生活内涵是相当丰厚的。不少新名词(尤其是网络词语)老师尚未接触,学生却已用得烂熟,很自然很习惯。老师评改作文时,要注意学生的参与,不能一言堂,把学生放在被动位置,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当然,提倡写作上的开放,并不是提倡作文可以随便写了。那种教学无依据、训练无目标的情况是要不得的。在实际操作中,应付中考、高考的多。就写作过程而言,注重审题、立意的训练,忽视谋篇布局的训练;注重简单的提纲、开头、结尾的训练,忽视语言、表现手法、思想内容的训练。认为作文只要审准了题意、确立了好的主题,写好了文章的开头、结尾就行了,其它的就可以不管。在训练手段上,往往也只注重课堂作文训练,忽视课外周记、日记的训练;注重文字表达训练,忽视说话训练。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往往把作文教学的时间挪作它用,认为训练也可,不训练也可。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的。

五、老师角色的开放

一般地讲,语言训练中的“训”,是指教师的指导和必要的讲解;“练”是指学生活动。离开学生的“练”,“训”就毫无意义。因此,必须以“训”导“练”,以“练”为主,“训”“练”结合。如前所述,语文是一门最适宜于自学的学科,语文能力的获得未必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和其他学科相比,那种链条式环环相扣的阶段性特点语文不存在,学生某些实际语文知识和能力未必要通过老师的“教”才能获得。所以,语文老师的“导”,主要在为学生引路,授之以“渔”,上路以后,就很适宜于教学相长,要改变老师是万能上帝的做法,使课堂教学在和谐共创的气氛中进行。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死教课本,必须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笔者上面提出的五开放,其实远不指这五个方面,语文教学需要开放的方面还有很多。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教学方法,担负起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任。

江苏省丰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重难点课本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